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30 11:26 | 来源:大河报 2015年05月25日 第09版 | 查看:6488次
(中国好人网左浩仁配图)
插图/山鸿跃
郑州观察记者 何可 通讯员 杨西京
孙万根是个看不得别人受苦的人,帮人成了习惯,在柏漫村周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难事,找万根”。
孙万根对乡亲们的感情出自本能,他认为,困难户的难处是自己最关心的事,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是他必须办的事,能得到群众的尊重,也是他最高兴的事。
孙万根对人大方,对己俭,对家人则严。他常对自家兄弟和子女们说:人做三五件好事易,做一辈子好事难。我这一辈子呀,从不做亏心事,不欠人家账,不欠人家情,要知道,只有做好事的人才活的踏实。
2014年11月21日,巩义市柏漫村村委前的广场上哀乐低回,柏漫村民营企业家孙万根的追悼会正在举行。朋友、职工、村民、师生等一万多人纷纷赶来,送这位一生行善的好人最后一程。
兴业回报桑梓
1975年,在孙万根的故乡——巩义市回郭镇,发生了一件大事:毛泽东针对当时农民兴办社队企业的壮举,称这是“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当时,20出头的孙万根在镇化肥厂上班。伟人的号召,故乡人兴业报国的传统,使他热血沸腾。
1978年,孙万根借了3000元,一台焊机,一部车床,就这样干了起来,办起了海绵设备厂。凭着这种执着和拼搏,海绵设备厂由小到大,滚动发展,之后创办了新昌铜材厂、收购了钢带厂、三星铝合金厂、铝排厂。
创业艰难百战多。孙万根始终牢记国家利益,百姓利益。每一项投资,每一次扩建,都践行“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以天下人受其利”的传统理念。柏漫村支书邵占国说,几十年来,仅他创办的厂上缴的税收超过8000万元。
当年,位于嵩山脚下的柏漫村,因经济落后,被称为“老绵羊大队”,如今,这个4300多人的村,已是有名的小康村。柏漫工业区里,在孙万根的带动下,先后建起了振兴铝合金厂等20多家民营企业。厂带村兴,村兴民富。今天,站在古柏南岗向下一望,全村清一色二三层小楼,红瓦闪闪,明窗铮亮……
一个纯粹的好人
无论企业办得再大,挣钱再多,孙万根与乡亲们总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深情。
1963年,孙万根出生在巩义市柏漫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去世早,撇下兄妹4人。农村生活贫困,孙万根从小就担起生活的重担。
艰苦的生活磨练了孙万根的意志,也培养了他与乡亲们息息相通的情感。
他是个看不得别人受苦的人,帮人成了习惯,在柏漫村周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难事,找万根”。
跟着孙万根干了24年的会计孙根玉和现金保管白兰图,在他去世后,透露出了一个秘密:1999年底,汇总账时,两人拿着一沓100多万元的借据,问老板账咋走?孙万根翻了翻那沓借据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呀!不是人家不还,是人家有难!把这两沓借据全烧了。”两人临走时,孙万根又说:“甭对外人说。”
2010年年底,当这两人事隔11年又拿着一沓100多万元的借据来找老板时,孙万根又重复一句:“甭对外人说。”200多万元借据,在红红的火光中化为灰烬。
二弟孙建庄曾问:“哥,你办恁些好事不图回报,究竟图个啥?”他说:“建庄呀,我常年生活在农村,你不知道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户,在农村办点有多难,他们的难处是我最关心的事,能为他们办点实事,解决燃眉之急,是我必须办的事,能得到群众的尊重,也是我最高兴的事!”
