发布时间:2016-11-06 11:30 | 来源:北京文明办 2011-10-18 | 查看:3146次
啜铁良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平时工作非常繁忙,但近十年来的每个周 六上午九点半,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北海公园为游人免费演奏二胡,因为技艺高超被称为“胡琴明星”,然而十年的坚持不仅仅因为爱好,还和母亲生前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有关,稍后百姓生活故事我们一起来听《生命中的音符》。
主持人:此刻我们听到的是二胡师傅和扬琴师傅正在进行的一场对决,看谁演奏得又快又好,现场的观众都沸腾了,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其实我们刚才跟您开了一个玩笑,这是来自北海民乐队演奏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每个星期六上午的九点半,在北海公园的五龙厅,随着二胡和扬琴的合奏,晨练的老人们就会追着乐声聚拢过来,其中那位拉二胡的师傅被观众们亲切地称着胡器明星,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啜铁良,他从小跟大师学钢,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是北海乐队响当当的台柱子,但同时,他还是一家制冷销售设备公司的总经理,销售公司的特点是越到周六越忙,但是每个周六他都会一大早的赶到单位,把工作安排好,然后准时来到北海,这样的生活啜铁良已经坚持了快十年,之所以这样,除了啜先生对民乐的热爱,这背后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而这一切,还要从啜先生小时候和胡器儿结缘开始,那时候父亲喜欢拉京胡。
啜铁良:他拉的时候我就爬在腿上看,说这声音从哪儿出来的呀?一个小空筒,里面也需东西,完拿手指头去捅一下试试,很好奇,就这样在我小孩的时候头脑当中有一个印象,说这个东西能拉出好听的声音来。
主持人:从那时候开始,无论二胡、京胡、板胡都令啜铁良痴迷,经过几年自学后,他又有机会拜在大师门下。
啜铁良:后来跟中央广播文工团的首席板胡演奏家李秀奇,当时老师的话是这样的,你具备一定水平了,他觉得你有培养价值了。
记者:他就交给你。
啜铁良:他就愿意去培养你。我记得李老师的话是很喝白酒的话,可是那时候我有不想给老师买瓶酒,送送礼。可是虽然没花钱,没送礼,但是老师交给我的都是真功夫。
主持人:老师无私的品德和高潮的琴艺让啜铁良折服,在别人家孩子出去玩儿的时候,他都在专心练琴,19岁那年,他的技艺已经相当不错,有一天,李老师深深秘密地找到他。
啜铁良:有一次我去上课了,李老师说我下面来几个老乡,然后你给他拉拉,我就跟着去了,我一看有六七个人坐一圈,我就给他们拉。后来我想都是老乡,所以我不紧张的,我拉完了我就出来了,然后李老师跟我说你知道里面坐的人是吗?我说谁呀?那都是广播文工团的党委书记,团长副团长。
记者:都是考官是吗?
啜铁良:我说是吗?我说你怎么不告诉我一声啊。他说告诉你不就紧张了吗。后来说拉得不错。
被访者:本来一条腿已经迈进了广播文工团的大门,然而那一年空军也来招人,对于男孩子来说,当兵可是个不小的诱惑,于是啜铁良一高兴当兵了。可他却忘了广播文工团的事。
啜铁良:我就穿上军装了,入伍的时候我就戴着大红花,当时我就忘记了广播文工团这儿了,到了部队去以后,我又给老师写了一封信,我说我到部队去了,我估计老师生我气了,所以没有回信。
主持人:后来这几十年,师生二人再无联系,这么多年来,啜铁良也没有再去找过老师,因为内心中,他总觉得自己也许应该在民乐方面再做点什么,否则真不知该怎么面对老师。
啜铁良:因为老师对我们的教导一定要在文艺事业上有所作为,当然对于我来讲走了另一条路,我觉得心里面还有一种劲没有使出来,我觉得应该把老师的艺德和技艺传下去,在社会当中应该发挥作用,我觉得这样才更好地去面对老师。
主持人:但是许多年过去了,这当中啜铁良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地方,后来又有了工作,结婚,生孩子,再后来他又下海经商,生活一天比一天忙碌,他几乎没有时间再去拉琴,而他对老师的那份心愿在内心埋藏得更深,直到十年前的一天,母亲突然对他说了一句话。
啜铁良:我母亲就对我说,说铁良你怎么不买把二胡啊?后来我一想这么忙,我说哪有时间去拉二胡去,我就没有在意。后来有一天我在外边工作,给我打电话说妈不行了,赶紧回来得了。后来我赶紧回家的时候,我母亲就不行了,叫急救车来,一看已经救不回来了。然后再过了四个月,我父亲也去世了,两个老人都去世了,然后到过年过节的时候,那个心理压力特别大。别的人一看家里边团团圆圆的,我怎么也乐不起来。
主持人:最伤心难过的时候,啜铁良想起母亲生前说的那句话,母亲为什么要他去买把二胡呢?直到这一刻他才恍然大悟。
啜铁良:我回想起来我母亲肯定是想听我拉,因为你看北海这么多的老人都特别喜欢听,你想信我妈能不喜欢吗?可是我在她活着的时候没有时间给她演奏,我觉得这是我终身的一个遗憾。
