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送饭照料孤残老人 好大姐十年信守承诺(图)

发布时间:2016-11-02 19:09 |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13-04-08 | 查看:913次

《百姓生活故事》之《上山的路》

  2013年4月7日

  解说: 3月底的北京,天气在一天天转暖,但延庆的山里依然有几分清冷,记者来到延庆县刘斌堡乡上虎叫村的韩凤英大妈家里,虽然是下午两三点钟,但她已经开始做饭了。

  记者:您这是在炒鸡蛋,准备做什么?

  韩凤英:包饺子。

  记者:包饺子。

  韩凤英:面和多了,韭菜也买多了。

  解说:炒完了鸡蛋,韩阿姨开始切韭菜。

  韩凤英:一共我们俩人这就够了。

1

  解说:韩阿姨说两个人吃饭,一个是她自己,另外一个是一位孤寡老人,一位与她非亲非故的老人,名字叫贾二水。

  记者:您照顾有几年了,这老人?

  韩凤英:2003年,今年整10年,到今年正月十五十年。

  记者:您说当时是怎么,怎么就开始照顾这老人的呢?

  韩凤英: 我们大队村主任找我的,我们上延庆,正月上延庆看高跷去,吃饭了他说,哑巴瞎了,就这个死这个后瞎的,做不了饭了,你给送会饭成不,我说成,正好是那都是我们地,完了天天上那去做活去,还有树园子,连做活就给捎着给拿饭,拿来拿去的,就是我老伴不是死了,就剩我一个人了,也不种地,啥也没有了,就专送饭。

  解说: 其实韩阿姨照顾的老人,本来是有两位,还有贾二水的弟弟贾三水,这兄弟俩都是先天聋哑,年轻时又双目失明,前年的时候,村里曾想把老人接到养老院,但想着即使到了养老院,还得找专人照顾,就被韩阿姨给拒绝了,而去年年底的时候,贾三水老人去世了,只剩下现在的贾二水老人。

  记者:老人一般能吃多少,一顿?

  韩凤英:吃一碗差不多。

  记者:一碗?

  韩凤英:大碗吃一碗,小碗一碗不够,反正就是得拴着,哪也去不了,就说上哪去,你必须晚上得回来,就是走不了,哪也去不了。

  记者:那就说这十年中间,您也哪也没去过?

  韩凤英:没去过,上山西,俺们大队党员上山西玩儿去,我把我小姑子接回来住四天,那回上葫芦岛去两天,我的大儿子正好赶上星期,他回来,就出过这两回门。

  解说:等饺子煮好,韩阿姨盛了出来,走出家门,踏上了她已经走了十年的上山之路。

  记者:远吗?

  韩凤英:远,一里多。

  记者:一里多。走这边?

  韩凤英:对对。

  记者:是在哪儿,是在山腰上还是?

  韩凤英:山上。

  记者:是在山上。

  韩凤英:靠着山跟前,慢点,别滑。

  记者:这雪还没化呢。这条路每天得走好几次?

  韩凤英:一天两上下,早晨上下,下午上下,早晨都八点半到九点这个点,下午四点到五点吧。

  记者:从这上山吗?

  韩凤英:这。

  记者:从前面上山,这天暖和了还好点,天冷的时候可受不了。

  韩凤英:受不了,穿棉袄,围头巾,有点小病包上。

  记者:现在这风多大。

  韩凤英:刮大风时候多了,经常刮。

  记者:是吧?

  韩凤英:我们这山沟风大。

  记者:你看这路一会上,一会下的。

  韩凤英:这时候好走多了。

  记者:好走多了,当时就是十年前,您刚开始送饭那时候,那是什么场景?

  韩凤英:就是那个道。

  记者:就这种,土地的,沟沟的。

  韩凤英:也不平,都是,那不是河塘,这也没有,原来没修这道,就走河套,河套边贴着边走。

  记者:你说走那河沿上,那路多不平?

  韩凤英:不平,在山沟呆惯了,也没什么感觉,我觉得也可以的,都上,天天上山,也没什么感觉。那不是,那小房就是。

  记者:就那个小房。

  韩凤英:就是。

  记者:那现在咱们这位置,距离那小房,那海拔怎么说得有一百米吧,这高度得有一百米。

  韩凤英:顺这也能走,就是不好走,就是一到夏天了,就那个酸枣,那针扎得慌,你早晨来腿都淌湿了,露水,那下午,秋天,那早晨露水可多了。

  记者:阿姨您有多大岁数?

  韩凤英:65了。

  记者:65了。

  韩凤英:属牛的嘛,俺周岁64。

  记者:看您是不有点累,有点喘。

  韩凤英:出气早,原来就是贴着这,有个小窄道,下雪天就这样走,拽着。

  记者:就拽着。

  韩凤英:拽着。

  记者:这些。

  韩凤英:一手提留着饭盒,一手就拽着一点点上。

  记者:有这些植物。

  韩凤英:你不拽着就要滑着你。

  记者:去年下雪的时候,下得特别大。

  韩凤英:到我大腿这,使劲拽着上。

  记者:那样的话,还得上来?

  韩凤英:得上来,一天两次必须的。

  解说:又走了五分钟,老人所住的小房子,就在面前了。

  记者:这边全是山了。

  韩凤英:这不是小房吗。

  记者:就这小房了。

  韩凤英:嗯。

  记者:这块怎么走,这么泥。

  韩凤英:我走着试试看粘吧。

  记者:我先走吧。

  韩凤英:没事,不用,来。

  记者:没事,泥,还是泥,阿姨,您看,走这上面没有问题,走这雪上,或者走这秸秆上没问题。

  韩凤英:这就到了。

  记者:老人在这住。

  韩凤英:我吆喝他去,88了。

  记者:88了。

  韩凤英:你少来点。

  记者:老人太饿了。

  韩凤英:不是,他就是这吃法。

  记者:您还得喂他,有时候?

  韩凤英:他要不会吃,我就帮助他,他不让你端。

  记者:老人家您吃得还满意吗?

  韩凤英:听不着。

  记者:听不着?

  韩凤英:听不着,又聋又哑,这屋子来一百个人他也不知道。

  记者:看得见吗?

  韩凤英:看不见,瞎子。

  记者:看不见。

  韩凤英:看不见,听不见,也不会说话。

  解说:吃东西的时候,老人团坐在床上,头发已经花白,但面色还算不错,等老人吃完东西,韩阿姨就开始每次送饭的最后一个程序,烧炕。

  韩凤英:烧点柴,早晨烧一次,晚上烧一次,到冬天了,早些来,这一夜冷,晚上晚一些,夏天早晚反正不潮就成。

  记者:夏天有时候也得烧。

  韩凤英:夏天一天烧一回。

  解说:而就在这个地方,除了山,还是山,十年了,陪在老人身边的只有这样,还有65岁的韩凤英,而韩阿姨十年的付出,并没有得到过任何回报,甚至连一句最简单的谢谢都没有听到,但对她来说,照顾老人已经成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

  记者:这条路您是已经走了十年了。

  韩凤英:走十年了。

  记者:走十年了,还会继续走下去?

  韩凤英:我身体允许,我就照顾他,把他送走了,我身体,我这么大岁数,要不允许了,没办法了,你看现在我倒是没病,哪也不疼,也不腿疼,也不腰疼,身体允许,我就这么管着。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