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8 20:53 | 来源:新商报 2011年12月31日 第27版 | 查看:2982次
图片源自《羊城晚报》
“最美婆婆”陈贤妹与小悦悦的家人通电话。新华社发
2011年10月中旬一个普通的傍晚,一朵小花的凋零震撼了中国。她叫“悦悦”,一个广东小女孩,年仅两岁。
那段监控视频带着一种尖锐的刺痛进入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过,而18名路人视而不见,扬长而去。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10月15日下午5时26分。小悦悦在五金城内一条小巷玩耍,前方一辆白色面包车缓缓驶来,像没有看到女童一样,开始加速,并将小悦悦卷到了右侧车轮下,从小悦悦的胯部碾过。面包车停了一下,又加大油门,后轮再次碾过小悦悦的身体。十几秒后,3个路人经过此地,其中一男子从女童身边绕过,看也没看;另外两人看了女童一眼并绕过,没有放慢脚步。紧跟着,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像没有看到一般,右侧前后轮两次碾过小悦悦的双腿。此后几分钟内,又有4辆电动车、三轮车和3位路人经过(其中一位女士领着一个约五六岁的女孩),但都只是看了一下,没有伸出援手,也没有打电话求助。路边店铺也没人走出来看一眼。
令人震撼的又不仅仅是见死不救者的麻木与冷漠,最后一刻,58岁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把一双温暖的手伸给了小悦悦。下午5时33分,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了路边,似乎在向旁边的店铺喊话询问,但没有人出来。之后这位阿姨向巷子里走去,几秒钟后,一位年轻的女士出现,抱起了小悦悦,匆忙离去。记者了解到,这位女士是小悦悦的妈妈,她立马把女儿送往医院救治。
13日,小悦悦在佛山一家医院接受手术,切除了后脑盖骨,并于当日转到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
10月21日零时32分,小悦悦离开了这个世界。10月18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检察院提前介入该案件的调查。
这断持续时间只有7分钟的视频仿佛一面多棱镜,引发了多侧面的解读,而每个国人也从中照见了自己。
如今,人们谴责的矛头已不再集中指向那18个路人,更多的人扪心自问:换了我又会怎样?如果每个人都可能犹豫,那又是为什么呢?这场波及全社会的谴责和反思本身就证明,中国人并未陷入集体麻木,中国人良知尚存。
毫无疑问,当“孩子被轧要不要救”“老人倒了要不要扶”这样的基本道德问题都到了需要讨论的时候,我们是应当认真反思了! 整理/徐扬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用良知的尖刀解剖我们的丑陋
10月20日,在广东省委常委会上,省委书记汪洋特意强调,对于小悦悦事件,要认真反思出现悲剧的根源,要用“良知的尖刀”来解剖我们身上的丑陋,要忍着揭开疮疤刮骨疗伤的疼痛,唤起全社会的警醒和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一种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
汪洋说,这次事件中是18个人而不是一两个人所表现出的冷漠,折射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我们工作中长期存在问题的反映。我们在消除贫穷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一手硬”、“一手软”,是导致这种社会冷漠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道德堕落更不是社会主义。悲剧的发生反映了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方式上存在的弊端。
据《广州日报》报道
行善,不能成为行善者的墓志铭
小悦悦带着对人性的不解离开了这个世间。小悦悦的离去必将成为国人洗刷不去的耻辱——那些看着孩子无助死去的人,是比孩子更加悲惨的人:孩子死去的是肉体,他们死去的是灵魂。
灾祸与“冷漠围观”结伴而行,已使中国社会陷入尴尬。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高潮。
一个社会为了老人倒地该不该扶激烈争论,已经让我们“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地位失去了伦理的质量。中国道德危机已达不容回避的紧迫程度,中国社会已迎来了深刻反思的“底线时分”。
愤怒的人们再次将“彭宇案”主审法官拉上审判台,对这名“迅速拉低国人道德底线”的人士进行谴责和咒骂。因为如果满天下尽是见义勇为者常常流汗又流泪,冷漠只能像传染菌一样越传越危险。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但冷漠绝不是冷漠者的通行证,它只会成为冷漠者通往地狱的加速器。有一天,当你躺在地上,看着一双双脚从身边冷漠地走开时,不要忘了,你也是这种冷漠的一个制造者。行善,不能成为行善者的墓志铭。
悲剧发生后,人们的谴责和正义的声音守住了社会的道德底线。然而,如果我们的反思只是止于抱怨恶,那么善永远也不会成为有力的行动。所谓反思,应该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个体公民,那就是客观反思自我在抱怨同时的“小”。
不做恶的抱怨者,要做善的行动者。
人们往往把社会的冷漠归咎于社会风气的败坏,以及法律条文和相关案例的负面作用,这些并非没有道理,但任何社会、任何风气,都是从一个个“我”开始构建的。如果在目前情况下,尚无法要求别人、要求社会都快速改变,那么从自己开始,首先要求自己在碰到类似情况时多一份关心,是每个人都做到的。多一点举手之劳,便多一些更高道德标准的勇敢。告别冷漠,是为了让这个社会多一点亮色,多一点热血,多一点希望。一点、一点、又一点,中国才能靠着累积起来的希望,让道德的篱笆经得起狂风的席卷,让时光的长河能够充满着欢快。冷冰冰的社会,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幸福。
其实,从相信别人开始,从互信到互助,最后肯定能互利。否则,忍看他人陷困,也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同样的厄运只会降临己身,而且那时也不会有人伸出援手助你脱困。
你爱,中国便不是冷漠的废墟。托举向善的力量,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