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意识积聚改革力量(人民论坛·两会·感受时代脉动)

发布时间:2016-04-16 21:50 | 来源:人民日报 2014年03月10日 04版 | 查看:779次

  有人说,两会就是以中国式的民主,助力破解中国式的问题。试看今年两会,议案提案聚焦各个领域的“硬骨头”,新闻发布会直面衡阳破坏选举案等热点,政府工作报告坦陈8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处处彰显强烈的问题意识,释放出坚定不移的改革信号。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原动力。30多年前,“填饱肚子”的朴素愿望让小岗村人按下了红手印,掀起了席卷神州的包产到户浪潮。而今天,消费者保障“舌尖安全”的迫切呼声,催动完善监管的步伐。这样不断变幻的时代场景,恰如宋诗所写,“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正是“万山圈子”般的问题时空,有思想障碍,也有利益藩篱;旧问题没了,新问题又冒出来。如何突围?怎样突破?最关键者,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

  “始终绷紧责任弦,多发现问题,多思考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杨秀华的履职感言,不也道出了改革者们不可缺失的问题自觉?忧患源于清醒,正视来自担当,没有责任的力量,就没有问题意识的生长。

  责任重于泰山。一心为公、夙夜在公,就会面对问题矛盾勇往直前、敢做敢当,敢于向沉疴积弊宣战,敢于触动那些坚固的“奶酪”。反之,私心作祟、患得患失,就会视问题为瘟疫、以解难为畏途。一些人惯于报喜不报忧的喜鹊做派,实行回避躲闪的鸵鸟政策,陷入“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撞钟心态,不仅会错失改革良机,更会把问题拖大拖炸。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说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那么对问题没招是最可怕的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新的进展。治理雾霾,亟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形成联防联控的协作机制,才能重现蓝天;缩短“审批长征图”,需要政府自我革命,以透明的权力清单重塑“看得见的手”,才能激发社会活力。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问题意识越是强烈,就越能感到思想解放的可贵,越能激荡出创新求变的力量。

  改革是全社会的事情,问题也是大家共同的问题。从民生补短板、兜底线,到单独二胎政策,再到差别化落户托举的市民梦,两会的议题,改革的谋划,与个体幸福息息相关。民之所望,正是改革所向。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就能汇集起亿万人投身改革的磅礴力量。增强问题意识,不能偏离人民利益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哲人有言,如果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这一矛盾运动其实永无止境。邓小平同志曾经充满信心地断言:改革开放越前进,我们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现在,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把时代责任扛在肩上、用问题意识积聚力量,改革巨轮就能更自信地搏击风浪,更有力地扬帆远航。

  作者:詹 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