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26 10:18 | 来源:社会科学报 | 查看:1160次
2015年11月20日,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改革、世界机遇”。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出席并作主旨演讲。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出席并致辞。
此次论坛颁发了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旨在表彰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杰出学者和优秀成果,推动海外中国学的发展。本次世界中国学贡献奖的获得者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先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大卫·蓝普顿先生,美国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女士,印度尼赫鲁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研究所前所长谭中先生。
《社会科学报》特此独家发布四位教授的获奖感言:
印度尼赫鲁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研究所前所长谭中教授:
感谢大会对我的厚爱,在座的学者都对中国学做出了的杰出贡献。所以,我今天上台是代表大家来领奖的。在海外参与中国学的研究我有一种感觉,例如在美国,研究俄国的主要看俄国人写的书,研究法国的主要看法国人写的书,研究印度的主要看印度人写的书,但奇怪的是,研究中国的竟然不看中国人写的书,却去看美国人写的书。比方说,看美国已故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的书,他的著作是全世界有名的。如果他今天还在世的话,我想这个论坛一定会给他一个杰出贡献奖。
可是,因为没有中国学者是中国学的权威,广大的外国的学生看不到中国学者的理论,所以在国际上对中国存在误解。例如,现在有很多评论,中国是不是和平崛起?很多人就引了费正清,费正清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中国的世界秩序,就是中国中心论。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国际上有很多对中国的误解,中国的形象受到歪曲。不能怪费正清,只能怪在某些方面我们没有做好,我们中国的学者不能很好地用英文跟其他外国语言,写出像费正清那样受全世界欢迎的关于中国的书。中国人能够出色地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北京APEC峰会,明年9月中国还要在杭州举办G20国的首脑会议。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的学者用英文或者其他外国语言写出能够受全世界欢迎的关于中国的书,那才是对中国学真正的贡献。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大卫·蓝普顿教授:
非常感谢大会和组委会给我这样的荣誉,当然要特别感谢相关的赞助机构和主办机构,包括国务院新闻办、上海市政府,还有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感谢你们的出色组织,让我可以在这里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学学者相聚一堂。在座各位都是知名的学者,大家都知道黄仁伟,他不仅在学术上非常出色,而且扮演了桥梁的角色。这是因为他将政界和学界的紧紧地衔接在了一起。就我个人而言,他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灵感来源。
今天能够接受这一中国学贡献奖,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尤其是能和其他知名的学者一起,包括来自于俄罗斯的学者和其他美国的同事一起,以及和谭中教授一起获颁此奖。另外一位获奖者,季塔连科院士,他也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我跟他相识已经超过三十年了。虽然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起起伏伏,但是我和季塔连科院士之间的友情却没有起伏过,我们一路过来都是好朋友,我也向他致以诚挚的问候。
最后我想提一提这次论坛的主题,我认为世界的机遇是很多的,随着中国的改革,将呈现给世界更多的机遇。这一场游戏不是零和游戏,不是说此消彼涨,最后可能会形成一个世界的共赢,这也会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实现。
由于种种原因,裴宜理教授和季塔连科教授没有办法亲自到上海领奖,但是他们发来了获奖感言的视频。
美国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女士:
因为我对上海社科院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所以能够受到上海社科院的认同感到非常的荣幸。虽然我自己是一个政治学家,但是我对中国历史特别感兴趣,上海社科院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我第一次来上海社科院好像是1980年,是专门向张仲礼先生和方诗铭先生两位请教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问题。所以我自己一直很敬佩上海社科院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特别佩服他们的学问,
近来,全世界对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兴趣日益浓厚,所以就上海社科院要让世界理解中国学的学术成果,这种做法十分有价值。我认为,研究中国学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尽管我知道上海社科院对现实问题尤其感兴趣,眼下在美国以及欧洲,很多历史学家都饶有趣味地在做当代中国研究,也提供了很多有意思的面向。还有一些文学家,对当代中国进行有趣味的研究。所以我认为这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不仅要理解社会科学界的学术研究,也要理解人文科学界如何看当代中国。我很高兴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已经出现了不同大学和研究机构从视角研究中国学。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教授: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衷心的感谢上海社科院邀请我参加这次中国学论坛,这个邀请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荣誉。可惜身体的关系,我没有办法亲自参加,可是利用现代的技术,我有办法向您表达我的衷心的问候。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举办,是一个中国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成功,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体现出你们学术的成熟,和中国同事与外国科学家广泛合作的意愿。俄中两国伟大的邻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合作、诚实信任的伙伴关系,有助于我们各自国家的繁荣、和平和安全,以及为世界稳定做出努力。
非常感谢上海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界对我的中国学研究和微不足道的努力表示赞誉。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住在上海,在复旦大学学习。后来在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工作过,所以上海在我的心里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所以我认为,阿拉是上海人。谢谢你们,亲爱的朋友们,谢谢,再见。
正如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女士所说,这四位获奖者都是中国学领域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大家,他们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筚路蓝缕,不仅用一部又一部专著诠释着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变迁,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学研究人才,使海外中国学研究后继有人,弦歌不辍。他们努力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桥梁与纽带,为世界各国人民打开了一扇扇认知中国了解中国的窗口。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