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最后愿望:登报表扬儿媳(4图)

发布时间:2014-06-24 11:52 | 来源:兰州晨报 2011年2月21日 A06版 | 查看:1877次

婆婆患绝症久卧病榻之上,儿媳无怨言照顾无微不至,贫寒家庭演绎真情故事——

  李文莲帮婆婆翻身。
  李文莲给婆婆喂水
  懂事的徐涛帮妈妈摆摊补贴家用
  生活虽然极度艰难,但母子俩坚强面对。

  有人说:婆媳是冤家。然而,有一位已是肾癌晚期的老人却不断托人辗转找到报社,请求记者帮自己完成生前最大的愿望——表扬自己的儿媳。这对婆媳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故事呢?2月17日,记者来到老人身边,听到了一个贫寒家庭婆媳间的感人故事。

  医院  绝症老人托我们找报社

  我们这里有个肾癌患者委托我们一定要找到报社表扬她家的儿媳妇,请一定帮忙,这是老人最后的愿望了。

  有人说:婆媳是冤家。李文莲的婆婆杨兰芳坚决反对这话。

  “我们这里有个病人委托我们一定要找到报社表扬她家的儿媳妇,请一定帮忙,这是老人最后的愿望了。”2月17日,记者接到了兰大一院宁养院工作人员的电话,这个要求让人倍感诧异。婆媳关系历来都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这对婆媳究竟有着怎样的融洽关系?

  带着疑惑,当天,记者随兰大一院宁养院的工作人员一道前往老人家一探究竟。路上,兰大一院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71岁的杨兰芳老人是位肾癌患者,虽然已经切除了左肾,但癌细胞又发生了骨转移,去年10月,宁养院接收了这位晚期癌症老人,定期给老人送来医院免费提供的止痛药,对老人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她平静度过生命的最后时期。

  现在老人卧床已经1年多了,大小便失禁,全靠儿媳的悉心照顾,老人被护理得很不错。但老人的病情发展很快,可能只能用日月来计算生命了。这些天,老人一看到宁养院的同志就央求找个记者来表扬儿媳。可以说,这是她生前最后的愿望。

  说话间,杨兰芳老人的家就到了。这幢位于草场街社区的居民楼,是静宁路房管局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房子已经很破旧,小区的大门边写了不少划着红圈的拆字。

  顺着黑乎乎的楼道,记者走进了老人的家。 虽然屋外阳光灿烂,屋里却一片昏暗。见我们进来,儿媳李文莲忙拽了灯绳,这时记者才看清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屋里交错摆放着两张床,一张堆满了衣服和药罐的旧木桌放置在过道一侧,靠窗的墙边摆放着烤箱,室内的空间用到了极致。床两侧的墙上钉了大铁钉,牵着粗粗的尼龙绳,晾起了不少床单、被褥。

  一张双人床上躺着一位老人,她正是杨兰芳。老人已经卧床1年多,大小便失禁,但迈入房门时,陈设简陋的屋内几乎没有什么异味,水泥地面也拖得一尘不染。

  婆婆  病榻之上流泪夸儿媳

  她就是天底下难找的好媳妇。她每天帮我擦三四遍身子,没有一句埋怨的话……

  媳妇因过度劳累,肝硬化引发吐血曾被送到医院抢救。

  当兰大一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她“这就是记者,能帮你表扬媳妇”后,动弹不得的老人嘴唇艰难地颤动着:“表扬她,她就是天底下难找的好媳妇。她每天帮我擦三四遍身子,没有一句埋怨的话。看她辛苦,我心里难过得很。”说着,老人泪流满面。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老人不时地张口喘息着,儿媳忙帮她摆正蜡黄的脸,喂她喝水。老人告诉记者:“媳妇在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一刻也不得闲。每次做饭之前总是先问我想吃什么,做好了之后再端到我面前。”

  因为癌症骨转移,老人生活无法自理,只能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而且,由于大小便失禁,经常弄得满床都是,但媳妇李文莲从不抱怨,每次都会及时换洗,还安慰婆婆不用放在心上……

