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2 18:45 |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13-02-19 | 查看:3660次
《百姓生活故事》之《中国版霍金是怎样炼成的(上)》
2013年2月18日
《百姓生活故事》之《中国版霍金是怎样炼成的(下)》
2013年2月19日
解说: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甦菁,今年36岁的他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网络上有人把他叫做中国的霍金,因为他是一位特殊的科学家。王甦菁是一位脑瘫患者,这是他走路的声音,因为右手和右脚几乎不能行动,他走起路来需要一个助行器协助,说起话来更是有些含混不清。王甦菁名字里第二个字“甦”,在现代汉语里是很少用的汉字,这个字左边是一个更替的“更”,右边则是一个生活的“生”字,他自己这么解释。
王甦菁:它绝对不是自力更生的意思。
记者:绝对不是自力更生的意思。
王甦菁:对。
记者:那是什么意思?
王甦菁:死而复生。
解说: 王甦菁的外公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确是一出生就走了一趟鬼门关。1976年因为母亲意外难产,王甦菁生下来的时候就成了脑瘫患儿,在抢救了七天七夜之后,他才得终于得以存活,王甦菁的妈妈陈小玲回忆说。
陈小玲:抢救的时候,人家就说这孩子抢救了以后,也能是痴、也能是呆子,没有多大的希望,不会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孩子这是肯定的,他问我要不要,我说要,不管这孩子怎么样,我们留着。七八个月以后就发现,孩子能很准确拿玩具的时候,他是拿不准,很费力地拿不起来,走路不稳、流口水,说话到现在还不是十分地清楚。
解说: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30多年之后,不仅获得了博士学位,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还成为2011年国际生物特征识别大会在全球邀请的十位有培养前途的博士学生之一。
陈小玲:没有,我们从来没放弃过这么多年,这36年来至今一直在坚持着的,竭尽所能帮他求医看病,想尽办法帮他进行康复训练。
解说:不过这个诺言兑现起来并不容易,王甦菁和同龄的其他孩子一样上了小学和中学,在小学和中学里,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善意让王甦菁一直非常感激。
王甦菁: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和同学都没有用另类的眼光来看我。
解说:虽然老师和同学从来不用另类的眼光来看他,但由于右手不能动,左手又会抖,他写字非常缓慢,一分钟只能写八个字,所以考试就成了王甦菁最大的难题。1995年王甦菁参加高考,语文考试里,作文竟然一个字也没有写。
陈小玲 :你写得慢的话,你答不出东西来就不算成绩,考到最后手都堆成血泡了,血泡磨破了,血都滴到考试卷上了,监考老师都流泪了。高考的分数远远超过像连云港市的淮海工学院一些大学了,但是人家都是以残疾拒收。
解说:为了让孩子上学,陈小玲四处奔走呼吁,也遭到过不少人的白眼和不解。
陈小玲: 说你孩子什么情况?我告诉他残疾,所以说我来求助的。“残疾人能干什么?不能当干部的,不能上大学的。”我说您说的可能不对,因为国家残疾人还有保障法,最起码让孩子把这个学上完了,别太伤人了,也伤害也母亲。所以说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才,给他一个响亮的回答。
解说:大学不要他,王甦菁只要在家乡连云港报名参加了一个广播电视大专,两年后他顺利获得学位。在此期间,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一个爱好——电脑。对很多人来说电脑只是一个工具,但对王甦菁来说,确是改变他一生的东西。
陈小玲:在上海儿科医院住院,病房里就有电视机给孩子在那看。有一天下午我去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他说妈妈我今天看到电视里有一种叫电脑的东西,他就描述给我看,能画圈、能画竖线,很方便。我说好,只要你听医生的话,我说明天我给你买。我认为是学习用品,第二天我就到南京路上面捱着个问,我说多少钱?说一万多块钱,吓死我了。本身看病就欠钱,再买这个,后来我跟他说,甦菁这个东西太贵了,我们家是买不起的,所以说从此以后他就不提这个事情了。
解说:不仅买不起电脑,实际上当年家中为了给王甦菁治病,当公务员的夫妻两人不得不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在家里做一些手工填补家用。
陈小玲:我到检察院做检察官,我们门口原来有一个厂是缝电热毯,晚上回来的时候窗帘拉起来,晚上我就缝,一个晚上像我能缝20条,也能挣个3块钱,一毛五分钱一条,也是钱哪。
解说: 虽然电脑没买成,但王甦菁从没有放弃过电脑梦。1993年王甦菁上高一的时候,外婆和姨妈终于一起凑钱给王甦菁买了一台286的电脑,1997年王甦菁凭借优秀的计算机技能,参加了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在身边众多的高校学生里,王甦菁以电大学生的身份,凭优异成绩闯入了决赛,还受到了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接见。
陈小玲:我们就告诉他,我说像你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就行了,以前他有个稳定的工作。从那一年参加首届大学生电脑大赛回来以后,电大又毕业了,安排在我们县中学机房里面,我说你不要上了,有个稳定的工作就行了,但是不行,他还要上。人总归要有一个目标,我反正想尽我所能走多远上多远。
王甦菁:无所事事,就是插插网线、拔拔网线,感觉没有成就感。
