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CPI,看得见的涨价(图)

发布时间:2015-11-02 11:19 | 来源:今日惠州网 2010-11-25 | 查看:898次

物价上涨,“海豚族”应运而生。制图:伍丁群

物价上涨,“海豚族”应运而生。制图:伍丁群

  “我在遥望,市场之上,有多少物价在自由地上涨。昨天已忘,掏干了钱囊,我要和你重逢在借钱的路上。手头越来越紧,只能回想,有钱的日子,像在天堂……谁在呼喊,工资快涨,昂贵的房价像白云在飘荡。东边借钱,西边还账。一叠叠的钞票,就送进了银行。在工资没涨的沧桑中,致富的路在何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尽管多数百姓对加息、“CPI”上涨、负利率等问题不甚了解,但从年初到年末,“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无一不涨,直接触动着他们的神经,一则薪水版的《月亮之上》唱出了市民的无奈心声。

  记者调查

  物价上涨后开销多三成

  “又涨了。”11月16日,在南门菜市场一水果店,退休教师刘阿姨看了看苹果的价格,从口袋里把选好的苹果又放了两个回去。“最近菜价好不容易降下来了,水果的价格又涨了,都不知道这波涨价潮要到什么时候。”刘阿姨感叹说,几年前,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CPI”, 但年初至今一波接一波的涨价潮,却给她上了一堂生动的“CPI”课。

  燃气调价了、汽柴油价涨了、食用油价涨了、菜价肉价涨了、奶粉涨价了、方便面也涨价了……物价飞涨的影响正前所未有地渗透到老百姓吃、住、用、行等方方面面,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账单正随着物价的上涨而跳跃到一个个新的数字。

  据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数据显示,我市10月的鲜菜价格同比上升43.3%,粮油价格、肉价等食品类价格也大面积上涨,在调查的16个类别中,涨幅面达87.5%。此外,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与上年同月比上涨19.4%;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燃气的同比价格分别上升19.2%和33.8%。多位服装经销商称,因棉花收购价攀高,今年冬装比往年贵30%~40%。在生活用品方面,卫生纸在今年内两次提价,洗发水分量也一度“缩水”。

  面对价格的轮番上涨,市民的菜篮子和钱袋子承受了一波波“涨”的冲击。对大部分买菜的大爷大妈来说,他们不知道CPI也不知道那些网络新词,他们只知道菜涨价了气涨价了水涨价了,只感觉同样多的钱买不到原来那么多东西了,吃的穿的住的用的更费钱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惠州市民普遍认为物价上涨之后生活开销多了三成。

  市民感叹

  捂紧钱包减少开支

  “除掉房租和日常开销,每月工资剩下的没多少。”在一家企业做服装跟单的朱小姐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基本是个“月光族”。刚参加工作时工资只有1000多元,房租500元,每个月的工资除了添置护肤品、化妆品和衣服外,全部用在外出吃饭和玩上。

  朱小姐说,现在每月工资涨到了3000多元,但消费水平反而降低,房租已涨到每月1000元,加上水电网费,每月至少都要花1500元。物价上涨让她感受到了消费的压力。“我现在不旅游、不唱歌,很少参加聚会,外出购物也就是在超市买 点 生活 用品。”

  据统计数据显示,惠州居民10月的家庭人均收入为2255元,人均支出就达到1945元。而惠州CPI1~10月份累计同比上升3.0%,已经“脚踏”政府设定的3%的“红线”。“涨价不仅降低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心理造成不小的压力,都不敢消费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在基本物质价格上涨后,纷纷“节衣缩食”,减少娱乐消费。

  期盼工资“给点力”

  未来一年工资能否上涨?不仅是“月光族”们最关心的话题,也是所有工薪阶层和网友讨论最多的问题。市民在关注工资是否上涨的同时,也在思考上涨幅度能否跑得过CPI?

