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8-04 08:00 | 来源:新华网 2009-08-03 18:10:16 | 查看:3263次
周宝生接受新华社记者魏梦佳(左)采访(中国好人网配图)
新华网武汉12月23日电(记者魏梦佳)“什么都不信,就信共产党;什么都不想,只想地方发展;什么都不当,只愿当组长。”人们这样评价周宝生。
周宝生是湖北嘉鱼县官桥八组组长。别人说“要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而他却坚持“要让城里人过上官桥八组一样的生活。”
30年来,他带领村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民小组发展成拥有7个企业,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集团——湖北田野集团。
2007年,拥有241名村民的官桥八组实现生产总产值6.5亿元,集体总资产达到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与30年前相比,分别增长了1.7万倍、3.8万倍和260倍。每户村民都家有楼房、年有分红、病有医疗、老有社保,孩子上学、因病因灾均有专项补贴。
漫步官桥八组,宛若误入休闲景区。眼前是清新静谧的湖水绿林,宽阔整洁的田野大道,红绿掩映的农家别墅和整齐划一的标准厂房。村民们都在各自厂房里忙碌工作,机器声轰隆作响。乡亲们说:“做八组人是幸运的,而最大的幸运就是有个贴心的当家人、开明的领路人。”
1979年,血气方刚的周宝生毅然抛下县化肥厂的“铁饭碗”,回到官桥八组当上了生产队长。当时的官桥八组年人均纯收入仅50元,集体不仅没有一分钱的积累,反而欠有1万多元的债。正值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农村兴起,周宝生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粮食产量从20万斤提高到35万斤,解决了村民温饱问题。
1981年,全国农村兴起了乡镇企业大发展浪潮,周宝生又看到了新机遇。他带着一帮农民兄弟“洗脚上田”,利用本组资源优势,烧砖挖煤,先后办起钉丝厂、砖瓦厂、铸造厂等10多个资源型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参加一次全国科技会议后受到启发,认为依靠传统加工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还远远不够,要想求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引进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于是,他果断关停“五小”企业,于1993年组建“田野集团”,高薪聘请科技专家,开始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
他先后创建了田野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田野博土后基地,合资新建中石特种钢管项目,创办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发展高等教育。如今的高科技园已集结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科技人才,其中高级职称人才26人,初步建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生产与科研基地。
30年来,面对许多经商发财和提干当官的机会,周宝生都选择了放弃或拒绝。已成为集团董事长的他仍在“组长”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他说:“把名利看淡点,精神就浓点。我离不开这土地,对农村和父老乡亲们怀有感情。我也熟悉农村的情况,坚信这里才是最适合我的。”
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官桥八组连续16年被湖北省评为“最佳文明单位”,先后获得“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庄”“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周宝生说:“我是和村民一起选择了一条适合组级经济发展的路子。我们还有个3到5年的规划,希望能把家乡建成现代工业、农业、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完)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