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5 22:55 | 来源:北京日报 2016-09-06 03版 | 查看:1202次
世界的目光聚焦太平洋西岸、东海之滨、钱塘江畔——
9月5日下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圆满落幕。
一天半来,全球最重要20个经济体的领导人同10多位嘉宾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聚焦全球最突出、最重要、最紧迫的挑战,寻良策、聚共识、明方向,达成丰硕成果。
这是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规划长远的盛会;
这是体现中国担当、彰显中国智慧的盛会;
这是推动全球治理、开创美好未来的盛会;
……
杭州峰会,将以划时代意义载入史册。
“我们需要通过各自行动和集体合力,直面问题,共寻答案。”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
在全球发展的维度上,杭州峰会找到凝聚各方共识和行动的“最大公约数”,为处于关键当口的世界经济带来明确方向,注入更多动力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在大多数花期已经结束的三秋,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杭州共识”,却如西湖的出水芙蓉一般,宛转绽放。
共识凝聚力量,合作才有希望。对处在关键时期的世界经济来说,缺的是“共识”,盼的是“合作”。
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最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机制临危受命,可谓“生于忧患”。
8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新旧动能转换难以接续,增长动力衰减,市场需求不振、金融风险累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看来,“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并不比2008年深陷危机时好多少”。然而,与危机刚出现时的情形不同,当前有的西方国家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消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所谓“负面影响”,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在国际社会的犹疑彷徨之中,二十国集团“杭州时间”开启,中国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和聚光灯下。
面对全球期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接棒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时即指出方向——
“能否夯实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基础、摆脱危机影响?能否把握科技进步和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引领世界经济迈向新一轮增长?答案取决于我们的共同选择和共同行动。”沧海横流,方显大国担当。
4次协调人会议、3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多次专业部长会议……作为东道主,中国积极推动各方会诊全球经济,聚焦问题挑战,提出应对之策。
善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
在中方推动和引领下,峰会瞄准全球经济“病灶”,凝聚起一系列重要共识——
针对各国政策出现的分化,峰会呼吁各方加大宏观政策协调力度,提振市场信心;
针对新旧动力转换青黄不接,峰会承诺从创新和改革中挖掘新动力,开辟新路径,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针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峰会承诺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
针对贸易投资低迷和保护主义抬头,峰会强调推动重振投资和贸易两大引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针对发展鸿沟仍未消除,峰会承诺二十国集团率先行动,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
“自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以来,中国在设定峰会主题、确定重点议题、提出合作倡议、推动形成共识方面发挥出了卓越的领导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说。
推动世界经济走出泥潭,除了共识,还需要明确增长的动力、路径。
这是将自身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贡献给全球增长大局的有力行动——
中方把创新增长方式定为杭州峰会重要议题,推动制定《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及创新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成果文件,为杭州峰会打上了深深的“创新”烙印。
为何要推动二十国集团围绕创新采取行动?工商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一语中的:“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
土耳其智库经济政策研究基金会主席居文·萨克认为,中国将“创新”写入峰会主题,进一步强调创新驱动和科技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将使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变得更加多元、更加持久。
这是推进结构性改革、标本兼治促增长的有力行动——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经济体不断出招,但全球经济仍陷入“低增长困境”,货币、财政等周期性政策不仅边际效应递减,其负面效果也日益显现。
究其原因,还是世界经济在结构上出了毛病。
“我们要针对全球经济增长低迷的突出问题,在宏观政策上进行创新,把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改革政策有效组合起来。”习近平主席的倡议赢得各方高度认同。
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在二十国集团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是将二十国集团从先前的应对危机、协调采取政策扩张需求,引导到关注解决危机背后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上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副主任羌建新说。
针对被3200多个双边协定所分割的国际投资领域,中方推动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这一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填补了国际投资领域空白,将大大促进各方开展跨境投资合作。
“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如今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俄新社发表评论说,中国在杭州峰会上推动改革二十国集团,使其成为全球增长和发展的得力工具,展现了明智且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在自身发展的维度上,杭州峰会带给中国又一次成长的“洗礼”,更加坚定人们对中国道路的自信
位于峰会主会场六七公里外的杭州市滨江区网商路上,坐落着一片外形犹如张开巨网的建筑群,这里曾是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总部所在地,如今已成为无数创业者的“朝圣”之地。
外媒在报道峰会举办地时,常常会对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创业故事津津乐道,将其视为“中国经济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象征”。
阿里巴巴裂变式成长,是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个缩影。
二十国集团峰会在中国举办并取得丰硕成果,同样源于中国发展道路成功实践。
——这是探索前行的进程。13亿多中国人“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前进,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加杭州峰会报道的土耳其国家电视台高级编辑哈桑·阿卜杜拉认为,中国在向世界开放、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坚持自己的价值体系,值得国际上价值理念与发展方式不同的国家学习。
——这是真抓实干的进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靠着拼劲、闯劲、干劲,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
“中国经济成功的重要意义在于,证明了除西方式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外,世界上还存在其他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俄罗斯战略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室主任霍洛德科夫说。
——这是共同富裕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已有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13亿多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
“从世界上最大的贫困之国,走向世界上最大的小康之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比寻常的世界意义。”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小康既是一个具有强烈色彩的中国目标,也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核心要义。
——这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同世界的沟通互动同步深化,同世界各国共享更多发展机遇。
