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阿珍:巾帼风采创奇迹

发布时间:2016-05-03 08:5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5-04 | 查看:1549次

  女企业家、女劳模、女强人,这是不太了解阿珍的人给予她的评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女职工先进工作者”、“2005中国十大经济女性人物”、区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这是包围着阿珍的无数荣誉。但对阿珍来说,她心里只有亲如家人的职工。

  昌都地区顺康客运公司,过去叫昌都地区客运公司,目前资产4872万元,拥有83台运营车辆、6个客运站,2013年收入突破4000万元;到2013年底,职工月最低工资4000元(不含福利和红利),平均工资5673元……公司红火的发展现状,无需列举更多的数字来证明。

  垃圾堆上,她建起公司

  用公司副总马增秀的话说,现在的顺康客运公司是“老母亲”(即阿珍)带着大家从垃圾堆上建起来的。在公司的新旧对比展板前,记者看到了公司过去的大致模样:三排平房围成“U”形,中间的空地停着两台没有车轮的客车,车边是一堆堆的垃圾。马增秀说,如果亲临其境,当时的公司大院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满地垃圾、屎尿横流。那时的地区客运公司只有5台车,车子老旧不堪,有的连轮胎都没有,只能用石墩木桩撑着停在院子里。

  当时的会计、如今的公司董事会成员曹红英清楚地记得,当时公司资产倒挂,负债388万元,银行账面仅有7000元,月人均工资不到200元,还得靠从银行贷款才能发工资。银行、税务、社保、电力公司、水厂……那时公司能欠钱的地方没有一家不欠。因为欠费停水,职工只能到河里挑水喝。“一次,我到银行取钱给职工发工资,碰到了另一家银行的一个干部,那人一见我就问,‘什么时候还钱’,众目睽睽之下,羞得我想立马找个地缝钻进去。”曹红英说。

  “‘老母亲’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清理大院的垃圾。那天我穿着白衬衣,曹红英穿着老公刚买的新皮鞋,就这样跟着‘老母亲’一起清扫垃圾。当时,我们完全没想到‘老母亲’进院子后二话不说就亲自动起手来清扫垃圾,她大我们十多岁,还是领导,你说我们能不跟着干吗?”马增秀说。

  早在1993年,阿珍受命担任昌都地区客运站站长,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客运站臭气熏天的招待所,扫到它不臭为止。地区客运站现已划归顺康客运公司,阿珍说:“别看客运站这个招待所房子旧、规模不大、房间里也没有厕所,就因为它干净,我们的服务态度好,再加上价格便宜,一年下来利润也有200多万元。”

  濒临倒闭时,她力挽狂澜

  “党的政策这么好,只要不怕吃苦、肯干,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阿珍接手昌都地区客运站时,也是负债10多万元,濒临倒闭,情况与客运公司相似。在客运站,为了挣钱,阿珍带着职工盖猪圈、打猪草,养猪一年挣了9万元;每天早上4点起床磨豆腐,9点推到街上卖,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她甚至带着职工捡酒瓶卖。“那时,只要不违法,我们什么钱都赚,因为我们不能总等着别人来救,我们要生存,靠自己生存。”阿珍说。到1994年,阿珍只当了一年的客运站站长,收入就比最好的年份翻了一番多,第三年,客运站收入达83万元,甩掉了多年的亏损帽子。

  现在,又一个奄奄一息的企业等着她救活,钱,这个最大的难题再次摆在她面前。

  在当时,贷款肯定是不可能了,阿珍只能自己想办法借。她先借来4000元,给每个职工发了100元过春节,又到自己的原单位——地区客运站借了6万元,再向自己帮助过的私营老板借40万元……拿着东拼西凑来的钱,阿珍首先更新了5台车,让公司运转起来。

  接下来精简机构。原本机关人员有68人,阿珍一下精减到16人,减下来的53人,阿珍没让一个人下岗。

  在没有任何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阿珍尝试推行“客运车辆单车股份合资经营”、“资产转让挂靠经营”和“内部承包经营”等3种经营方式,几年下来,公司的客运占有率达81%,客运正班率达99.5%,旅客满意率提高到98%。为了使客运服务形成“一条龙”,1997年,客运公司接管了由原昌都地区交通局站务科管理的川藏南、北公路线上的13个运输站,对其分别实行“股份合资经营”、“内部承包经营”、“转让部分资产限期委托经营”、“引进社会资金合资经营”,一举扭转了企业亏损的局面。

  1998年是昌都客运公司大发展的一年。通过向社会筹资、银行贷款、企业投资、职工集资等途径,公司投资1361.5万元,更新豪华卧铺车29辆、中巴客车34辆、城市桑塔纳出租车15辆,将过去单一的超长途客运业务扩展为“长、中、短”途多种运输,车辆档次高、中搭配,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旅客需求。又投资2555.5万元,改扩建昌都、江达、白马客运站和扎木运输站;筹措资金购置土地,在芒康、察雅、类乌齐等县城建客运站,经营实体不断增加。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1.67亿元,公司投资建设波密县波茂大厦、江达县商贸中心、八宿县交通宾馆,实现“路、车、站”、“吃、住、行”跨行业服务的经营目标,并为463名社会人员和职工家属、子女提供了就业岗位。

  公司职工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

  阿珍有4个子女,可她常说:“现在我和他们没多大关系了,我还有很多孩子,公司里的年轻人都是我的孩子。”她解释说,“自己的孩子从小学毕业去内地上学后就离开了家,陪伴自己更多的是公司的员工,有时他们更像自己的家人。”

  公司保安向巴桑丁是个苦孩子。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异,弟弟判给母亲,他被判给父亲,父亲将他带到拉萨又遗弃了他。在拉萨流浪了几年,母亲把他接回昌都,只能在镇上四处打零工。

  见这孩子孝顺,父亲以前又是公司职工,阿珍把向巴桑丁招进公司当保安。有了稳定的工作,向巴桑丁一家的日子开始好转,也能吃上肉了。2008年弟弟考上大学后,母亲因积劳成疾去世。当时向巴桑丁一个月1500元工资,每月寄500元给弟弟。阿珍主动提出自己每月寄200元,公司其他老总每月寄100元,每个月1100元生活费让向巴桑丁的弟弟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弟弟工作了,向巴桑丁也谈恋爱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女方父母提出要见家长,这让向巴桑丁犯了难。原本就担心女方父母嫌弃自己只是一个保安,再加上没有父母,肯定更不放心把女儿嫁给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向巴桑丁心事重重。阿珍知道后,她立即去找女方的父母,说向巴桑丁是自己养大的孩子,她代表向巴桑丁的父母为孩子操办婚礼。现在,向巴桑丁的孩子都两岁半了,他说:“虽然我失去了亲生母亲,却又多了一个养母。成家后,阿珍妈妈又时常教育我要对家庭负责,我要每天好好工作,照顾好家人,这样才能对得起阿珍妈妈的教导。”

  公司里的年轻人学历、文化层次普遍不高,阿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他们做事,教他们做人。“我常常告诉孩子们,人首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阿珍妈妈自己也没上过大学,不也从养路工人做到了董事长?我们都是好样的,因为我们不但靠劳动自己养活了自己,还向国家交税养活了别人,这多么光荣!”

  63岁的阿珍视力开始有点模糊,可职工们都不愿意她退休。“我知道职工舍不得我,其实我也舍不得他们。现在公司还有一个孩子没成家,等看着他们全都结婚生子,懂得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了,我就真的可以放心回家休息了。”阿珍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