记者:感觉每天就是插插网线、拔拔网线,觉得很没有成就感。
王甦菁:对,我喜欢不断地挑战。
解说:给自己的人生更大的挑战,抱着这样的信念王甦菁决定考研,可是当时考研已经需要本科学历,所以他们有咬咬牙,在连云港市修了三年的成人本科。2003年王甦菁终于具备了考研的条件,当年他就参加了硕士研究生的考试。可还是由于写字慢,王甦菁连续考了三年,分数不断接近,但都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
陈小玲:后面没有办法,后来到吉林大学,也就是说不拿毕业证书,只拿学位的那一种。奠定了基础,然后再好考博士,曲线救国。
解说:2005年最后一次考研,王甦菁虽然分数没有达到要求,但还是选择到吉林大学读软件硕士。这种硕士是一种单证硕士,对分数的要求不高,但是也拿不到学校的毕业证,不过王甦菁已经下定主意读完硕士之后继续深造,读博士才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解说: 王甦菁出生时因为母亲难产而成为脑瘫,因为残疾上大学的时候他被学校拒收,但在父母的辛勤培育之下,在参加高考十年之后,他终于再次走进校园,开始在吉林大学读硕士研究生,2008年王甦菁再次向博士学位冲击,但由于右手和右脚几乎不能行动,他写字非常缓慢,在考试上再次遇到的困难,成绩出来以后果然差了5分。
王甦菁:我差5分,怎么办,他说没办法了,你明年再考吧。
解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吉林大学的副校长在巡视考场时,看到了满头大汗的王甦菁,王甦菁的妈妈陈小玲回忆说。
陈小玲:吉林大学对残疾人是非常不错的,他在考试的时候校长看到了,说你放心好了,我们吉林大学会考虑这个事情的。
解说: 最终王甦菁被破格录取为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2008级的博士研究生。读博士期间王甦菁刻苦钻研,总共发表了20多篇论文,其中有5篇是属于世界顶级的SCR期刊论文。马科是王甦菁在吉林大学读书期间的同学,现在在北京工作的他回忆说。
马科:SCR属于全世界在计算机领域最优秀的文章,都收集到那个库里一样,有时候听到他讲PPT,他用很费力的那种声音去表达出自己想法的时候,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当你人生当中遇到多大困难的时候,你可能想一想他在怎么做的时候,他克服了多少的时候,你可能觉得无论遇到什么什么困难,可能那些困难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
解说:在学术上逐步取得成绩,生活上王甦菁也开始逐步独立,读博期间,虽然父母一直在身边照料,但王甦菁还是设法劝服了父母,独自去了一趟美国参加学术会议。
陈小玲: 我不同意,我不放心,我说你在北京有什么事情我都能赶到那,你到美国怎么能行呢?他说妈妈你推我一把,你推我一把我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那说那行,后来我说美国人到机场接你,他说没有,我说为什么没有?他说妈妈你想,接的话,他会认为我很累赘,以后再有这样的会议,有这样的机会,人家会考虑我很累赘。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残疾人,我很自强、我很自立,他们健全人做的事情我全能做到,所以他们都竖着大拇指说我是中国王。
解说:博士毕业之后王甦菁来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参与一个目前在国际上几乎都还属于空白的微表情课题研究,继续用挑战来练就他的人生。刚来到北京他就跟父母说,希望以后能够独立生活。
陈小玲:我说我到下面去帮人家值班,值班的时候他又安排一个房子,他说您已经这么多年够劳累的了,这是一个。第二个,你放手吧,让我学会独立吧,你们以后总要离开我的。所以说国庆节以后我们就回来了。
解说:尽管这样,妈妈还是很不放心,毕竟三十多年来,王甦菁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关照。不出所料,没过多长时间,就发生了一件事情让王甦菁的妈妈虚惊一场。
陈小玲:打电话突然告诉我妈妈发烧了,后来就失去联系了。我从网上找,找到他们课题组,然后找他下面一个学习地,找到他手机打他电话,后来因为他手上打吊瓶,那个时候不能动,没法接电话。所以那一夜我没法睡,我说甦菁你没结婚你不知道,做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挂念。所以晚上我都会跟他视频一下,然后我才放心,看完了以后睡觉就踏实一点。
解说:现在王甦菁已经在北京独立生活了半年多了,像失去联系这样的意外也不会再发生了。在他的公寓中,记者看到了一系列的巧妙的工具,让他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也能简便地生活。比如这个自动打扫卫生的遥控机器人。
记者:那边有面包线,这样它走过去打扫一下就可以了。
王甦菁:对。
陈小玲:他自己在网上买的,晚上吃的面包屑什么东西掉下去了,它就自己把它弄一弄,它把它利用起来了晾衣服。
解说:就像当初借助电脑实现他画直线的愿望一样,王甦菁一直在尝试用工具来弥补身体上的不足。
王甦菁:人没有翅膀不会飞,人能够制造飞机。
解说:回想起自己三十多年来的经历,王甦菁和妈妈都觉得在帮助残疾人的道路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甦菁:真正很艰难,当时我很伤心、很绝望。
陈小玲:他实际上受到的打击很大,高考落选把门关起来,人在里面也不吃饭,人家同样的孩子上那么好的学校,他也很聪明,但是不能上。社会在进步,残疾人也要跟着社会在提升,在进步。
记者:曾经想过放弃吗?
王甦菁:没有。
记者:从来没有过吗?
王甦菁:没有,我觉得生活很美好,各种机遇、各种挑战。
记者:我感觉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的阳光。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