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13 22:43 |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6年10月13日 A11版 | 查看:561次
图文阅读量千次15元,转发分享量百次40元,有活跃度的微信粉500粉20元……
如病毒般蔓延的泡沫“阅读量”,正在不断侵蚀互联网的诚信生态。自媒体行业日益虚高的广告开价,催生出巨额估值的“虚胖”企业。
连日来,部分微信公众号刷量工具意外失效,开始戳破众多“10万+”大号的泡沫。然而,记者最新调查发现,刷量灰色产业链和平台之间的“猫鼠斗”,仍在通过真人代刷等“变种”升级。刷量闹剧究竟“涮”了谁?
刷量工具瘫痪
“10万+”公众号大幅缩水
9月底,随着微信系统的升级,许多原本阅读量轻松达到“10万+”的知名公众号,图文推送的阅读量大幅缩水,有的甚至只有平时的几十分之一。
随着平台的壮大,刷点赞数、阅读量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灰色产业链。日益膨胀的数据,动辄百万级甚至过亿级的估值,一方面让读者难辨真假,另一方面也令资本为其虚高泡沫付费。
新榜创始人徐达内告诉记者,如果以9月28日当天发布内容的数据作为基准的话,那么有不到10%的大号当日跌幅超过50%,其中有124家阅读量下降了80%。“单天阅读数有所涨跌是正常的波动,超过50%恐怕就有一些刷量的嫌疑了,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然而,微信和刷量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刷量的需求却还在继续。虽然以“微信+阅读量”为关键词已不能搜索,但是换成“微信+量”搜索,依然能在淘宝上找到15页商家,价格从1元到几十元报价不等。
记者在一家淘宝店看到,该店“主营投票刷票业务,内网、外网纯手工投票,关注加粉,手工扫码,详询店内客服”。其微信刷量有一套详细的收费标准:“关注6毛一个;1000个阅读80元,不保证速度,没完成的按照已做的数量结算”。
“不夸张地说,商业账号以及公关公司合作账号阅读量‘10万+’的,有不少都有刷量嫌疑。”北京快侠科技创始人孙巍说,刷量方式有两种:通过人工的方式点赞和转发互刷,或者利用软件或机器人代刷。刷量的软件都是刷单平台内部掌握,很少对外出售。在一些直播平台里,刷粉最高能达到90%。
“猫鼠斗”升级
坐地起价、“真人上阵”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微信公众号在推广中,为了快速提升关注数、阅读量,求助水军购买粉丝的方法,已经成为见怪不怪之事,甚至滋生出以刷量为主营业务、却打着互联网创业幌子的专业公司。
诚信与虚假的“猫鼠斗”,似乎从互联网诞生之始就一直存在,逐渐演变为公关公司、公号运营者、投资人、企业主等多方“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当技术对其伸出打击之手时,它也在不断升级新变种。
其一就是“坐地起价”。一家名为“微制造”刷量平台的客服告诉记者,千次阅读的价格已从7元、8元涨至24元,原因就是“微信调整了,一些工具不能用了,价格上涨了”。由于现在不少改为了人工单,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不过客服也提醒道:“如果不是很急可以再等等,后面还是会降价的。”
其二是“真人上阵”。一个专做刷号的人士对记者说,刷量的需求还存在,公司现在就是通过真人刷的方法,帮一些大号渡过难关,还会在偏远地区招聘价格相对低、但时间相对稳定的兼职人员。
其三是“工具升级”。孙巍说,现在微信封杀了一些工具后,刷量技术工具也在不断迭代升级,有些“技术流”利用互联网刷量套取各种福利。有商家就向记者确保:“过去有几个常用软件,而且软件有分销机制,不同级别的账号和密码,分销的价格也不一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认为,低廉的人工成本,让即使是微利的人工刷量,也无法完全消失。但对于平台而言,如何通过更加透明的机制设置,让第三方机构监督用户的分布、访问时间等真实数据,而不是仅通过阅读量和点赞量来评价,恐怕是遏制刷量闹剧上演的关键所在。 据新华社
两年“刷量”暴涨至378亿
公众号“虚火”从何而来?
咨询机构统计显示,短短三年内,微信公众号刷量市场规模从215亿元升到378亿元,八成营运类公众号有过刷量行为,一些大号的平均真实阅读量只有显示阅读数的三成,泡沫在数轮循环中越吹越大……
浏览量、阅读量如同电视收视率一样,成为一个重要指标受到广告商和投资人的青睐。如今揭出刷量骗局如同拿掉了“遮羞布”,用技术、法律和行业自律等手段,戳破“泡沫盛宴”,已迫在眉睫。
买关注两年狂增160亿元:泡沫在数轮循环中越吹越大
细究数据“造假”的传播路径会发现,其与广告资源不断涌入互联网领域,并在各大平台间迅速流动有着相似的轨迹。
“早几年微博火的时候,企业会在官微对发布会进行图文直播,公关公司根据微博转发量和增长率给企业交代。这期间,官微的转发数字比平时百倍增加,你觉得会是怎么来的?”一家公关公司工作人员说,假数字会直接改变广告主对广告投放效果的预期,只不过现在造假的平台从微博换成了微信,数字从转发量换成了阅读量。
当资本对直播平台施以青眼,这一疯狂又在这里重演。在过去一年里,我国先后冒出了200多家直播平台,动辄吸引亿元级的风险投资。其数据造假更成为泡沫:2015年曾出现一直播平台显示观看人数超过13亿人的事件;网友表示某直播使用黑屏长达三小时,仍有20多人“不离不弃”。
虚高的量推升企业的估值,估值带来的资本涌入让运营者获得更多广告收入,收入的一部分可以再次用于“买关注”,泡沫在数轮循环后越吹越大。一位新媒体业内人士说,从去年开始,微信公众号的广告收费标准不断提高,公众号年入百万元甚至千万元并不罕见。造流量赚广告,于是成为快速获取利益的“捷径”。
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9月29日发布报告说,微信公众号刷量市场规模,在过去三年里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态势,2014年市场规模为215亿元,到现在已升到378亿元。80.6%的营运类公众号有过刷量行为;存在造假行为的微信公众大号中,平均数据真实度只有显示阅读数的30.7%。
揭秘灰色产业链:谁是“接盘侠”?
长远来看,刷量破坏了微信目前倡导的绿色生态,让原创内容没法变现,让微信的广告增长受到威胁,让优质账号没法和商业账号抗衡。
微信平台本身也是刷量的“受害者”。“自媒体和微信是竞争关系。大号能够自己接广告,会挤压广告商在‘广点通’体系下投广告。今年微信的广告收入可能会破百亿元,经营策略正在向广告进发,进入‘收割’阶段。”快侠科技创始人孙巍说,这也是腾讯为什么向微信刷量“开刀”的原因之一。
真正的内容创业者更是“冤大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魏武挥认为,当微信刷量成为常态,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些实际上访问量很低的公众号因为刷量可以拿到巨额营销收入,而本分的公众号因为不刷量却拿不到生意。
刷量对行业生态的负面影响也正在逐渐显现。业内人士说,现在投资人对公众号的投资也越来越谨慎了,投资也在放缓。
微信公众平台日前发出声明说:“随着平台的壮大,刷阅读量、刷点赞数已经成为一条较为成熟的黑色产业链。”那么这条产业链,谁是最后的“接盘侠”? 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