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阳先进事迹(图)

发布时间:2009-02-25 08:00 | 来源:人民网 2008年10月08日10:48 | 查看:2833次

  刘向阳,1969年10月出生在内蒙古奈曼旗苇莲苏乡东奈村。1986年11月,入伍;1991年,考上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1993年,毕业分配到38集团军工兵团;2002年初被任命为一营副营长,负责地震救援队的日常训练及管理工作;2004年我担任一营营长,并兼任国家地震救援队副总队长;2006年担任工兵团副团长,仍然兼任国家地震救援队副总队长,具体负责救援队的工作。

  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04年被北京军区评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2005年、2007年分别被北京军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首届“全军青年十大爱军精武标兵”,2008年被中组部表彰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志在本职、勤奋敬业,具有忠诚使命的崇高追求

  刘向阳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自小就有从军报国的远大理想,入伍以后,他更是深爱上这身军装,热爱这个职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本职岗位,一心一意投身部队建设。救援队成立之初,面对党和人民的千斤重托,面对部队新的使命任务,他从不懈怠,坚持把建好救援队、发展救援队作为自己的使命责任和价值追求。为尽快熟悉这个新领域,他全心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先后阅读了《救援装备》、《结构力学》等20多部专业书籍。他始终凭着顽强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救援队既是国家对外交往的“窗口”,又是灾区人民的“保护神”,始终代表着党、国家和军队的形象。为了使救援队具备国际一流的救援能力,他夜以继日地翻教材、看说明、练操作。2002年,救援队配备新装备后,他把铺盖搬到训练场,连续三个月始终和装备泡在一起,和队员们一起研究战法、训法,使队员们在较短时间内熟悉了新装备的性能参数,掌握了新装备的操作使用,受到了地震局领导的高度称赞。他始终凭着对事业的热爱,无怨无悔,甘于奉献。多年来,为使救援队又好又快发展,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刘向阳几乎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救援事业上,当别人研究市场时,他在研究震场;别人研究宠物犬时,他在研究搜救犬;别人研究基金行情时,他在研究灾区疫情;别人研究炒股技术时,他在研究救援技术。这些工作,在普通人看来枯燥无味,单调艰辛,但刘向阳却把它当作忠诚使命、不辱使命、献身使命的“必修课”。

  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具有敢为人先的胆识智慧

  救援队组建之初,无训练教材、无评定标准、无技术基础、无现成经验,高新装备难掌握,国际同行难认同。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正是因为刘向阳和他的队友们敢创新、会创新、能创新,地震救援队建设才能有所作为、领先一步。他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几年来,他们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反复论证和实验,先后探索出高空救援、废墟下黑暗无氧搜救等17种救援方法,编写的《救援器材作业指导法》、《专业训练指导法》、《中小型机具训练指导法》等11本教材,被国家地震局列入《救援训练大纲》,并被列为国内各救援队训练专用教材。他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救援队经常出国执行任务,所到之处涉及许多国家和民族,队员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产生国际性影响。为填补救援行动规定中的一些空白,刘向阳带领人员编写了《救援任务中的工作规范》。他利用出国培训的机会,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地震救援训练理念和方法,增设了超负荷训练、夜间训练、狭小空间救援等多种训练科目,有效完善了我国地震救援训练体系。他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实际救援中,队员们要直面血腥的场面和恐怖的环境,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能和强健的体魄,而且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对此,刘向阳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先是在午夜组织队员到坟场训练胆量,后来坚持把队员带到医院太平间接触尸体、搬运尸体,锻炼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执行汶川抗震救灾任务后的心理测试中,98%以上的队员心理正常,解放军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称赞到:“在所有参加测试的抗震救灾队伍中,你们的测试结果是最棒的。”刘向阳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担负打赢使命的当代军人,在抓部队各项建设上,必须要拿出创新的勇气,带头创新,努力探索新领域、钻研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在推动部队建设向信息化转型实践中,敢闯敢试敢为。

