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20 08:2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6月20日 02 版 | 查看:1048次
新华社记者 熊琳 林苗苗
上世纪70年代初,他响应号召,投身支援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一干就是31年;从西藏退休回到北京,他拒绝了多家医院的高薪聘请,又扎根到基层志愿服务工作中。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第四届首都道德模范叶如陵。
叶如陵曾经是西藏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副院长,退休后他回到北京定居,安享晚年。累了一辈子,终于可以歇歇了,但叶如陵又给自己找了顶“官帽”——西坝河西里社区党委委员、第四党支部书记。
“官帽”是叶如陵自己争来的,为的是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官帽”也是社区老百姓“送”的,为的是感谢叶如陵为大家辛苦义诊。
面前的叶如陵,清瘦而精神,很难相信他已是位74岁的老人。他说秘诀在于心态。的确,即使在退休之后,叶如陵仍以服务他人的奉献精神、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在基层志愿服务中发挥余热,这让他的生命焕发出光彩。
告别高原,告别工作岗位,不少民营医院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想要高薪聘请他,“只要把你的证书给我们医院挂墙上,你一周随便来几次都行。”然而,这些都不是他的选择。
2000年刚回北京时,为了克服从高原到平原后的“低山反应”,叶如陵经常在小区里锻炼。有次他几天没出门,刚一出门,马路边有位素不相识的老人过来对他说:“你有两天没出来了,我在这边等着找你帮我看看病呢!”
这件事让叶如陵很受触动。他发现,自己所在的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街道西坝河西里作为一个老小区,老年人很多,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困扰着不少居民。
于是,在老伴的支持下,叶如陵开始在小区里义务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没有固定的场所,他就让社区居民来自己家里看病,家里的电话也成了邻里们的“健康热线”。不管白天夜晚,只要社区居民找他看病,他总是不厌其烦、有求必应。看到社区里有的老人被虚假宣传的保健品骗了不少钱,他就自编教材、制作幻灯片,为百姓讲解常见病、普及医疗卫生常识。
2007年,北京市朝阳区红十字会为叶如陵所在的社区提供了一辆房车。在街道工委的鼓励下,叶如陵成立了“叶如陵团队工作室”,每周固定时间为社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讲解医院的诊断书,几乎风雨无阻。房车也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爱心小屋”。
除了常年在社区医疗志愿服务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叶如陵还在社区担任志愿者,并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作为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在场馆服务。
是什么让叶如陵不知疲倦,一直保持着服务人民的热情?叶如陵说:“我觉得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我的价值观就是有爱心、有知识、有奉献精神,还有就是坚持。我自己的书屋叫做‘舍得书屋’。我认为,有舍才有得,有奉献才有收获。作为一个70多岁的人,别人还需要你,那是什么感觉?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说起以后的打算,叶如陵也很坦然:“现在我还能动,可以出去给大家讲讲课。以后实在走不动了,我就在‘爱心小屋’里给大家量血压,能做多少是多少。”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