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19 21:5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2月18日 02 版 | 查看:1229次
毕业了,工作找得怎么样?今年回家,有没有带回女(男)友来?这些年,与年轻“恐归族”相伴随的,是被称为“家族式”的各种提问。网友曾经为此总结出一副对联,上联是:考了几分什么工作能挣多少呢;下联是:有对象没买房了吧准备结婚吗。还有令人忍俊不禁的“标准答案”:这个嘛呵呵呵呵呵;那什么哈哈哈哈哈。横批:阿姨吃菜。
将过年回家遇到的提问笼统地归结于“家族式”,有过度夸大本国特征的嫌疑。盘问者多为长辈,他们关心后辈在异地的生活、婚恋情况,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化中,这种关心都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此乃人之常情。但是,为什么当下的年轻人在应对“盘问”时,充满着如此多的矛盾与困惑?究竟是长辈们变得更加刁难了,还是年轻人有点“矫情”?
“盘问”发生在这样一个特定场景下:家族里的年轻人在外工作、学习,有的已经在外地定居,他们是家族里的迁徙者。无论是出于“衣锦还乡”的渴望,还是“羁鸟恋旧林”的心境,或者只是因为父母还居住在故乡,回家过年成了一年一度的例行仪式。这不仅表现在地理意义的迁徙上,也表现在从城市里的“陌生人社会”回归到传统的“熟人社会”中。有时候,或许你根本没有离开故乡,不过是从独立打拼的环境回到了家族环境,也会遭遇这种盘问。
如果非要把“家族式盘问”与一个国家的特点联系在一起,那么脱离不开的是这个发展中大国的时代背景:在现代化进程中,“陌生人社会”与“熟人社会”是同时存在的。无论你从城市回到乡村,还是从一个城市回到另一个城市,春节这一时间节点,都是“熟人社会”从沉寂中苏醒的时刻。春节放假的另一层意义是,现代社会那种保持界限、距离感的“规则”也放假了。它毕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与家人、亲戚相伴的节日。
也就是说,即使是发出“盘问”的长辈、亲戚,他们平时遵守的可能也是一套“陌生人社会”的法则。这有助于解释一个疑惑:“家族式盘问”的发生地点,并没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即使在典型的城市社会中,只要经历“春运”这一奇妙的催化剂后,居民结构在短期内得以重新构建。更重要的是传统的家族、家庭形态,像是一副被打散的扑克牌,被有秩序地整理排列起来。“传统”并不显山露水,但总能在适当的契机施展其魔力。
“家族式盘问”与年轻人崇尚独立、自由的价值取向相冲突,是其现下遭遇的第一重危机。有人因为反感而与长辈发生冲突,也有人为了逃避成为“恐归族”、“不归族”。然而,从“盘问”的发生机制来看,它们遇到的最大危机不在于年轻一代的价值不认同,而在于“熟人社会”的进一步瓦解,在于家族结构在社会中的消失——如今之所以还有那么多“盘问”,是因为年届中年的一代人尚有家族意识。假以时日,这种大家庭的残存不得不走向终结,就没有那么多“阿姨”来提出本文开头对联中的问题了,那时“家族式盘问”或许会变成人们口中的“家族式不盘问”。
也许很多亲戚密集“盘问”的景象会在下一代人中消失,但亲情的纽带终究要在每一个时代找到其合适的落脚点。与其纠结于“家族式盘问”,不如好好建构新的代际沟通模式。对年轻人在陌生环境中的打拼不易,长辈最好能更体谅一些;对长辈那些不管恰当与否的良苦用心,后辈最好能再理解与容忍一点。“家族式盘问”可以消失,良好的亲情沟通,我们永远都需要。王钟的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回家过年你担心家族式盘问吗》)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