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02 14:2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1-05 10:37 | 查看:2475次
王加双,男,1979年出生,十堰市房县九道乡卫生院院长。
15年一直扎根在房县最边远偏僻的姚坪和九道乡,用满腔的热忱和无私的奉献守护着群众的健康,他就是九道卫生院院长王加双。
扎根山区,做一粒适应土壤的"种子"。2000年他来到姚坪乡卫生院,全院只有14个40岁以上的老同志,业务水平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甚至还不如当地一个卫生室,在这样一个缺技术、人才和设备的边远库区,想有所作为谈何容易?
"一粒种子,是让土壤适应自己,还是主动去适应土壤?我要把自己当成一颗种子种进姚坪的土壤里,我要在这片贫脊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向同志们表明了心迹。
发展业务,起步异常艰难:要做外科手术,没有麻醉师,他顶上。没有手术助手,他做完一边再做另外一边。来服毒病人了,他来洗胃。接生需要人帮忙,还是他上。
他曾在救护车上给产妇接过生;曾连续三夜护送四个危重病人到十堰抢救;曾一天连续做六个手术……
除了担任全科医生外他还同时兼合作医疗管理员、出纳、办公室主任等工作,同志们心痛地称他是"万金油"医生。
小有名气的他被十堰市一家私立医院看中,对方开出了高薪,可以带家属,提供住房等诱人的条件。"不想去那是假话,我也想让儿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妻子有更好的工作环境,自已有较丰厚的收入,但来这里看病的都是没钱到县市看病弱势群体,我不忍心放弃他们。"说到这里他一脸的坚定。
爱岗敬业,成为救死扶伤的爱心"天使"。 "只要把病人当成我们的父母、子女、朋友,时刻痛病人所痛,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就一定能干好工作!"王加双讲出了自已的工作态度。
2002年夏天,有位姚坪虎尾沟村的20岁女孩方某,因结核性腹膜炎出现腹水辗转到北京、重庆等多家医院治疗,却因无力支付高额的费用而回家,准备国庆节结婚的男友也弃她而去,身体受到病痛的折磨,心理又受到负心男友的打击,她病情一天天加重,腹部肿得发亮,奄奄一息,憨厚老实的父亲绝望之际,为女儿准备了棺材、寿衣等后事。周围的人同情女孩的遭遇,建议他们找找王加双想想办法。
王加双丝毫没有犹豫地接收了这位垂危患者,对她进行心理治疗:"换一个角度,你还得感谢这场病,因为它证明了离开你的男人是个靠不住的伪君子,不值得你托付终身…"王加双的话如三月的春风慢慢融化了女孩心底的冰雪,方某开始吃饭、锻炼、配合治疗,病一天天好起来了,半年后,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方某现已成家,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当主管,逢过年过节时,她都会从远方给救命恩人发来问候短信。
"治好一个病人,就能挽救一个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这一点他体会很深。
2005年12月7日下午5点左右,姚坪乡卫生院收到黄坪村一位宫外孕大出血的病人,他为病人做完剖腹探查手术后已经是晚上8:20,他顾不上吃饭,骑上摩托车到县医院为患者配血、买血。寒冬之夜雨夹着雪,他在窑姚路升级改造凸凹不平的路面上颠簸,返回时雪下得更大了,分不清道路和边沟,他和车子一次次地摔倒在边沟、路坑、冰棱上,刺骨的寒风吹得他浑身直打颤,手脚冻僵了,实在是冻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就推着摩托车走,待脚有点儿知觉了再继续骑,就这样他记不清摔了多少跤,次日凌晨2点,骑行6个多小时的他回来了,他的头发和眉毛都冻住了,几乎全身都冻僵了。鲜红的血液缓缓输入患者的血管,病人苍白的面容渐渐泛起了红晕,又一个生命得救了。
当今世界,谈艾色变。九道村有位姓王的36岁女性艾滋病,老公不明原因死亡,家里上有80多岁的老父亲,下有13岁的女儿,为治病已花光了家里的钱,村民听到她得艾滋病后,害怕传染都躲得远远的,多家医院拒收,她多次到市县上访,产生出抓咬政府干部、跳楼等报复社会的想法,一时在当地引起恐慌,王加双知道后及时与王某沟通,给她宣讲政策,帮她争取低保,同时他还向病人承诺"卫生院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亲人,我们不但给你治病,还会给你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今年2月王某住进了九道卫生院,住院期间他和全院的医务人员一起精心照料,随叫随到,和她交心谈心,每当食堂里做有好吃的就给她端点儿,为尊重患者,每次查房时他从不带手套,轻手轻脚,4月19日王某在九道乡卫生院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下安详的离开了人世。病人近1万元的住院费,也是他想办法解决的。
舍小家为大家,做个一心为公的"孺子牛"。"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谈到家庭责任王加双一脸的愧疚。
早就想带身体有病的母亲做个检查,可常年在单位忙一些烦琐的工作,就一拖再拖,谁料2008年母亲被查患宫颈癌,已经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
"做为一名医生我知道宫颈癌错过了手术,就是错过了挽救母亲的最好时机,专家说如果早一个月就可能手术切除肿瘤,我对不起善良的母亲,真是一个不孝的儿子…"说到这里王加双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2007年11月4日,这一天是我一生最无助的日子!"说起王加双妻子朱自凤一脸的无赖,小朱是襄樊人在房县没亲戚朋友,妻子难产要在县医院做破宫产手术,妻子痛得死去活来,胎心音越来越差,却没有人签字,幸亏B超室值夜班医生戢运梅认识她,帮签了字这才做了剖宫产手术。此时他正在姚坪乡红庙村征收合作医疗款,村里没手机信号,他竟浑然不知。
2006他终于在县城置了房,但在11月16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祝乔迁之喜现场,却没有找到乔迁新居主人,原来他此时正在姚坪接待市卫生局验收门诊综合楼项目的领导。
"我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当单位这个'大家'的利益和家庭的'小家'利益有冲突时,我只有先'大家'后'小家'。"他如是解释。
2012年他调任九道乡卫生院院长,接任时院门诊、厨房破旧,设备老化,技术人才缺乏,负债123万元,欠职工2个月工资,他迅速理清了思路:一是向亲戚朋友借来了8万元的现金补发了工资,稳定了职工的情绪。二是通过学习和进修培养业务骨干5名,返聘3名医德好,业务强的退休医生坐诊,同时,他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顽疾,坚持带头学习,派职工参加大医院的学术活动, 他还通过自学先后拿到了专科、本科学历,在国家级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篇,在他的示范引领下全院学业务钻技术蔚然成风。三是想方设法改善医院环境。他采用"包工不包料"的方式兴建食堂,从看图纸到测算,从工序到质量监管验收,他边做边学,精打细算,硬是变成了一个建筑方面的"土专家"。近30万元的工程材料,都是他一手采购、把关。这项工程至少为单位节约了15万资金。院内装备的LED显示屏,市场报价达1.3万,他安排办公室人员在网上购置散配件,然后自己组织人员安装,节省资金5千多元;后来,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添置了部分办公设备和中药柜、太阳能,改造厕所,修建垃圾池等。在他的日夜操劳下,到今年9月共化解债务70余万元,职工工资在全县乡镇位于中上等水平且能按月发放,全乡整体医疗水平和就医环境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得到病人好评的同时他也多次被评县先进工作者、市卫生系统十星级优秀共产党员,九道乡卫生院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明单位。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