  为了照顾婆婆,李文莲晚上没睡过整觉。夜里一听到婆婆有动静,她就马上起来看婆婆是不是尿床了,有时要洗到后半夜。

  为了照顾婆婆,李文莲还特意向医院的护士学了一手护理技术,只要看到老人的皮肤有点发红,她就会及时处理。所以尽管老人长时间卧床,身上却从来没有生过褥疮。

  2009年老人刚做完肾切除手术,她更是没日没夜地照顾,半个月下来,李文莲因过度劳累,肝硬化引发吐血也被送到医院抢救,但刚刚恢复,她又毅然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用无私的爱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撑起一片晴空。

  孙子  替母分忧守摊卖碟

  假期这段时间,他就让妈妈在家看奶奶,每天早早把作业写完就帮妈妈守摊去了,一直能守到晚上11点。

  正说着话,房门推开了,进来个气喘吁吁的小男孩。孩子一双冻红的小手紧紧攥着几张零钱,一见李文莲,他忙将钱塞进她的口袋,“妈,我刚卖出去了3张碟,我没有口袋,怕把钱丢了,你快装好。你再给爸打电话,让他进个《你是我兄弟》,买主们都问呢。”说完,孩子一阵风似的又跑了出去。

  李文莲笑着告诉我们,这是儿子徐涛,今年9岁。原来,因为婆婆生病,她没法外出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都指望着丈夫打零工挣来的钱。

  怎么才能既照顾老人,又能给家里挣点钱,左思右想,要强的文莲在家门口支起了一个卖光碟的摊子,多少贴补些家用。“娃娃很懂事,总想着给家里帮忙。假期这段时间,他就让我在家看奶奶,每天早早把作业写完就帮我守摊去了,靠着路灯的亮光,一直能摆到晚上11点。”

  走出家门不到50米的小区门口,就是9岁小家伙徐涛的碟摊——一个支架支起一米见方的摊子。几个纸匣里面整整齐齐放满了碟片:港片、日韩片、电影、电视剧、资料片,分门别类,非常清楚。

  问他“什么片好看?”小徐涛煞有介事地说,“《宫》和《师傅》现在卖得好,我最多的时候一天卖过100多块钱呢。”虽然在卖碟,可小徐涛却没有看过一张碟。一方面害怕费电,另一方面怕吵老人,家里的电视就是个摆设。再问他,这些片子你都没看过,怎么给别人介绍啊?“我看封皮,有简介的,我知道了就能告诉买主了。”

  小家伙从来不会弄错碟的版本,甚至会主动告诉顾客:“别买这张,版本不好,过两天有清晰版出来再买吧。”更绝的是,他很快掌握了熟客的基本口味,看到女顾客来,他便快手快脚挑出一堆文艺片、剧情片,而如果是男顾客,他递上的则是枪战片、警匪片,而这样的推荐多半不会错。

  摊子一旁正有两三个孩子在玩耍、放炮。问徐涛:“你想玩吗?”小家伙却说:“我就想帮帮妈妈。”

  儿媳  柔弱双肩撑起苦难家庭

  问她为什么对婆婆这么孝顺?她说:“人都会老,有病谁都难免,自己年轻出点力又算得了什么。”

  因为婆婆和自己生病,家里靠举债度日,但李文莲仍无怨无悔,负重前行,38岁的她,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一个苦难的家庭。“事情已经这样,既然没法改变,就坦然接受吧。”李文莲从不抱怨。

  李文莲说,自己每次去菜市场只敢买番瓜、白菜,一个礼拜买一斤臊子改善一下全家的生活。婆婆是兰州五毛厂的退休工人,一个月有1000元的退休工资,但老人的退休工资都基本上用在买纸尿裤、药品上了。现在一家人主要靠孩子他爸打零工维持生计。“你看我们楼道很黑,有时他爸走的时候开了灯就忘关了,涛涛专门给爸爸写了个字条。”记者顺着文莲手指的方向看,果然在门框边电灯开关的旁边贴着张用过的作业纸,上面工工整整写着:“请随手关灯。”

  她说,婆婆从心底也认同她这个儿媳妇。去年过年时,老人特地拿出300元钱交给李文莲,让她买衣服,而这个儿媳妇却给孩子买了105元的衣服、鞋子;给丈夫选了件100元的外套,只给自己买了件80元的棉袄。

  问她为什么对婆婆这么孝顺?她的回答很朴实:“人都会老,有病谁都难免,自己年轻出点力又算得了什么。”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