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2-27 08: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02月27日09:23 | 查看:6746次
刘墉近影
第一次见到刘墉,是参加他的文集首发式,我当时正在一家报纸副刊任记者,当即采访了刘先生,并把最近编辑的该报副刊送给了他。
直到今年之初,我从一位盲人朋友那里得知,刘墉先生的两本文集《在灵魂居住的地方》、《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有了语音版,我感到惊奇,也很兴奋。那位盲人朋友告诉我,刘先生把这两本文集出版样的80%,都捐给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了。刘先生说他拼上老命也要为盲人做点事儿,希望自己成为盲人朋友的光明使者。最近趁他来北京讲学的机会,我采访了他。
从治疗眼疾到疗救心灵
刘墉先生的爱心是从贵州一个叫孙琴珍的小姑娘开始的。让我们把日历翻回到2003年那一天,他资助患了眼疾的孙琴珍来北京看病。手术是成功的,揭开纱布,她看到资助她复明的刘伯伯了。她很激动,刘先生比她还要激动。从小姑娘孙琴珍的复明,他想到了更多的盲人。作为一个作家,怎样更广泛地帮助更多的盲人呢?于是他想到了在国内出版有声读物。他精选了一些适合盲人朋友阅读的文章,编成了这两本文集。
为了这个充满爱心的光明行动,他动员了全家老少一起动手,太太策划、统筹,儿子作曲,儿子、女儿演奏。这份凝聚着刘先生全家爱心的礼物,在中国盲文出版社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不少盲人朋友借到这两本语音读物后非常高兴。他们说,过去想读刘先生的散文、随笔,还得让家人给自己念,这回有了语音读物,可就方便多了。
那位叫孙琴珍的贵州小姑娘,听到刘先生女儿拉的小提琴后,充满期待地对刘先生说:“那位大姐姐拉的提琴真好听,我特别希望同学们和我一样,亲耳听到那位大姐姐的琴声。现在我的眼睛已经能看到东西了,我真想看看那位大姐姐长得什么样。”刘先生认真地对小姑娘说:“我完全可以满足你的心愿,我一定会带上太太、女儿,到你读书的那所山村小学去。为你和你的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拉上一曲。我不开空头支票,伯伯说话是算数的。你要不信咱们拉勾。”他真的伸出右手,跟小姑娘拉了勾。刘墉没有食言,两个多月后,他真的带着太太、女儿到了贵州,到了孙琴珍就读的那所小学。他的女儿认认真真地给同学们拉了几曲。
平常人、平常心、平常文
刘墉的涉猎十分广泛。他做过电视记者及主持人,他主持的电视节目在台湾观众中颇受好评。他作为画家,在世界各地举办过多次画展。他是一位多产的散文、随笔作家,他被大陆诸多读者所熟知,还是缘于他那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散文、随笔作品。
刘墉喜欢观鸟、赏花,时常亲自浇花,他的生活充满了情趣,难怪他的小品文写得那么轻松自如。因为他的生活本身也是轻松自如的。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希望能读到一些轻松幽默的小品文。刘墉的作品之所以在大陆畅销,也许是轻松幽默的文风帮了他的大忙。
在种菜、浇花、观鸟、赏鱼及半梦半醒之间构思文章,他自己释为“潜意识思考”。说起自己的创作能力,刘墉告诉我:“我先是给自己写励志书,后来有了儿女,我接下来便是写有关子女教育的书,写自己和太太怎样教育子女,进而扩大了自己的写作面,给广大青少年写书。我也写过一部18万字的长篇小说《杀手正传》,为一只母螳螂立传。写它怎样凶残地杀死了自己的丈夫。那杀夫的过程写得很惨烈,连每一个细节都写到了,还配了详细的插图。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出书70余种。将来找一个机会,我把自己创作的精品都挑出来,再编一套自己的精品集。在我的作品里,充满温情与爱意的占一半,写得辛辣的也占一半。我写一部深奥的,下一部必然要写浅显的。我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很简单,简单得只有3个字‘平常人’。”写贫民百姓的平淡生活,这正是刘先生的特色,正是因为他作品的平民意识和平民本色,他的作品才受到广大平民读者的欢迎,成了大陆读者心目中受欢迎的散文、随笔畅销书作家。
刘先生向我说起他的家:“我的家就在湖边。我和太太在院子里种了几十种牡丹,有朋友写文章称我的家是牡丹园。可是我真没时间在家享受牡丹之美。尽管我有哮喘病,但仍然在台湾和大陆之间东奔西走。那次在常州讲演,半夜里晕倒了,把灯也绊倒了,我却没有在乎。我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人,一件事做好了,就觉得不新鲜了,就不愿意去做了。我给自己定下这样一个座右铭,‘超越自我,生命在于过程,而不是目的。’”
在台湾,刘墉做了岛内第一个电视节目“时事论坛”的主持人,从采访到主持节目,他集电视台记者、主持人于一身。一举拿了金钟奖。获奖之后,他便不再从事主持人工作,去做专职记者。后来他又拿起了学生时代就喜爱的画笔,他在很多地方办了画展,台湾人很喜欢他的画。后来他开始动笔写作,一下子出版了70多种书。后来他又到处演讲,后来……“我总是用新的东西激励自己,挑战自己。”(张骥良 吴京华)
(责任编辑:吴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