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亚太自贸区倡议,再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再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伴随一项项高瞻远瞩的发展规划、一次次影响深远的主场外交,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跃升。
中国从未如此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峰会期间,中国从理念、方案和行动上主导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进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从结构性改革,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杭州峰会上,中国的发展理念变成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关键词,得到高度认同。
“如果对照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成果文件和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你会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多重合的内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说,中国理念、中国方案通过这个国际经济治理的最高平台,转化成全球的共同行动。“这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
在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眼中,中国在杭州峰会上展现出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导力,推动设立的长期广泛的战略远景,显示中国为长期战略规划构筑支持的能力,将为二十国集团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杭州舞台上,全球媒体聚光灯下,中国的角色一次次被刷新——“全球治理进程的主要协调者”“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国际合作的桥梁搭建者”……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中国在本次峰会上展现新兴国家“盟主”身份,不仅做联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纽带,还展现领导风范,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大国影响力。
信心源自成就,也标注中国面向未来的新起点。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
——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
——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
——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
这是世界瞩目的新起点,这是面向未来的新跨越,这是催人奋进的新蓝图。
从杭州再出发,中国完成了一次能力的跃升,一次精神的成长;
从杭州再出发,中国向世界传递出坚定信心,也变得更为自信和成熟。
“对中国而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是其悠久历史中的一个大事件,中国在回归强大的道路上向世界发出重要信号。”德国《商报》这样评论。
“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个成员,也属于全世界。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在人类前景的维度上,杭州峰会刻下意义深远的中国印记,描绘出崭新图景
9月3日17时30分许,杭州西湖国宾馆如意厅,中美两国元首先后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
在工业化突飞猛进的当下,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美推动气候合作的这一“杭州时刻”,对人类发展的未来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样具有标志和突破性意义的“杭州时刻”,在峰会上还有很多——
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
首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
首次就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开展合作……
一个个“首次”、一项项共识,彰显出东道主完善全球治理的“顶层设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广胸怀和雄心。
着眼于人类的未来和各国人民的福祉,杭州峰会标注出一条条崭新路径。
这是更加公平发展的前景——
中国主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正视全球化进程中普惠性、共享性不足等问题。
“如果说中国过去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主流国际组织,是融入和适应现有的国际经济体系,那么这次杭州峰会则预示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扮演一个设定全球议程和规则的新角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说。
但这一“新角色”不是为了针对谁,也不是唱“独角戏”,而是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在利益共享中实现共赢目标。
这是更加均衡发展的前景——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把脉国际大势,习近平主席论述鞭辟入里,高瞻远瞩。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架构仍存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代表性不足、发言权过低的缺陷,与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并不相符。
从峰会筹办到召开,中国始终重视各方意见、尊重不同声音,通过走进联合国大会,走进非盟总部,走进七十七国集团,走进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和小岛国,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二十国集团外围对话。
峰会邀请了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七十七国集团主席国泰国及哈萨克斯坦、埃及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大国一同出席,使本次峰会成为二十国集团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
杭州舞台,搭起联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桥梁,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均衡合理的方向迈进。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感叹,如今提出全球经济新观点和新概念的国家已变成中国,这本身就令人瞩目。通过以往30多年来制定的政策,中国取得了成功,而眼下中国正希望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享其智慧和教训。
这是更加包容发展的前景——
峰会广泛讨论农业、就业,关注妇女、青年和小农,推动农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鼓励通过创业创造就业,实现各产业联动共赢,各阶层繁荣共享。
峰会通过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通过能力建设、增加投资、改善基础设施等举措,帮助他们加速工业化发展,实现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是更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承诺就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发挥表率作用、第一次将绿色金融引入会议议程……在中国努力下,杭州峰会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方面提出有力举措,为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和不可持续问题做出历史性贡献。
在潘基文看来,推动可持续发展“说易行难”,中国作为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推动峰会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上制定行动计划,这是历史性的贡献。
这是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前景——
伙伴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选择。
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习近平主席和各方领导人共乘画舫,泛舟西湖。以月为景,以水为台,一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大戏,让嘉宾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这一富含寓意的场面,让人不禁想起习近平主席的话——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
深邃的思考,道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逻辑。
利益相互交融,命运休戚与共,梦想相联相通。杭州峰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起交流之桥,作答时代命题,不仅给了70亿人走向共同发展的可能,也给了我们生活的星球走向持续繁荣的可能。
中秋将至,正是蜚声中外的钱塘江大潮酝酿形成之时。届时,登上峰会主会场顶层,将能看到气势磅礴、横贯江面的“一线潮”。
东海波涌,钱塘潮起。
以大智慧把握大趋势,以大胸怀明晰大方向。从钱塘江启航,中国潮与世界潮交融激荡,必将汇聚起合作共赢的澎湃动力,引领世界经济航船劈波斩浪,开辟人类发展更加光明的未来。新华社记者 何玲玲 陈二厚 刘华
(新华社杭州9月5日电)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