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30 19:36 | 来源:今日话题 2016-04-29 第3510期 | 查看:600次
导语:在处置“僵尸企业”的目标下,呵护国企的温室本应该被打破,国资委副主任曾称,对“僵尸企业”要“推动兼并重组一批,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然而,当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陆续公布,却暴露不少连年亏损国企仍靠着政府补贴“续命”。地方政府和国企寄希望于在资本市场上实现脱困,却可能是股市的灾难。
保住上市资格,全靠财政补贴“续命”
上市公司获得巨额政府补贴已经司空见惯,每年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时候,媒体都会对补贴情况进行一番梳理,比比谁家拿到的政府补贴最多,今年也不例外。数据显示,去年,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以各类名义获得了政府补贴。其中更该注意的是,在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的背景下,仍有超过百家亏损企业获得了财政补贴,其中不乏产能过剩行业的国企。
以曾被称为“亏损王”的中国铝业为例,在2014年经历了巨亏之后,2015年净利润扭亏为盈。但是,如果没有政府补贴,企业公布出来的业绩不会这么漂亮,而17.69亿的政府补贴比中国铝业2014年拿到的政府补贴翻了一番。
按照两大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的规则,若公司经营连续两年亏损,则会对其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并在简称前冠以“ST”标识;若公司经营连续三年亏损,则会进行退市风险预警,冠以“*ST”的帽子;若公司经营连续四年亏损,则要面临退市。
给上市公司“披星戴帽”,实际给投资者提个醒,投资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存在较大风险。这些公司在股票市场的融资会受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政府投入巨额补贴,避免上市的央企或国企“戴帽”。
对那些已经被加了标识的上市公司,政府则会慷慨解囊来“保壳”(保住上市资格)。举个例子,“*ST狮头”(太原狮头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业绩一向不好,继2013、2014年连续两年亏损后,2015年业绩显示扭亏为盈,而这不得不归功于太原市政府在去年九月份一笔5300万的输血补贴。
政府出于政绩考虑,企业出于融资考虑,补贴看起来让两者“双赢”。然而,这些“僵尸”上市企业获得补贴后,真正能把补贴资金用在企业的转型升级身上,只占据了很少的比例。典型“凑合过日子”的上市企业,为了保壳,净利润会有两年亏损、一年微利的循环表现。
“保壳”之后能“卖壳”,去产能让国有企业壳成为香饽饽
去年年末,国务院明确“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对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这意味着“国有资产流失”的紧箍咒解除了,于是,地方政府发现了更好的途径来甩包袱——“卖壳”。
借壳上市模式
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在行动了,今年以来,上市国企卖壳(控股股东出让控股权)案例呈现渐增之势,市场上已有中国嘉陵、钱江摩托、*ST狮头等多起国企壳资源公开转让案例,国企上市公司因为“重大事项”而停牌的数量也在增加。国企和地方政府寄希望于在资本市场上实现脱困。
而对应的,正好市场上对“壳资源”需求大。排队上市的企业实在太多了,数据显示,目前排队IPO的企业近800家,等到能上市已经是“猴年马月”了,因此一批急需上市的企业选择借壳曲线上市。对股票市场上那些经营不善的公司来说,只要保住上市地位,便不愁没有外来资本谋求买壳,大股东便可通过多重方式获得“壳费”(高溢价收益)。借壳狂欢下,有人甚至喊出“国企壳是下一个金矿”的口号。
但前途未卜,“卖壳”并不一定能助国企脱困
这一桩卖壳借壳的生意看起来很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借壳方获得了上市资格,卖壳方的国资股东们不仅大赚了一笔,烂摊子也有人接手。
但对国企本身来说,是否能够实现脱困则前途未卜。因为国企“卖壳”本身,除了国企控股权发生变更外,其他条件并未改变,行业环境没有改善,企业仍旧面临经营压力。而国企通过转让股份,吸引民营资本控股后,如果不能主动退出亏损业务,民营企业不过沦为了“接盘侠”而已。
因此,如果单以逐利的心态对待“卖壳”,那国企壳不过会是A股市场概念炒作的又一场短暂狂欢。《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当年上市求生,现在“卖壳”解困 国企“脱壳”》提醒着我们,上世纪90年代资本市场成为国企解困的工具,如今国企“卖壳”也寄希望发挥资本市场的力量来脱困,然而,国企经营不善最终深陷泥潭的本质问题却未发生任何改变。
国企“卖壳”热,还可能是股票市场的灾难
上市国企卖壳,进行资产重组,对投资者来说是利好消息。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积极“卖壳”的国企都为问题多,包袱重的公司,投资风险较大。但由于市场上投资行为带动羊群效应的存在,中小投资者可能会盲目跟风,炒作这类股票,等到泡沫破灭,普通投资者则很容易被套牢。
政府有形之手支撑上市企业“保壳”
还该注意的是,政府的行政干预,正扭曲着股票市场的信息。政府有形之手支撑上市僵尸企业“保壳”、“卖壳”,给投资者乐观的预期——政府一定会为了防止退市的出现,出手相救这些上市企业。而精明的投资者只要利用好这个预期进行进行炒作即可就能大赚一笔。然而,这无疑有违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地方财政的“乱补贴”不仅会扭曲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实际亏损多年的企业不退市,误导投资者投入资金,金融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成为空谈。
结语
不能一边喊着让“僵尸企业”退出,一边给上市“僵尸企业”输血“续命”,资本市场要尊重优胜劣汰的原则,资源有效配置应该由市场决定,政府的有形之手应该收收了。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