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08 20:08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5-10-14 | 查看:1801次
新华社记者古长城保护现状调查
上图:河北怀来县境内一古长城烽火台顶部已成为碎石堆(7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上图:河北板厂峪长城的一座敌楼被树木撑裂(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上图:2008年3月26日,几位游客走在山西岢岚段宋长城上。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上图:河北潘家口水库旁的喜峰口长城墙体塌方严重(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上图:2003年8月9日,农民在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境内长城上放牧。新华社记者池茂花摄
▲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超过七成保存状况较差。
长城是世界上体量、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记者近日走访河北、山西等多个地区的长城遗址了解到,虽然我国在保护古长城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古长城状况依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于杂草、废渣之中,甚至被人为损坏。
长城保护专家表示,目前古长城保护面临着“天灾人祸”、利益纠纷、保护性开发不当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法规约束力不强、管理职能交叉、保护力量不足、无序无知开发等问题。
长城被冲塌 村民忙偷砖
长城绵延万里,许多重要关口、城墙与当地生活生产区域紧密相连。记者日前在山西宁武县盘道梁长城看到,残存的长城土墙仅一人多高,相对薄的地方只有三四十厘米厚,轻轻拍打便会有土层剥落。
这样的长城在中国北方并不鲜见,甚至部分年久失修的长城被雨水冲塌。记者了解到,2012年夏季的强降雨天气便造成河北境内大境门段长城坍塌36米、乌龙沟段敌楼坍塌,山海关的城墙也出现漏雨险情。
与风吹雨淋相比,对长城损害更大的是人为破坏。
长城“外三关”之一的宁武关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境内,是明长城的重要关口。今年6月,记者在宁武关附近的洞儿洼堡看到,矮矮的城墙上杂草丛生,而堡内是一垄垄绿油油的莜麦。在阳方口段长城,被扒了砖的长城成了一截土墙,外侧几乎被煤渣掩盖。“啥长城?不就是堆土墙嘛!以前为修公路铁路,推倒了一截,剩下的这段成了煤渣场的围墙。”路过的一位村民说。
在一些地方,偷盗长城文字砖对长城的破坏很大,这些文字砖被凿下后,整个城墙就可能很快倒塌。一些基层文保员表示,目前长城碑刻和文字砖仍然有市场,偷盗的文字砖转手文物市场,价格就能翻倍。河北省承德市一名文保人员表示,曾在家乡长城砖垛子上看到有文字砖,3天后再去巡查那块文字砖就被盗走了。“曾有县领导为了送礼,指名让村里的干部去长城上取几块文字砖。”
记者了解到,在华北地区长城沿线的一些县区,像城堡内种地、长城旁盖房、城墙上打洞、扒长城砖等现象还远未消除。
更有甚者,有关部门对境内古长城“两眼一抹黑”。在山西省某长城景区所在县,文化局和文物保管所负责人都不清楚本县境内的长城段落数量、位置和损坏情况。“关于景区长城,你问风景区管理处,其他长城资料在省文物局,县里不知道。”县文化局一位负责人说。
无利没人管 有利抢着管
近年来,长城的旅游开发日益成为地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而长城中有不少段落是省界、市县、县界。
在部分既是省界、又属于热门旅游区域的长城段,争抢长城的管理、开发权现象并不少见,个别地区的“长城之争”延续了几十年,甚至为此发生流血冲突。
多位长城保护员告诉记者,一些有经济效益的长城段,都抢着管;一些目前没有效益的长城段,又都推着不管。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对记者说,目前长城保护是多头管理,有的由文物部门管,有的是旅游部门管,还有的是企业来管,也有三方共管甚至个人管理的情况。“这种管理局面,看着热闹,但长城保护工作却落不到实处。”
长城的“黄金地段”吵吵闹闹,而大部分长城保护却少有问津。在河北遵化,曾有一家铁矿厂的矿渣非法堆放在10多米长的长城上,遵化通知邻县兴隆县处理。兴隆县执法时,矿方却说这是遵化的长城,跟兴隆县没关系,于是不了了之。“保护管理权属不清,执法底气不足。”一位执法者辩解说。
山西长城保护研究会发起人张秉法表示,长城保护中难免会涉及不同的省市县和多个部门,目前的利益纷争反映了长城保护管理的相关法律规范还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破坏真文物 修建假古董
多位长城专家表示,作为人类文化遗产,长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合理开发长城旅游景点也是我国实现全面保护、合理利用长城的重要举措。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地方为短期经济利益,以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
记者看到,某市对一段长城进行修缮,将长城散落的石块用白灰重新堆砌起来,砌成了1至2米左右宽的一堵石墙。远远望去,白乎乎一片,完全失去古长城的沧桑雄劲。
