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2-26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7-07 | 查看:1879次
他虽因天生残疾曾在挫折中痛苦失意过、在悲观彷徨的生活边缘徘徊过,但后来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了远近闻名的“自强模范”,为残疾人点亮了一束绚烂的“自强之光”;
他虽然是一位需要党和政府关心、需要社会关爱的弱者,但他却怀着一颗感恩善良的心,免费办起了广播服务站,无私地帮助着乡里乡亲,悄无声息地点燃了一道闪烁山间的“道德之光”
他虽然一生下来就没看到过美丽的世界,在黑暗中度过了四十多个春夏秋冬,但他却为大山深处的老百姓点亮了通往幸福之路的“希望之光”;
……
他,就是被授予县“自强模范”荣誉称号、溆浦县中都乡中联村村民王明光。
“自强之光”
47年的光阴,在时间的长河里虽然只是一瞬,但在王明光的生命中,却是在黑暗中度过的一段漫长岁月。近半个世纪的岁月,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断,但在王明光的人生旅途中,却是自强不息的半世人生。
1961年11月,王明光出生在溆浦县中都乡中联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先天性失明的王明光,一生下来就靠“听”来了解外面的世界,慢慢地在黑暗中长大。小时候,同龄的伙伴到了上学的年龄后,都纷纷走进了学校的大门,而他却独自一人呆在家里,饱受着摸黑过日子的痛苦的煎熬。
虽然他的父母知道他失明了,但还是盼望奇迹出现:希望有一天早晨,王明光能够睁开眼睛看看精彩的世界,于是给他取名“王明光”,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生活在黑暗中。
谁也没想到,一次次挫折并没有摧垮王明光的意志,一次次失败并没有让王明光沉沦,反而“逼”着他在黑暗中走上了自强之路。
为了驱走心中的寂寞,王明光通过拜师,慢慢地“摸”着学会了拉二胡、吹笛子。善于吹拉弹唱的王明光,凭着悠扬的笛声,赢得了一些女青年的芳心。可是,当他托人上门求婚时,这些女青年的父母都将他“拒之门外”:“跟着他过日子,将来只有讨米,打死也不能嫁给他这样没本事的瞎子。”此后,王明光发誓要靠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982年,为了养活自己,王明光开始试着去拜师学艺,可是屡吃“闭门羹”,一个个师傅委婉地“拒绝”了,纷纷“好意”地建议他去向算命先生学艺。面对拜师无门,他悲观彷徨:“我真的只能去靠给人看相算命来骗钱的手段谋生吗?后来,他只好踏上了自学的路子。开始,他试着干木匠活,靠手“摸”着做起了小孩子坐的“背椅”。刚开始,周围一些人背后说:“一个瞎子去学木匠,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面对着不屑,他从邻居家里拿来旧“背椅”,用手摸“背椅”的轮廓,用心记“背椅”的构成……一个月后,他终于制作出了第一个简单的“背椅”。走进王明光干木匠活的房间,只见他拿着刨子和锯熟练地干着活,“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学会,不能让别人说残疾人什么事都做不好,”王明光说出了自己学会了作 “背椅”的原由,第一个没做好,跟着做第二个……一直做到成功才肯“放手”。 他就是凭着这股劲头,学会了修雨伞、农用喷雾器、碾米机和高压锅。
“第一个‘背椅’作出后,让我对生活有了信心。”王明光说,后来,他还学会修理农用机械、干木工活,还借钱开起了经销店和碾米厂。为了方便村民修理农用机械,他在自己家里开了“农用修理店”。王明光开店后,许多村民都“照顾”他的生意,将自家烂了的农用喷雾器、打稻机送到王明光的店子里。这个小店不仅方便了周边的群众,而且每年为他赚回了五六千块钱。一直没有结婚的他,就靠这个小店的收入过日子,还养活了他年逾七旬的母亲和智力障碍的单身哥哥。就这样,王明光成了全县远近闻名的“自强模范”。
“道德之光”
初夏的早晨,记者来到中都乡,放眼望去,群山起伏,林木苍郁,远远地听到广播的声音。渐行渐近,只见那挂着三个喇叭的广播杆高高地竖立在山坡下,一些在地里干活的村民听到广播播放后,也纷纷扛着锄头回家吃早饭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该乡广播站由于没人播音“瘫痪”了,通往村组的广播电线也没了,广播的声音就这样“消失”在了茫茫的大山中。村里一些小伙子由于精神文化活动少了,于是渐渐地“染”上了打牌赌博的恶习,一些老婆婆、老公公“迷”上了信神拜仙的旧俗,山里边的社会风气也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看到村里人由于没了广播,不仅文化生活越来越贫乏,精神也越来越空虚,而且因“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失去脱贫致富的信心,不是爱上了打牌赌博,就是迷上了信神拜佛,我就想做一件实事来感谢经常‘关照’我的父老乡亲。”2000年,王明光从家里拿出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了多年的1000多元钱,买来了广播播音设备,在家里建起了“广播服务站”。坚持每天分清晨、中午和黄昏播放3档节目,定时转播中央、省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还播放天气预报等涉农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农村群众提供脱贫致富的信息。