主持人:对母亲的这份遗憾,对当年恩施的愧疚,啜铁良不知该怎样让自己释怀,没想到后来竟然是一次公园偶遇,让他有机会和胡器儿再续缘分,让他有机会去兑现心中的承诺,明天欢迎您继续收听《生命中的音符》。
主持人:上集故事讲到,沉浸在失去父母的悲痛当中,啜铁良突然明白,母亲临终前为什么要让他买把二胡?其实母亲是想听听儿子拉琴,想多和儿子待一会儿,但是忙碌的啜铁良当时没有理解母亲的心意,于是在父母去世之后,这种遗憾始终萦绕他的内心挥之不去。这也让他想起了多年不曾碰过的二胡,于是一天他拿起二胡去东单公园去练琴,琴声吸引来了一位会奏琴的老师傅,他告诉啜铁良,在北海有一支民乐队,以啜铁良这样的专业水平,完全可以参加这个乐队的活动,就这样,啜铁良走进了北海公园。
啜铁良:到了北海以后,我看到这些老人以后,我就觉得好像看到自己的父母一样。所以我说自己的父母活着的时候没有听到音乐,我觉得应该让这些健在的老人们能够听到这些美妙的音乐,我觉得在我心灵上也是一种补偿。
主持人:没有演出费,更没有适合演出的剧场,有的只是喜爱他们的观众和这十几个热爱民乐的队员们,大家都是因为民乐从天南海北聚了过来。在采访当中啜铁良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北海民乐队成员之间有趣的故事。
啜铁良:你比如像我们王笛,他叫王震江,大家光他叫王笛。他六十多岁了,吹笛子。有一次吹着吹着吹半截牙掉了,他不能停,就含着牙最后把曲子吹完了。像冯老师叫冯大阮。
记者:因为他是弹大阮的。
啜铁良:管他叫冯大阮。冯老师是沈阳人,有一次到北京来探亲来了,带着到北海公园去玩儿,转到五龙庭看到我们乐队演奏坐那儿不走了,拿着阮跟我们一块弹,就这一弹不要紧,回去把沈阳的房子给卖了,到北京南三环买了一套新房子,为什么?就是到北京来这个乐队。
主持人:北海乐队弹奏曲子从来都不需要谱子,只要是观众们点的他们就都能够满足要求。这么多年来,这支团队更是磨合得越来越有默契和经验了。说起乐队最疯狂的一次演出,啜铁良兴奋地回忆到。
啜铁良:观众也说,看看你们脑子里到底有多少东西,我们说那行,你们就记着吧,很多观众在那儿开始记着。不能重样,点。从喜洋洋开始,从紫竹调就开始点,早上起来就开始奏,奏到中午吃饭下午接着奏,一直奏到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就禁园了,人家开始轰我们了,这时候他们说多少首了?116首。
主持人:可以说北海乐队的老年观众们对于啜铁良的喜爱不亚于年轻粉丝对于影视明星的追捧,而在北海乐队的观众当中,除了许多的老年朋友之外,还有一些生病的朋友,这其中最让他们难忘的是一位叫做张淳的癌症病人。
啜铁良:就中午休息之前,说辍老师,你过来,我说什么事?这个大姐得了癌症了,晚期了,特别喜欢听你的音乐。我一听癌症我就轰一下,我就赶紧给我留着她,你喜欢听什么你一定告诉我,我一定优先给你演奏。后来我看那位大姐乐呵呵的,当时我看那个样我不觉得她是危重的病人,笑容满面那样。说你们喜爱的曲目我都特别爱听。到了春节的时候他就给我们打短信,辍老师,你知道吗,作为我们危重病人来讲,你们的音乐在我们精神上的支撑作用特别大。每次我做化疗的时候,只要我耳朵里能听到说北海的乐器声,我痛苦就能减少很多,她说我代表我们所有这些乐友们祝你们这些老师们春节快乐。
就这个短信我一直就舍不得删。也过了一年,不到一年,我们那个吴大街说辍老师你记得那个张淳吗?她已经去世了。我听完以后就特别难受,我就给写了一个《别亦难》,然后就让我们的乐队去演奏。张淳的爱人也特别感动,专门买了一盆大的鲜花放在北海乐队面前。
主持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观众,啜铁良在感动的同时也渐渐感到了身上的一份责任。为了弥补母亲生前的心愿,为了这些一如既往支持他们的乐友们,即使工作再繁忙,他也要继续在这里演出。自己经营的销售公司,每到周六周日都是最忙的,但是每个周六他都会一早赶到单位,把工作安排好之后再开车准时到北海参加演出,这样的生活啜铁良坚持到现在已经快十年的时间了。
啜铁良:我们觉得北海现在的观众当中,还有很多像张淳女士这样的,他们把这个活动作为精神上的寄托了,所以这个活动永远不能停止。我们下半辈子一定就这么演奏下去了。
主持人:除了胡器儿带给啜铁良的这些满足和幸福,他放在心里的很多疙瘩现在也都渐渐释怀了,三十年前教自己拉琴的李秀奇老师曾经希望他进专业团体,但是啜铁良当时没有能够走老师为他选的路,而如今他所做的这一切他感觉是对老师的一个交代。
啜铁良:我的老师已经去世了,但是我觉得作为他的学生来讲,现在能在群众文化过程当中把板胡这个艺术传播给广大的听众的话,我觉得作为我内心来讲,也是很欣慰的事,也是对老师的一个报答。
主持人:眼下正是寒冷的冬季,北海民乐队的演出也暂时停止了,可是还是有很多观众恋恋不舍,于是啜铁良就自掏腰包买了一套摄像设备,将乐队平时的演出都录下来,刻制成光盘,在冬天的时候免费的送给大家,他希望在寒冷的冬季,北海民乐队的乐声依旧能够陪伴在大家的身边。
啜铁良:我们的说法是来年春暖花开时,北海公园再相会,一般都是在清明节以后的第一个周六。
记者:我们就期待着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到北海去欣赏您的表演。
啜铁良:好,谢谢谢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