记者还看到,一些地方把古长城推倒重建。长城修建时期不一,建筑风格不同,但在旅游开发热潮中,不少地方对历史较为久远的长城推倒重建,要么照搬明长城建筑风格,要么完全模仿八达岭等长城段,成为彻头彻尾的“新长城”。
“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长城专家、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副主任王杰瑜心情沉痛地说,随着国内长城旅游不断升温,这种破坏真文物、修建假古董的事情在多地不断出现。“归根到底是由于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的缺失,一些地方为了短期经济利益,随意规划、修复和开发,对古长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长城历史的厚重在于,人们摸到的这块砖是古人亲手砌上去的。”董耀会说,长城保护的相关部门要明白,八达岭有雄伟之美,一些地方残破的长城也是一种美。“要学会欣赏长城的残缺美,体会历史的激荡。不能因为维纳斯的断臂就要打碎了再造新的。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对后人的不负责。”
保护好长城 难点挑战多
面对上述乱象,多年来,不少地方党委政府尤其是文保部门,在严格执法、设立长城保护员、修缮濒危长城等方面,做了大量保护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
秦皇岛市抚宁区在全国首创长城保护员制度,并涌现出农民保护员张鹤珊37载守护长城的感人事迹;宁夏盐池县首开古长城认领保护制度,引来民间资本保护长城;京津冀三地将联手推进长城文物保护与利用,加强三地长城保护联合执法……我国民间群体对长城的保护热情从未消退,政府对长城保护的重视也在加强。
然而,长城保护涉及面广、难度大,法规约束力不强、管理职能交叉、保护力量不足、无序无知开发,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长城研究委员会会长成大林说,长城涉及面极广,如果没有科学的总体规划、严格的法律约束和强有力的协调机制,仅凭一个地区、部门是不可能做好长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的。
长城应当集中精力保护精华段落还是整体保护,一直存在争议。董耀会说,长城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是万里长城。如果只有“十里长城”,它就不可能举世震撼,对长城的保护不应该“挑肥拣瘦”。
成大林等人士建议应从“细化已有法规、完善技术手段、理顺管理机制、调动社会力量”等方面优先着手,从体制机制、法律规范、技术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完善长城工作体系,构建“保护长城的长城”。
虽然《长城保护条例》于2006年实施,但缺乏具体细则,加上不少地方都未出台长城保护规划,约束力有限。承德市金山岭长城管理处副主任郭中兴说:“一些破坏长城的行为最高罚款只有50万元,有时远远低于破坏长城后占地所取得的收益。”
“一方面要进一步修改完善《长城保护条例》,加强执法和监管的力度,使之对新情况、新问题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国家宜尽快出台系统的长城保护规划,统筹协调省际长城保护工作。”董耀会说。
由于没有长城修复技术的专项研究和统一的修缮技术标准,长城“修复性破坏”日益严重。多位专家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制定有关长城的技术管理法规。开展保护、修缮、复建时,应从规划、论证、立项、设计等方面都有科学、规范的程序,防止保护性破坏。
不少专家还认为,做好长城的管理工作需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保护、开发方针。首先要确立文物主管部门的主管地位,使其在长城保护工作中有地位、有手段。其次可考虑成立国家级长城管理委员会或者联席会议制度。由与长城保护、管理、研究相关的部门人员组成,设立常设机构并制定工作制度,以解决长城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问题。在“保护为主”的同时,合理、科学利用长城资源,既兼顾周边群众利益,又避免单纯把长城变成摇钱树。
成大林说,目前真正从事长城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屈指可数,且年龄已经偏大。加之,我国对长城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当前长城调查大多是个人行为,科学性和严谨性不高。
记者了解到,长城保护力量也严重不足,单凭某个机构或单边力量无法保护好长城。以河北省为例,张家口市长城保护管理处是河北省地级市中唯一专门保护长城的机构,仅靠屈指可数的文保人员去看护张家口1300多公里的长城不太现实。
业内人士建议,应建立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的机制,使长城沿线的每一位居民和游客既是长城文化的享有者,也是长城的保护者。
(记者闫祥岭、王井怀、高博、齐雷杰)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新华时评
抚慰长城之殇 擦亮中国名片
长城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爱护和平的象征。但现实中许多长城段落日渐败落,甚至被人为损坏。迫切需要加快对长城本体的抢救性保护,加大对长城精神的挖掘和研究。
屹立于高山之巅、大漠之中,蜿蜒盘旋、雄伟挺拔……这是人们心目中长城的景象。但现实是,有些地方残存的长城土墙仅一人多高,薄的地方只有三四十厘米厚,轻轻拍打便会有土层剥落,可能一场暴雨就会坍塌。自然因素之外,工程建设、旅游开发、城砖被盗等人为因素,加速了古长城的破坏。
