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内地人生活满意度与英德相当 但不乐于助人(图)

发布时间:2014-11-15 17:03 |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4-11-11 07:46:12 | 查看:1205次

  核心提示: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内地人认为他们的生活在过去5年中有所改善,这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最高水平之列。

参考消息网11月11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11月10日援引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说,大约60%的内地人对生活感到满意,这个水平同德国或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这个结果必然会让中国政府感到自豪。

文章指出,过去7年来,内地民众的生活满意度——或幸福度——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从人口的不到一半提高到了现在的接近60%。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内地人认为他们的生活在过去5年中有所改善,这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最高水平之列。

文章称,除了经济进步,很多内地人的“幸福”可能也同他们坚忍的态度有关。虽然拥有住房、令人满意的工作和养老金对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都很重要,但能享有它们带来的幸福的内地人的比例并不高。

文章指出,或许这些“世界性”的好东西对很多内地人来说太难以企及,他们将期望调低了。例如,同世界其他很多国家大城市的住房相比,中国大城市的住房价格相对来说较难承受。

文章称,迄今为止,中国政府通过经济表现来满足人民。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大部分需求,至少让情况有较大改善,并给予他们希望。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预计未来会更好。但是在前进的同时,执政将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除非国家提供更好的住房和社会保障来满足不断提升的期望,民众的满意度可能会下降。同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人享有的物质条件较好,但在社交和精神领域的满意度较低。因此内地人变得更幸福的可能性在于非物质领域。那么国家能帮助人民增强在非物质领域的幸福吗?或许吧,但不是通过陈旧的宣传手段或意识形态控制。

文章指出,尽管大量的政府宣传认可那些做好事的人,内地人却通常不会帮助他人。虽然在很多国家,帮助他人是给人带来幸福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帮助他人仅对不足10%的内地人的幸福是重要的——这是全世界最低水平。或许一些可怕的故事能对这种情况作出部分解释。在这些故事中,帮助受困者的好人却被诬为肇事者。

文章指出,大部分人依然十分冷漠。或许,实践而非说教才能发展公民道德。访问新加坡的中国人往往对其民众的文明举止印象深刻。这是新加坡严苛的执法带来的。

文章称,帮助他人对中国文化来说并不陌生,而是中华道德的中心内容。除了“小康”这个物质富足的阶段,孔子还展望过“大同”。在大同世界中,人们不仅关心他们自己的家人,而且关心他人的孩子和父母。

文章指出,或许法治会带来一个公民道德的时代,这个时代对中国人享有真实、全面和持续的幸福至关重要。这才是超越了物质繁荣的真正的大和谐时代。

的东西,尽管仅仅是很小的事情。这就像水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样。”

去年,27岁的张亮亮和朋友制作了一部描述一个普通小伙试图通过模仿雷锋成为超级英雄的微电影《雷锋侠》。数百万人在网上观看了这部微电影。

张亮亮说:“生于上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的人也许相信雷锋。但现在的80后和90后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做了那么多无私的事情。”

报道称,随着现代中国社会日益富裕,官方媒体感慨由于官员腐败和公众冷漠,全国道德水平下降。来自广西的人大代表王爱勤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现在依然需要雷锋的无私精神。王爱勤说:“人们现在只追求功名和私利,他们需要回到一个好的出发点。”

“学雷锋纪念日”是为了纪念一名50年前去世的无私英雄、孤儿战士雷锋。毛泽东将这名谦逊的年轻人打造成行为模范的偶像,雷锋唯一的目标便是为人民服务。

【延伸阅读】外媒:“最美司机”让中国找到“新雷锋”

 

事发客车内监控录像显示:驾驶员吴斌被铁块砸中,忍着剧痛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后,最终瘫在座位上(视频截图)。 新华社发。

参考消息网6月19日报道 5月29日驾驶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被“从天而降”的铁片击中腹部,却忍受着肝脏破裂的巨大痛苦,用76秒完成减速停靠、拉紧手刹等驾驶操作,告诫乘客注意安全,最终以身殉职的中国杭州司机吴斌被当地政府先后追授为“道德模范”和“革命烈士”,被人们称为“平民英雄”和“最美司机”。

据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报道,客车上的监控系统记录下了他在危难时刻的一举一动,并迅速通过网络和电视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他的恪尽职守使得全车24位乘客安然无恙。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因道德缺失而感到不安,急需道德楷模。社会价值观缺失的势头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和媒体热议的话题。

中国官方媒体和杭州政府希望通过对吴斌事迹的大力宣传填补社会的价值观空缺,为公民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的事迹也证明了“劳动模范”、“人民英雄”和“革命烈士”等共产主义词汇仍存在于中国人的潜意识中。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政府在新时代似乎找到了“新雷锋”。

