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彦明:做精轧技术最好的工人(图)

发布时间:2016-05-02 10:06 | 来源:新京报2016年05月02日 第A07 | 查看:1106次

 

荣彦明正在监控操作精轧生产线自动化系统。

■ 人物档案

荣彦明,29岁,大学本科学历,党员,轧钢高级技师,现为首钢京唐公司热轧作业部2250分厂乙班作业区精轧操作工。曾获2012年北京市第十五届轧钢工比赛第二名,2013年“首钢劳动模范”,2014年北京市第十六届轧钢工比赛第一名,201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国企楷模,北京榜样十大人物”、“首钢第一届最美青工”,2016年“首钢争先之星”。

荣彦明是首钢集团京唐公司今年唯一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入职8年来,他为生产排查出118次事故隐患。

为驾驭好先进的热轧机,他攻克英文操作界面障碍,熟记2000多个英文单词,操控70个按钮如同弹钢琴曲,成为轧钢操作的“活词典”。

排查事故

从水滴汽化发现事故端倪

荣彦明所在的首钢京唐公司热轧作业部2250分厂乙班专门从事精轧作业。浇铸好的钢坯通常在230毫米厚,通过粗轧压到2960毫米,荣彦明他们从事的工作就是将粗轧后的钢进一步轧制到25.4毫米以下的厚度。

2013年某天,正在车间作业的荣彦明对轧机进行换辊操作。“轧钢就像压面,把厚的钢坯压薄。但面软和,压面机不会磨损,钢硬,轧辊就会磨损,需要定期更换。”

就在更换轧辊投放冷却水时,荣彦明发现水滴到一个辊上,就立即汽化了。用工具测温发现,这个辊的温度已超过100摄氏度。“辊温如果超过75摄氏度,就会报警,那天润滑油流通不畅,热油没有即时回到油箱。而警报器也出了故障。”

由于及时发现,一场烧辊的事故得以避免。荣彦明说,如果发生事故,可能会引发设备损毁,钢坯报废,导致长时停产,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在设备温度骤升,警报器又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荣彦明为什么能避免这起事故。“轧多少钢就需要换辊,什么现象说明温度高了,这都需要经验。”不到30岁的荣彦明认真地说。

2008年至今,8年时间,由于荣彦明的操作和监控,他已发现大大小小118起设备事故隐患。而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事故,靠的就是他平时不断的积累。

钻研轧钢

爱读书做笔记20多本

据首钢京唐公司热轧作业部介绍,荣彦明有个特点,就是特别爱读书,爱提问。除了反复阅读轧钢教材,荣彦明还买书、上网,向工程师请教技术。荣彦明说,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做笔记,这些年他做的笔记已有20多本。

刚进厂时,荣彦明遇到不懂的就问师傅,问完就在本上记下来。“师傅看我好学,也愿意教我,晚上还打电话,把我白天问他的再考我一遍,看我掌握得怎么样。”

看书是学方法,做笔记是积累经验。有方法,有经验,还要有胆量。荣彦明说:“轧钢是要有点信心的,因为谁也不知道一次过去,这种钢材能不能轧好。但每次新钢一次轧成,成就感就难以形容。”

“与粗轧可以来回反复轧不同,精轧一次轧过。”荣彦明说,轧制每种新钢材,温度、工艺水的投放、用什么样的轧辊,这些都不同。“记下来,下次再轧就有经验了。”

荣彦明说,钢越硬、越宽,就越难轧,像输送石油用的大管钢轧制难度就相当大。凭借着精良的技艺,荣彦明所在的精轧班组实现轧制厚度从最薄1.5mm到最厚25.4mm的全覆盖,被誉为“万能轧机”。首钢也成为国内供应输油管线钢材质量最好的厂家之一。

【感悟】

干好每一行都需要花时间学习,向书本学,向师傅学,还要向同行,甚至国外的先进学。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师傅,想着超过师傅,才能有业务上的进步,才能在行业里取得成绩。

新京报记者吴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