  素质全面、能力过硬,具有担当重任的指挥才能

  近年来,救援队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到拥有先进技术装备、优秀救援人才,从不懂不会到走出国门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从营救出1名幸存者到营救出多名幸存者,救援能力日益提升,已成为一支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专业救援队。救援队能取得突出成绩,与一线指挥员刘向阳精通救援技术、善于组织协调密不可分。他思想意识超前,始终关注国际先进救援理念,学习借鉴先进救援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素质,先后在《中国应急管理》、《中国应急救援》和《兵器知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参加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地震防御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他指挥沉着冷静,办事严谨周密。赴四川救援时,仅用14分钟,就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为救援队赶赴灾区赢得宝贵时间。巴基斯坦救援时,救援队担任国际协调人,他负责救援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石家庄亚太地区地震紧急救援演练时,他担当现场演练导演,救援演练进展顺利,仅用40分钟就成功搜索出6名幸存者,演练科目和内容被确定为“石家庄模式”,在亚太地区17个国家进行了推广。他尊重科学,运用科学。始终以科学精神带领救援队伍,以科学方法营救遇难人员,在四川抗震救灾中,他和队员们创造性地采取“笼式救援法”,成功营救出2名“国宝”级专家、6名专业技术工程师。由此可见,刘向阳是一名素质过硬的地震救援专业人才,是一名具备带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合格指挥员,是部队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使命的模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具有挑战自我的刚强意志

  我们感到,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对一个军人事业心、责任感最本质的检验。从事地震救援事业以来,刘向阳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狠劲和韧劲。七年来,他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始终刻苦钻研,顽强拼搏,攻克了一道道难题,战胜了一个个困难,取得了一项项令人瞩目的成绩,带领救援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在他身上始终可以看到一种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勇气和精神,2006年12月,刘向阳参加在新加坡民防学院举行的“国际城市搜索救援课程”培训中,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救援队获得优异成绩,他个人还取得6个A,成为新加坡民防学院顶尖的毕业生。在他身上始终可以看到一种坚忍不拔、挑战自我的意志和品格。在四川地震救援中,他带领救援队员始终战斗在受灾最严重、处境最危险、情况最复杂、搜救最困难的地区,经常几天几夜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经受饥饿、疲劳、体力和心理承受力的极限挑战,但他始终保持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意志和作风。这些都可以看出,刘向阳具有任何困难打不垮、压不弯的硬骨头精神,越是条件艰苦,任务艰巨,就越是以自己的旺盛朝气、乐观坚毅的情绪去感召部属,激发斗志,获取力量。

  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具有感召官兵的良好形象

  和所有的先进典型一样,刘向阳把老老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他既有基层干部的传统本色,又有当代军人的现代理念、现代作风和现代素质。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劲头,干工作风风火火、泼泼辣辣的作风,埋头苦干、牺牲奉献的精神,与官兵打成一片、同甘共苦的品质,这些基层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他都保持发扬得很好。他自身要求严格,不仅说得好,做得好,自身形象也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官兵的信服和尊敬。2005年6月,集团军组织工兵专业的营连长在我团进行专业大比武,为了这次比武,他整整备战了两个月,除了参加正常工作外,每天提前1小时起床练长跑,每晚熬夜学理论、背题目、练电脑,在身患胃病的情况下,一举夺取两个第一、两个第二的好成绩,最终取得营长组第一名。他勇于承担最危险的任务,乐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去、豁得出去。曾10余次冒着生命危险排除训练、演习、救援任务中险情,尤其是他率队参加国家“长城--2003”反恐演习,在一次模拟核脏弹爆炸训练中出现了哑炮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排除险情,把安全让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他在艰苦的任务面前不退缩、不畏惧、不推诿。汶川救援中,面对险象环生、余震不断的复杂环境,他总是第一个站上废墟,勘察地形,研究方案,组织大家救援。从刘向阳身上我们感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平时处处当表率,事事争先进,关键时刻敢于奉献,挺身而出,才能带出一支具有超常凝聚力的队伍,带出一支具有超强战斗力的队伍,带出一支人民信得过的队伍。

  (责任编辑:曾永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