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刷支付宝已形成“产业链”(图)

发布时间:2014-03-09 22:30 | 来源:检察日报 2014年2月26日 第04版 | 查看:889次

郭山泽/漫画

    收购支付宝用户信息后,通过筛选、伪造、套现等一系列手段,将他人支付宝账户余额轻松收入囊中。近日,将“黑手”伸向网络支付平台的林晓翔、黄春,被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以涉嫌盗窃罪批准逮捕。 

    SIM卡被补办支付宝余额不翼而飞 

    2013年12月27日,单先生的手机突然没有了信号,他到营业厅咨询,得知此前刚有人给他的手机号补办了SIM卡。感觉情况不对,单先生急忙补办SIM卡并报案。随后,单先生发现,和自己手机号捆绑在一起的支付宝账号、密码以及淘宝网登录账号、密码全部被修改,支付宝上6.5万余元的余额和与支付宝捆绑的银行卡上2000元钱也统统不翼而飞。 

    是谁偷走了单先生的个人信息和账户资金?报案后,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今年1月,犯罪嫌疑人林晓翔、黄春被抓获归案。据林晓翔交代,盗刷支付宝这种犯罪已不新鲜了,在圈子里被称为“洗宝”,不过如今的作案手段有所升级,被其盗刷的支付宝用户也不止单先生一人。 

    找“料”“洗宝”轻松套现 

    该案被移送西城区检察院审查批捕后,办案检察官经审查发现,盗刷支付宝已形成“产业链”,链条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 

    首先,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购买大量的支付宝账号和密码,这在圈子内被称为找“料”。而这些信息中绝大多数账号和密码并不对应,为了筛选出其中正确的信息,不法分子会通过一种专门的软件进行扫描。据林晓翔交代,他买的最高质量的“料”是1万条中有300条账号和密码可以对上,正确率大概在3%左右。 

    有了这些信息,不法分子就可以登录相关支付宝账户,并用其中的余额在网络游戏中购买一些虚拟物品,再通过对外出售进行套现。林晓翔说,这是他们最初的“洗宝”模式,最多时一天能收入四五百元,但先买后卖的方式毕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现在他们用了一种更直接的套现方法,即在圈子里找“高人”查到用户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绑定的手机号等详细的资料信息,通过办理足以以假乱真的假身份证,继而办出与支付宝账户在同一人名下的银行卡和SIM卡,将支付宝账户内的余额和与之绑定的银行卡余额轻松“套出”。 

    支付平台安全隐患当引起足够重视 

    尽管林晓翔和黄春已经被批准逮捕,但是“洗宝”背后仍疑问重重:支付宝的账号和密码是怎么流出去的?相关信息是怎么被查到的?假身份证为什么可以骗过银行和营业厅?林晓翔对此的供述是“并不知情”,他说圈子里的人都是在网上通过QQ认识的,也是通过QQ联系,彼此并没有见过面,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实身份。 

    除了支付宝,如今网上还存在很多支付平台,便捷、高效是用户选择的标准之一,然而用户最关心的仍是安全性问题。办案检察官认为,此案折射出的网络支付平台安全隐患当引起足够重视。运营商应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保密手段来提高安全系数,保证用户资金安全。政府与执法部门则应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为支付平台的安全运营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对于支付平台的用户而言,一方面应尽量多地使用支付平台提供的安全措施,设置较为复杂的密码,以给自己的资金更多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要强化警惕意识,如遇到手机突然没有信号、排除了临时性原因或手机故障后,应尽快到营业厅查询是否SIM卡被补办,并将支付平台内的余额及时转出。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