6月5日在杭州举行的吴斌追悼会聚集了上万名市民,仪式得到了政府和警方的大力支持。近百辆出租车加入送别吴斌的队伍中,以表明司机的团结和对吴斌的敬仰。媒体更是对这场声势浩大的万人送别仪式进行了广泛的报道。

【延伸阅读】外媒称中国赋予雷锋精神全新意义

参考消息网3月5日报道 外媒3月3日报道,中国发起了推广雷锋美德的运动。这位上世纪60年代的军人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用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印度时报》报道称,政府决定各大门户网站为此设立专栏和微博服务。手机也将利用视频和短信息鼓励人们以雷锋为榜样。

雷锋几乎将他所有的业余时间和金钱都用来无私地帮助有需要的人。1962年8月15日,他在引导伙伴倒车时,被电线杆砸到头部,不幸身亡。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年的3月5日被称为学雷锋活动日。3月2日,53岁的中国矿工郭明义因帮助有需要的人被授予“当代雷锋”称号。郭明义在过去16年里用自己三分之一的收入资助180名儿童上学。此外,在过去20年里,他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多倍。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曾经是中国最著名榜样人物的雷锋已经成为历史,他现在留给人们的记忆主要是一个名字,附加在像雷锋小学这样的学校上的名字。不过,在雷锋牺牲50年后的今天,中共正在将雷锋重新树立为“超级明星”。3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应当赋予这位文化偶像全新的意义,以适应如今的现实生活。

在《人民日报》看来,雷锋精神无法很快回来。该报认为,在一个冲突不断加剧、新想法正在形成影响力的社会中,现在迫切需要提供一个将人心团结起来的意识形态平台。

内地的每个人都受到鼓励,要求学习雷锋的事迹——像他一样无私、谦逊,最重要的是富有献身精神。

在北京的雷锋小学,老师要求学生在3月5日之前写自己的“雷锋日记”。这些孩子需要告诉他们的老师和家长,他们做了什么好事。这所学校40年来每年都这么做。

报道称,雷锋因为他的日记而闻名。在他死后,他的日记被发现。“做好事不留名”成了政府宣传的一句常用口号。雷锋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他是如何成为孤儿并被党养大成人的,或者他是如何在一个寒冷的雨夜帮助一名带着两个小孩的妇女回家的。对雷锋的新一轮宣传反映出官员的大致愿望,即清除掉那些被认为是现代中国弊病的东西,比如拜金主义和腐败。

主流媒体如今的报道所关注的不仅仅是雷锋做过的好事,而且还试图把他刻画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人性化的人物,与民众更加相关。最新的一篇报道说,雷锋是一个喜爱跳舞、拍照和写诗的普通年轻人。

【延伸阅读】中国官民重拾雷锋精神不会改变其核心

中新网3月6日电 美国《侨报》日前刊文说,雷锋精神可能被注入新的内涵和内容,但并不会改变雷锋精神“奉献、诚信、敬业”的核心,可以说,在如今中国社会重拾雷锋精神,就是重拾人们的善念和人心,也是挽救自己。

文章摘编如下:

2012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今年3月5日,也是毛泽东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中国大陆官方、各地媒体近日纷纷以“学习雷锋精神”为题掀起新一轮热潮。可以说,在经历了一系列诸如小悦悦、郭美美等事件后,中国社会迫切需要一种精神、一股力量,来凝聚人心。

雷锋是上世纪50年代一个普通的士兵,凭借助人为乐、勤俭朴素的事迹得到各方赞颂,在去世后,毛泽东提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随后,“雷锋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精神的代名词,深入人心。

上个世纪80年代曾在中国生活整整5年的汉学家、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莉莉娅娜•阿索芙斯卡在回忆时表示:“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80年代的中国到处都是‘活雷锋’!中国人十分纯朴、热情、真诚、善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对物质的过度追捧,道德观受到冲击,孔子曾说的“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追求,和“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仿佛与一些人渐行渐远。

如今,大陆从官方到民间重新拾起“雷锋精神 ”这面旗帜,就是希望唤醒人们心中还尚存的善良、仁爱之心,去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但如何让口号、道德宣传真正赢得民众的认同,而不是“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必须思考时代的发展。在今天,强调学雷锋不仅是要回到过去吸取榜样的力量,更需要激发出新的时代精神。

新一代的雷锋精神应该符合中国发展的变迁,例如雷锋精神中的勤俭朴素,可以转化为全球都在倡导的低碳环保;“螺丝钉”精神,可以转化为创新精神;“钉子”精神,可以转化为敬业精神;憎爱分明可以转化为坚守原则……毕竟只有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才能被人们更好的传承。

如今,雷锋精神可能被注入新的内涵和内容,但并不会改变雷锋精神“奉献、诚信、敬业”的核心,可以说,在如今中国社会重拾雷锋精神,就是重拾人们的善念和人心,也是挽救自己。(钟海之)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