孙万根对乡亲们的感情完全是亲人式的——出自本能,将心比心,总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柏漫三队老队长含泪讲了几件事:2002年,俺二队、三队共用一个供水塔,砖砌的,质量不好,供的水可脏了。我去找万根,人家一听,麻麻利利给我了15000元。俺俩队一下子建了两个新式水塔。从那以后,吃的水可清亮了!这么多年,我没少麻烦人家,队上的机井马达烧了,人家给咱修;坏了,人家给咱买……每年割麦收秋,耕地,农机一坏,都开到万根厂,人家安排工人,啥时候到啥时候修,从不收一分钱,从没有耽误过农活。
多少年来,孙万根为与他素不相识的人办过无数实事、好事,可对人大方,对己俭,对家人则严。他常对自家兄弟和子女们说:人做三五件好事易,做一辈子好事难。我这一辈子呀,从不做亏心事,不欠人家账,不欠人家情,要知道,只有做好事的人才活的踏实。
在厂里,职工厕所他帮着打扫;作为巩义的30强企业,报纸上很少见他的名字。任何捐款,上至数百万建校,数百万修路,下至三五千义举善行,从不让留名字。2010年,镇党委书记张会录找到孙万根,新校建成后冠以该厂名,他一听,说:“张书记,咱俩定个君子协议,凡公益事业,让我出钱,只管说,但千万别让我出名!”
2014年11月16日下午,当孙万根意外离世,他定格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是:穿一身工作服,骑一辆旧的二八自行车,用一部老式手机……孙万根曾说:“我也知道享受,但咱柏漫村,爷辈穷,父辈穷,祖祖辈辈穷,咱这一辈应该是创业脱贫的一代,吃苦发展的一代,改变命运的一代,而不是享受的一代……”
一个人感动一个镇
孙万根是一个很朴实又有心劲儿的人。从创业初到成为亿万资产的老板,他办事上班都骑自行车。他曾对家人说,骑自行车有三大好处:一是接地气——知路情,不迷路;二是接人气——知社情,不忘乡亲;三是出力气——既锻炼身体,又不忘本。
地上的路连着他心中的富民路,他在常年的“接地气”中悟出:要想家乡改貌崛起,要想乡亲脱贫致富,只有先修路。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他自己出资,以柏漫村为中心,先是修通二化桥至村口的路,尔后修通学校通往清西村等家乡道路。
有人说:“老孙,这是政府的活。”他笑着说:“没有政府的好政策,咱能富?咱富了,不该为政府分点忧?”仅修路这一善举,村委粗略一算,就达200多万元。
小时候,孙万根在村上小学,初中,后留校任教。他上学的时代,该读的书没读,该上的学没上,这成了他学生时代的终生遗憾。因而,尊师重教,成了他一生浓浓的情结。
他决心把家乡小学建成一流的乡村学校。他压缩厂内各项开支,投资100多万元,建起教学大楼;投资30多万元,建起办公大楼,投资10万元,建起一流的厕所。
现任柏漫小学校长张新政当校长六年了,“每次见孙万根,他总是说,学校有啥事,尽管说。”2009年冬,张校长找到孙万根说:“上级有要求,学生的教室不让用煤炉取暖。”一星期后,八个教室全装上了冷暖空调。而当时,他办公室还在用煤炉取暖。
孙万根有一份浓浓情谊:这些孩子们若干年后,有的是国家的栋梁,有的是家乡的栋梁,有的是各自家庭的栋梁,他们是家乡明天的希望。为此,几十年来,只要是学校的事,他都倾情相助。村委会大略统计,仅他资助孩子们上大学的学费就达60多万元。
时代的怀念
这是一个尊崇好人的时代,每一个为中国梦增光的人,人们都会久久的怀念他。
让记者震撼的是一个个采访点,亲眼看着,亲耳听着,亲笔记着,每一个采访点自发而来诉说的人,一群又一群,泪中说,说中泪,失声的哭,低声的泣;每一个采访点走不开,不愿走开,不忍走开。
曾有学者说过,人的财富不是你拥有多少货币,拥有多少不动产,而是你帮助了多少人,支持了多少人,影响了多少人,你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有多少人怀念你。学者这段话,是为孙万根画的一副人生素描。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