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6 13:32 | 来源:北京广播网 2011-10-14 | 查看:1298次
《百姓生活故事》之《爱的奇迹》
2011年3月21日
主持人:1999年11月的一天,29岁的于培红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硕轩,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当中。
于培红:当时生下来时候挺可爱的,挺好看及抱出去大家都喜欢,楼里的街坊什么的都挺喜欢的。
主持人:硕轩生下来不哭不闹,很讨人喜欢,但等到他8个月大的时候,于培红和家人却发现不对劲。
于培红:8个月别人的孩子知道身手拿东西,他不知道,8个月的小孩可以把着尿尿,他腿根本分不开。
记者:肌肉特别硬。
于培红:特别地硬,剪刀步,俩腿都是交叉着的。
主持人:带着一丝担忧,于培红和丈夫抱着孩子去医院检查,然而诊断结果让他难以接受。
被访者:检查出来是脑瘫。
于培红:中重度,四肢瘫,等于四肢都不能动。
主持人:按照当时医生的说法,硕轩可能永远都站不起来,那段时间于培红天天以泪洗面,丈夫王同秀也愁白了头发,但是在极度难过之后,他们决定全力以赴给孩子治病,从那时起,家庭收入就只靠丈夫一个人,于培红再也没有工作过,她抱着小硕轩四处求医,只要有一点点希望,都会试一试。
于培红:两岁左右那时候扎针,往舌头里头、手上都扎上针,脚踝那儿,从那边都能出来。那边扎针,打封闭,得小一百针,扎在身上。毕竟是孩子吗,扎针的时候我就使劲压着他,哭嘛,人家就把针扎到他嘴里,舌头里。他说我不想扎嘴了,后来我说你不哭阿姨就不给你扎嘴了,后来他扎针的时候,他就咬着牙,妈,我不哭,我不哭,就咬着嘴,使劲的,就这样。那次挺深的,因为那次扎完回来,脸都是青的。
主持人:看着孩子受苦,于培红心里像针扎一样,时间在艰辛的治疗一晃而过。2002年的一天,奇迹终于出现了,三岁的小硕轩居然扶着墙站了起来。
于培红:原来那脚尖立得就跟跳芭蕾舞似的,就跟那样子似的,突然发现他跟那儿扶着东西走,脚能放平了,这样挺好,觉得有希望。
主持人:硕轩的变化让人欣喜,不过与此同时新发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硕轩的眼睛斜视得厉害,智力也跟正常孩子差很远。
于培红:认颜色,最基础的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就认了半年多、一年这样子,1到10也是数了半年多、一年才数过来。
主持人:于培红和丈夫每天耐心地教孩子数数,认颜色,希望她有一天也能像正常孩子那样上学、读书。令人欣慰的,在这个过程中,硕轩的智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2007年成了北京安贞小学的一名学生。不过由于硕轩的视力还很模糊,走路问不稳当,于培红又开始陪读的日子。
于培红:从一年级嘛,他上学我也就上学了,天天早晨我跟他一块去学校,每节课课间我上去,看不见黑板我帮他记一下,交下作业什么的,换教室我都带着他,带他换教室、上厕所,等放学再带他回来,一直陪着他。
记者:那您就在教室里坐着吗?
于培红:我在传达室。
主持人:就这样,于培红每天坐在学校的传达室里,等着硕轩下课、放学,而懂事的硕轩也因为妈妈的等待格外认真地听讲,可是他毕竟是个脑瘫的孩子,学习起来特别费劲。
硕轩:有时候我感觉脑子还挺死的,像我们现在学的吧,数学,数那个图形,那个方块,从那个点开始,我就只能找着一个,后来我就找不着了,老师一看,还有哪个哪个图形没找着,你人家为什么就一下都能找着。
记者:还挺羡慕人家的是吧?
硕轩:对。
主持人:读书上学的日子里,硕轩常常自卑又灰心,但妈妈于培红并没有放弃,她每天都在鼓励孩子,并尽可能多地给他辅导。
于培红:每天他所学的,回来全都必须在家里给他重新再讲一遍。好比是一年级,人家1+2=3,那反过来2+1=3是很简单的事情,像他就不能理解,就得回家来回来回地讲,得让他明白了,一加二能等于三,二加一我也能等于三,三个一加起来也能等于三,这样子,全都给他讲通了,他才能记得住。
主持人:尽管辅导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但让于培红和丈夫感到欣慰的是,硕轩能吃苦,是个很有韧劲的孩子。
于培红:因为他的肌张力很紧嘛,只要是拿笔一使劲的话,手就哆嗦,7岁上一年级的时候,一年级作业很少,每次写作业都写到十一点半,特别慢,十个字他能写两到三个小时,就是这样他一点一点练,练到现在的,挺用功的,我没当着他的面说过,表扬他,但是我心里知道,他真是挺用功的。
主持人:妈妈的辅导,加上硕轩的用功,慢慢地曾经写十个字也要花上两三个小时的硕轩,现在不仅学习跟得上,还成了班里的尖子生。
记者:知道你学习成绩很好。
硕轩:对,算是吧。
记者:你自己在班里是第几名,说一下?
硕轩:上个学期期中考试的时候吧,老师把平均成绩算出来之后呢,全班和全年纪都是第一。
主持人:全年级第一,这是一张沉甸甸的成绩单,他背后是小硕轩的努力付出,更包含着父母爱的力量。从得知硕轩患病到现在,十一个年头过去了,于培红和丈夫从没有想过放弃,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而硕轩也因为爸爸妈妈的爱,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