八年来,无论春夏秋冬,他从未间断过播音。有一次,挂在杨梅树上的高音喇叭突然“哑”了,周围的邻居都外出干活去了,他哥哥也不在家。为了不耽误播音,他慢慢地摸着爬上杨梅树去修理,结果一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脚也扭伤了。过路的群众看到他摔伤后,心痛地说:“你自己眼睛都看不到,只要照顾好自己就行了,别人的事,你就不要去管了。”而他却不顾脚痛,“求”过路的人扶着他爬上树,将高音喇叭修好了。“这个广播站,在保护群众财产安全、支持乡村两级干部开展工作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提到王明光自费办的“广播服务站”,该乡党书记陈汉舟说,今年初,附近的泗坪村发生火灾,王明光知道后立即在广播里播出了救火的告示。不到10分钟,附近的村民就赶到现场开展救火。事后,周围群众说:“要是没有王明光办的‘广播服务站’,损失就更大了。”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关心,没有周围这么多人帮我,我现在也许还在为生计发愁,党委、政府这么关心我,周围的邻居这么关爱我,我也想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点贡献,”王明光说出了他免费办“广播服务站”的初衷,近些年来,该县残联给他送去了500元钱,支持他继续办“广播服务站”,中都乡政府也每年固定给他发200元的“工资”。让最他难忘的是,他刚开始准备办经销店时,在一些人怕他开店折本借不到钱的时候,中都乡信用社主任李新桃主动上门贷款300元钱,附近村里一个叫王爱清的村民听说他开店需要钱的消息后,也主动送上了200钱。经销店开起来后,周围邻居常常“光顾”他的生意,使他的小店生意日渐红火起来了。
为了感谢周围邻里乡亲的关心,他不仅从微薄的农机修理收入中挤出钱来维护修理“广播服务站”;为了方便村民修理农用机械,他在自己家里开了“农用修理店”和碾米厂。王明光开店后,许多村民都“照顾”他的生意,将自家烂了的农用喷雾器、打稻机送到王明光的店子里。这个小店不仅方便了周边的群众,而且每年为他赚回了五六千块钱。一直没有结婚的他,就靠这个小店的收入过日子,还养活了他年逾七旬的母亲和智力障碍的单身哥哥。他不仅牢记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恩情,免费为困难群众和老人修理农用喷雾器,做小孩坐的背椅送人。平时,他乐善好施。虽然碰到修庵堂寺庙化缘,却一分钱也舍不得花,但遇到修路架桥捐款,总是慷慨解囊,相邻的九溪江乡光明村修铁索桥,他捐50元;沿溪乡青坡村修桥,他捐50元;两丫坪镇凉水井村修桥,他捐50元……
“希望之光”
他虽然一生下来就没看到过美丽的世界,但在黑暗中不仅通过收听广播,点亮了自己人生的“希望之光”,也为大山深处的老百姓点亮了通往幸福之路的“希望之光”。
王明光通过收听广播,不仅驱走了他心中的寂寞,“结识”了许多“自强模范”,找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也让他学到了修理农用机械的技术,了解到了党的富民好政策。他还特意刻了块“广播服务站”牌子,挂在了自己的家门口。牌子上还写下了他的联系电话和姓名。王明光说,他现在的愿望不单纯是要将“广播服务站”办下去,还打算筹资扩建“广播服务站”,增加广播的覆盖面,让党的声音和群众致富的信息传入大山深处的千家万户。
“听广播既不花钱,又可以边干活边收听,为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现在如果真的没了广播,还确实有点不习惯。”由于广播播音非常准时,村里的孩子上学都依广播出门,广播不仅成了村民农活和休息的“手表”,还是村民休闲时的“文化娱乐广场”。村民们听到早晨的广播响了,就纷纷起床去干活;中午的广播响了,村民们就回来休息了。干活干累了,就听着广播里轻松的旋律,坐在家里或者田间地头休息片刻。过去那些嫌广播播音太吵了的妇女,现如今也成了“广播服务站”的忠实听众。
提起“广播服务站”,该村村民王雨庆直夸好,说他最喜欢听天气预报了,听了天气预报,种田心里就有底了。他办的广播站服务站,不仅在服务农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作用,而且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过去那些“染”上了打牌赌博恶习的年轻小伙子,现如今“迷”上了农业科技知识,一些老婆婆和老公公也改掉了信神拜佛的旧俗,山里边的社会风气也变好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郑玉屏听了广播里面的科技致富节目后,利用高寒山区的气候条件,带领群众发展金银花种植业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路。这里的其他村民还说,“广播服务站”的作用大得很,村里的政策宣传、农时灭虫、传达通知,都少不得它!就是平时播放点音乐方面的文化娱乐节目,给山村带来了不少生气,让他们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他由于喜欢讲公道话,经常被村民“请”去调解家庭纠纷,成了群众公认的“义务调解员”。一对对濒临破碎的家庭,在他的“调停”下夫妻握手言欢,重新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无论自己平时有多忙,只要群众喊他去调解农村矛盾纠纷,他总是想方设法按时赶到。有一天晚上,天寒地冻。村里一些年轻后生因口角发生矛盾,准备开展械斗。刚刚睡下的王明光闻讯后,立即穿起衣服就往现场赶。结果,他一不小心摔倒在水田里,弄得浑身是泥后,仍然来到现场。此情此景,“震”住了这些年轻后生,防止了械斗的发生。他还喜欢劝那些不走正道误入歧途的青年,不要“破罐子破摔”,重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他们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王明光,大山深处的一位盲人,他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顽强地生活着,凭着自己的双手摆脱了贫困的生活,“摸黑”走出了一条自强之路,点亮的“自强之光”在残疾人心间闪烁;他原本是一个需要社会关爱的弱者,而他不仅主动承担起赡养父母、扶养长兄的责任,还时候想着回报社会、感恩社会,在老百姓的心中点燃了传承已久的“道德之光”;他在自强之路上,不仅为自己的人生迎来了希望,同时也为大山深处的老百姓点亮了一道道“希望之光”。
心里想着别人的人,别人的心里也想着他。在全国助残日前夕,该县的县乡领导给王明光送去慰问金,还安排3吨水泥帮他铺平屋前那高低不平的路,方便他出行;周围的邻居闻讯后,也纷纷赶来帮忙……
(责任编辑:贺慧)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