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26 11:11 | 来源:广州日报 2015年5月26日 02版 | 查看:698次
魏英杰(媒体评论员)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当下社会声望最高的5个职业依次是: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78.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职业的社会声望一般或较低,41.3%的受访者不愿意子女从事自己现在的职业。
职业社会声望就像一个人的口碑,既涉及自我职业认同感,又涉及社会评价。一般来讲,一项职业的社会声望越高,意味着公众认可程度越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相应也越高。科研人员、大学教授等五大职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阶层,如果相关调查具有可信度,说明社会对这些职业较为认同和向往。公众对知识体现出应有的尊重,表明这个社会拥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然而,现实情形似乎与调查结果有所不同。一方面,有的职业的社会声望并没有调查显示那么高。例如医生,这些年来受医患纠纷所困,社会评价颇受影响。又如律师,虽然职业收入相对不错,却没有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另一方面,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也不认为自身从事职业的社会声望高到哪里。根据调查,医生、律师、高级技术工人、护士对自身职业声望的评价仅处于中下水平。
事实上,哪怕这些职业的社会声望高,同样不表明其职业的社会认可度高。当下最受追捧的职业,可能是手握权力和收入相对稳定的公务员、国企等机关单位。每年考公务员的人如过江之鲫,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据调查,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中,高级技术工人、大学教授、律师、医生不愿子女从事自己职业的比例均超过一半。倘若不是调查结果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合,这只能说明人们奉行的价值原则是割裂的、矛盾的。
从这个角度看,相关调查就像为转型期中国的择业状况开出了一份病理报告。人们表面遵从的价值观与实际追求存在着一定差异和冲突,这正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真实体现。也就是说,人们虽然知道什么价值观是正确的,受现实条件制约,却只能作出务实和功利的选择。例如,尽管人们并不认为公务员的社会声望有多高,却还是挤破了门槛想进去。这次调查也显示,受访者希望从事职业的特点,排在前4位的是收入水平高、稳定性强、可持续性强和工作环境好。
在国内,最好的人才大多流向政府机关,而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公务员并非人们就业首选,最好的人才大多流向企业。其中关键并不在于中国人“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而在于社会资源配置的错位。只有当一个社会更多是由个人意志或市场力量来主导就业选择,一个人的职业认同感才能有所提高,其职业构成也才能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