  在我市一家网络公司从事动漫设计的吴先生认为工资 肯 定要上调。“这两年效益还不错,为了留住人才,企业肯定会上调工资,前两年我们单位的工资每年都上调了15%左右。”

  但大部分网友对企业上调工资不抱太大希望。“惠州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老板发工资时都扭扭捏捏,还指望他能主动给你涨工资?”网友“小幽”称,想涨工资恐怕没那么容易。

  记者调查采访中,不少私营企业表示,如果上调工资,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来衡量。还有部分行业企业表示,迫于市场竞争、原料上涨等因素,企业压力很大,员工涨工资可能性不大。

  “族群”流行

  逛超市囤必需品

  在一片“涨”声中,有人想赶在涨价之前囤积生活必需品,出现了“囤囤族”;有人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好友,组团购买商品,乐当“团购族”;有人习惯动动鼠标,网上淘便宜货,做起了“网购族”;有人把每日的家庭开销分门别类地记录,琢磨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成为“记账族”。 记者连日采访发现,“族群”生活方式,在我市流行开来。

  “在传出食用油价要上涨时,我妈一次性提回3大桶5升/瓶的食用油,说囤着以后慢慢用,省得以后再买要多花钱。”市民陈智哭笑不得地说。在丽日购物广场(西湖店)超市工作的小林告诉记者,10月中旬以来,经常出现消费者大量购买食用油和散装大米的情况。“当时正好传出油价要上涨的消息,许多人一来就是两三桶地买,有几个品牌的食用油差点缺货。”

  记者发现,囤货已经不再是大妈大婶们的专利。家住河南岸的80后李纲夫妇,这两天吃完晚饭就去超市逛。前天刚提回家2桶食用油,昨天又采购了3袋5公斤装的大米。“涨价的涨价,没涨的说要涨,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就那么点,就买一点放在家里好了。之前我们已经买了油,现在已经涨了好几块。”李纲很开心自己有“先见之明”。

  赴港购物热情空前高涨

  虽然还没到圣诞节,也不是打折季,近一个月来惠州市民赴港购物的热情却空前高涨。“以前朋友主要托我买奢侈品,现在变成买日用品。”每个月都要带团到香港的惠州青旅的导游小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同样洗发水,香港比惠州便宜三成以上,港版货奶粉价格每罐至少便宜二十多元。“买多了总价就差了出来。”小斐说。

  今年8月1日起,我国对境外购物出台了新的征税政策:入境游客携带境外购买的物品总价值超过人民币5000元或免税限额时,必须向海关申报。“征税政策多少影响了市民携带物品的数量,但去境外购物的人数还是在上涨。”据惠州青旅出境中心负责人介绍,尤其是去欧洲、香港等境外购物的,今年涨幅特别大。

  专家说法

  多重原因推高物价

  “首先不是所有物价都在涨,什么都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副调研员张浩发纠正说,惠州物价总体呈温和上涨趋势。由于粮食、蔬菜、肉和鸡蛋价格上涨过大,又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大家感受到压力很大。其实这个涨幅是在可控范围内。

  张浩发认为,今年以来的西南大旱、北方雪灾、南方洪涝等因素,以及此间部分游资炒作农产品,导致食品类价格居高不下,推动了全市消费价格总指数持续走高。

  “现在菜价已经首先跌下来了,既然物价在可控范围内,市民要相信政府的调控能力能够把物价控制下来。”张浩发认为,当前物价上涨,除了前面的原因,还有就是物价涨跌有周期,现在接近年底,正是物价上涨周期,后期物价不会持续大幅上涨,将会稳中有落,但是成本的上涨,将使它们难以回到去年的水平。

  盲目囤货不一定划得来

  “盲目大量囤货不可取,农副产品都有保质期,白糖、方便面之类的囤得太多,相应也吃得多,对身体反而不好。”对于市民的“囤货”行为,张浩发认为,“海豚族”不但打乱了正常的供求秩序,还要承担物价波动、商品变质的风险,不一定划得来,大量囤积反而容易造成浪费。普通消费者应学习理性的投资和消费观念,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渠道,合理配置资金。从长远来看,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投资能力,才最重要。

  “海豚族”与CPI赛跑的“生活保卫战”是否必要?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日前面对媒体表示,这次上涨的特点不是因为短缺而引起的,而是流动性过剩引起的。价格虽然上涨了,但是重要物资储备充分,国家对防止通货膨胀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手段保障。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乙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