多年来,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一直激励着国人的民族自豪感。长城本体的独特意义、长城精神的持久滋养,无疑对于激发前进动力,启迪子孙后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城体量庞大、涉及面极广,成为保护、开发、展示面临的现实困境。当前一方面应全面完善《长城保护条例》,加快对长城本体的抢救性保护;另一方面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长城精神,对内凝聚力量为中国梦而奋斗,对外展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传统,让长城这张中国名片更加光彩亮丽。 (记者闫祥岭、高博)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链接
从破坏长城的负面典型成为保护利用长城的范本 河北抚宁:百姓拆屋卸砖为长城“疗伤”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像其他长城资源大县一样,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原为抚宁县,今年8月区划调整为抚宁区)上世纪也走过这样一条路,为解决生存问题,百姓拆长城砖盖房子垒院墙。
但如今,当地长城保护蔚然成风:基层保护员定期巡查,长城旅游开发与扶贫相得益彰……抚宁从破坏长城的负面典型成为保护利用长城的范本。
首创长城保护员定向巡查制度
抚宁境内长城全长142.5公里,是明代蓟镇长城最精华地段之一。抚宁对长城保护的突出贡献是全国首创长城保护员制度,发动沿线居民定期巡查长城,解决了“野长城”无人看管困境。
抚宁文物管理所所长杨大海说,2003年,抚宁建立了县、乡、村三位一体的长城保护员队伍。“我们将境内长城分成18段,聘任18名村民做长城保护员,政府对其实行考核奖惩。保护员每月要实时反馈看护段长城信息,政府将保护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给予3万元的拨款。”
60岁的张鹤珊是秦皇岛市驻操营镇城子峪村人,从1978年开始,他几乎每天都走十几公里山路去巡护长城。“我们是普通农民,但定期反映的信息对长城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张鹤珊说。
城子峪村位于两省交界处。2014年,邻省修公路做的测绘方案可能经过城子峪长城遗址。张鹤珊将拍摄的照片反馈给文物部门,最后公路绕道而修。“成本多花几百万元,却留住了这段长城关口遗址。”
“目前文物管理所在编人员9人,仅靠我们难以做到实时巡查境内142.5公里长城。”杨大海说。
抚宁长城保护员制度开创了基层巡查长城的先河。2006年《长城保护条例》出台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来抚宁调研,充分肯定了聘任长城保护员等做法,并将保护员制度在全国推广。
过去拆长城现在护长城,发展旅游增收
抚宁境内长城多处于海拔较高的崇山峻岭之中,保持了明长城的原汁原味。记者了解到,因为当年百姓比较贫穷,长城沿线村庄的老房屋、院墙多用一些青灰色长城砖堆砌而成。
2003年,抚宁干部群众意识到,要让长城脚下村民富起来,就必须把长城保护、利用起来,走长城旅游开发与扶贫相结合的道路。
驻操营镇董家口村村支书孙振新,对当年修缮董家口长城的情景历历在目。“修长城需要修旧如旧,贫困山区农民盖房不容易,没想到涉及的33户农民主动捐砖,为修董家口长城拆了自己家的院墙或屋子。”
董家口村村民陈庆奎表示,村里百姓多是长城守军后代,祖先跟着戚继光修长城,又一代一代守护长城,老百姓打心眼里想把这份祖上留下的遗产保存下来。现在董家口不仅有了旅游景区,村子也通了柏油路,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饭店。
“以前老百姓盖房买不起砖,就地取材去长城上拆。”孙振新说,现在你让老百姓去拆长城砖,他们也不拆了,因为他们尝到了保护长城的甜头,2014年光农家乐这一项就为董家口村创收460万元。
深挖内涵让长城“活”起来
抚宁境内有长城古堡、明代长城砖窑群等特有长城资源,沿线村民不少都是浙江义乌兵长城后裔。自2009年开始,抚宁多次召开长城后裔座谈会,搭建长城文化交流平台,并派考察团到义乌参访。如今,一些长城后裔在义乌找到了家谱,《千古长城义乌兵》、《抚宁县长城民间故事集》等有关长城民间故事的图书陆续出版,义乌市也将其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成功模式复制到了秦皇岛。
大新寨镇界岭口村是长城脚下一个古城堡,城堡内古街道、古民居、商业店铺及古井依稀可见。抚宁通过对村落中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使村子整体面貌得到改造提升,2012年10月界岭口村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成功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
目前,抚宁正联合中国长城保护基金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抚宁北部山区长城旅游设计整体规划,计划以步道和观景平台的形式将长城连接起来。
“长城能进入观光视野的非常少,长城沿线发展绝大部分仅靠长城这一墙体行不通,重要的是把长城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抚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记者高博、齐雷杰、闫祥岭、王井怀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