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5 21:00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12日 第05版 | 查看:927次
本报记者 汪灵犀
今年4月,肯尼亚政府强制遣送台湾电信诈骗嫌犯到大陆一事,引发两岸舆论高度关注,也让大陆民众惊呼“原来台湾电信诈骗手法竟已‘先进’至此!”连台湾民众都说,台湾电信诈骗技术“独步全球”。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台湾岛内就开始流行电信诈骗,甚至一度被称为“诈骗之岛”。这些年在大陆出现的骗术,都曾在台湾盛行过。
骗局:从“金光党”到“特侦组”
在电话还未普及的上世纪80年代,台湾就出现了诈骗组织雏形,当时俗称“金光党”。他们将假黄金故意丢在路上,诱骗路人拾获,然后上前假意分赃,骗取被害人的真钱财。听起来有点耳熟吧?是的,这种骗术至今仍活跃在各地的街头巷尾,俗称“丢包诈骗”。
而最早出现的电信诈骗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风行一时的刮刮乐、六合彩等“中奖”诈骗。那时的通讯工具还是以座机为主,所以早期的大部分骗术都是先登报或寄发奖券,诱使被害人主动打电话联络,再进行诈骗。2005年前后,这种诈骗手法传到福建安溪,如今大陆冒充“非常6+1”“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娱乐节目中奖诈骗的手法,与那时的“刮刮乐”如出一辙。
而后出现的是“亲情”诈骗,歹徒谎称被害人子女被绑,然后再放上一段小孩哭喊求救的声音,要求付款赎人。如果哭声与子女相似,而子女正好不在身边,又紧急联络不上,父母几乎会立即“中招”,乖乖按照对方要求奉上“赎款”。
2000年后,岛内开始流行电视、网络购物,导致许多民众个人资料外泄,不法分子趁机冒充电视购物机构或银行行骗。很快,这种假冒网购和电视购物的电信诈骗模式,蹿升到岛内诈骗案发案率第一位。这段时期,由于缺乏执政经验的民进党对台湾社会乱象治理束手无策,电信诈骗几至疯狂。一段时间内,“中奖”这个词竟在台湾销声匿迹,因为全台湾的百姓都被骗怕了。正规真实的“中奖”活动,都已没有人再相信,台湾遭遇到史上最严重的诚信危机。
“中奖”骗术失效后,假冒公务机关的诈骗案件开始抬头。2009年,台湾警方破获两个假冒侦办陈水扁家族洗钱案“特侦组”的诈骗集团,逮捕39名嫌犯。该诈骗集团假冒“特侦组”等单位,佯称受害人的账户已牵扯进扁家洗钱案,务必要将所有存款交由“特侦组”保管。诈骗组织作案地点遍布全台,不法所得约3亿元新台币。这种手法与近年来很多大陆民众接到的“我是XX市公安局”“我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之类的诈骗电话,简直是“一脉相承”。
地域:从东南亚到非洲
电信诈骗在岛内引发天怒人怨后,台湾当局被迫下定决心进行整治。2004年被定为台湾的“反诈骗行动年”,一系列的打防举措强势出台,反诈骗专线“165”应运而生。随后几年,骗子在本土行骗的危险性越来越高,电信诈骗集团开始向其他地区转移。
由于两岸血脉相连、语言相通,于是骗子们跨越海峡,带着“独步全球”的诈骗经验和技术,在大陆沿海城市架设机房,招收当地的农村无业青年、中年家庭主妇、刑满释放人员等,加入这口“大黑锅”。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到2015年,大陆的诈骗案件从每年10万宗上升至近60万宗。
2009年,两岸签署共同打击罪犯及司法互助协议,诈骗集团在大陆也混不下去了,于是转移到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随着两岸和东南亚国家开始跨境合作,执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扫荡行动,诈骗集团这几年又开始向非洲转移,跑到埃及、肯尼亚等地。这些偏远国家和台湾没有“邦交”,也没有成熟的办案经验和能力,于是诈骗犯便肆无忌惮。
据大陆警方透露,这些犯罪团伙内部管理十分严密,分工明确,有设计对话的编剧组、假扮司法人员的演员组、负责账目的财务科、负责技术的“工程师”等。在演员组里,也明确规定谁专职扮演警察,谁专职扮演检察官。集团成员每周一到周六集中住宿、训练口才和骗术以及大陆口音,只有星期天才放风休假。
诈骗集团成员生活奢靡,据台媒披露,印尼的诈骗集团成员都集中住在城市近郊的豪宅,里面有游泳池、娱乐设施,进出有专人专车接送,定期到市区的购物中心、声色场所放风。招募来的新成员一般底薪4万至5万元新台币(约合1万元人民币),且每得手一起诈骗案件有5%至7%的抽成,许多年轻人前赴后继、远赴海外从事诈骗。
对于电信诈骗,一靠打击、二靠防范。除了加大警力、加重判罚,台湾警方还进行了长时间铺天盖地的反诈骗宣传。同时,台当局采取的措施还有:成立跨部门平台,杜绝申办非实名制电话卡,实行金融账户警示冻结机制,规定取款机每次转账金额上限,成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专责机关等。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