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两代接力照顾孤老35年(2图)

发布时间:2014-01-24 12:34 | 来源:山东商报 2014年1月23日C7 | 查看:1724次

 儿子上初中后才知道,父母每天照顾的老爷爷不是“亲爷爷”

房泽秋的儿子于宵宁、儿媳王娜和孙子与老人合影,他们对老人就像亲人一样房泽秋的儿子于宵宁、儿媳王娜和孙子与老人合影,他们对老人就像亲人一样

老人一看到于宵宁的儿子,就会乐得合不拢嘴老人一看到于宵宁的儿子,就会乐得合不拢嘴

  即便是有儿有女的老人,能活到90多岁的也不算多,而济南96岁的孤寡老人李玉柱,如今却在一个有三代人陪伴的家庭中安享晚年,并且他已经在这个家里住了35年。照顾他的人叫房泽秋,今年已经54岁了。如今,房泽秋的儿子于宵宁逐渐接过了照顾老人的接力棒,为了照顾老人,他只好选择了一份可以在家办公的兼职工作。记者采访时,被一家人深深感动,他们说的话虽然朴实,但却有力地诠释了人间大爱。 文/记者 张梦尧图/记者 刘畅

  房泽秋

  【我对象不但很支持我,还像对自己家老人一样对爷爷,我觉得这人值得托付。】

  “爷爷期盼的眼神让人心疼”

  房泽秋称呼李玉柱为“爷爷”。“因为最早的时候我们都住在曲水亭街附近,隔了几个门,李爷爷和我爷爷认识,关系还不错。我从小也算是李爷爷看着长大的。”

  1979年,一直未婚的李玉柱突发脑血栓,半身不遂住进了医院。由于老人没有其他亲人,当时便通知到了房泽秋家里。19岁的房泽秋来到医院照顾李爷爷,由于老人需要长期住院,每周五,房泽秋都会去医院看望李玉柱,帮他擦洗、换衣服。虽然半身不遂,但李玉柱的思路一直清晰,盼着周五,盼着秋云(房泽秋的小名)来看自己,成了老人每周最激动的事。“我听医院的护士说,一到我快去的点儿,爷爷都会伸着头往外看,就盼着我赶紧去。”房泽秋说,“有时候我去了,爷爷身上都臭了,看了让人特别心疼。”由于受不了老人每周期盼的眼神,更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房泽秋和家人商量后,把老人接回了家照顾。

  “最看重对象能照顾爷爷”

  从19岁到如今54岁,房泽秋35年来一直照顾着李玉柱老人。而她的婚姻,也与老人有关。在房泽秋照顾李玉柱老人的同时,当时追求她的小伙于海也在跑前跑后地照顾老人,帮老人理头发、刮胡子、擦身子。“别的小伙子知道我照顾这个非亲非故的老人,都不愿意,就是他,不但很支持我,还像对自己家老人一样对爷爷,我觉得这人值得托付。”

  房泽秋起初在济南市丝绸印染厂工作,后来下岗了。丈夫于海离世前曾是济南公交的一名维修工,两人的生活并不宽裕,结婚30多年来住房条件也不太好。虽然家里的房子小,但是每次搬家,房泽秋都会带着老人。可以说,这么多年,老人已经是这个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了。

  儿子于宵宁

  【晚上我常和妈妈“倒班”陪着老爷爷,我负责上半夜,我妈妈负责下半夜。】

  “上初中后我才知道真相”

  房泽秋的儿子于宵宁今年30岁。由于家里住房条件紧张,一直到结婚前一年多,他才有了自己的床。“以前在制锦市那边住,一室一厅的房子,我睡客厅,老爷爷住厨房,还有一个房间除了是父母的卧室,还兼有餐厅和客厅的功能。”于宵宁说,即便是睡在客厅,由于房间太小,他也一直是睡在沙发上,“2010年前后搬到了这边,两室一厅的房子,我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能躺在床上睡觉了。”

  于宵宁告诉记者,他是读初中时才知道家里的“老爷爷”和一家人并无血缘关系的。“我出生前老爷爷就在我们家,出生后就一直这样称呼他,大人没给我专门说过,我也没想着问,就觉得是一直在一起生活的长辈。后来我上初中的时候,我才知道之前这些事。”于宵宁笑着说,“知道了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同,这么多年已经是一家人了,还是像以前一样帮着大人照顾他。”

  “现在我接班来照顾他”

  现在,一家人专门把阳台和客厅打通,在宽敞的大阳台上给老人安了床,旁边是张桌子。阳台上种了很多花花草草,即便是冬天也充满了生机。在老人床上就能看到客厅里的电视,“电视机成天开着,他看电视解闷。”家里没有集中供暖,除了用空调取暖外,家人还专门给老人买了电暖气放在床边。“老人吃饭慢,每次吃饭的时候,把饭放在电暖气上,也不容易凉。”于宵宁说。

  老人半身不遂,吃喝拉撒睡都在这张床上,不过这张床却被收拾得干净整洁,没有一点异味。老人洗澡、换尿管需要下床,以前都是于宵宁的爸爸于海背着老人,但是去年于海去世了,而房泽秋背不动老人,于宵宁一家便和妈妈住在一起,接过了照顾老人的接力棒。“老爷爷要是白天睡多了,晚上睡不着就总是叫人,我们知道他也难受,所以每当这几天我就不敢回屋睡,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陪着他。”于宵宁说,老人非常依赖房泽秋,半夜常喊“云啊,云啊……”所以更多的夜晚,他和母亲“倒班”陪着老人,“我负责上半夜,我妈妈负责下半夜。”

  儿媳王娜

  【就盼孩子能快点长大,我能出去上班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

  “我打心眼里佩服我婆婆!”

  几年前,于宵宁和王娜结婚,如今两个人有了儿子,现在8个月大了。“我怀孕后就不能上班了,为了照顾老爷爷,我对象也不能出去上班,只能选择一些可以在家里做的兼职工作,所以现在只有我婆婆出去打工贴补家用。”王娜告诉记者,房泽秋现在每天都要从位于腊山立交桥的住处去小清河附近帮人卖家具,“早上9点之前就得到,晚上回来就7点多了,很辛苦。”

  嫁到了这个家里,有没有觉得负担重,委屈过?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娜陷入了沉思,“我现在就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我能出去上班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王娜告诉记者,“我打心眼里佩服我婆婆!”

  前不久,房泽秋被历下区评为第一届“首善之区道德楷模”,这已经不知道是她获得的第多少个荣誉了。“曾经也有人说我婆婆照顾老人是为了名利,可是老爷爷退休的时候每个月只有80块钱工资,这些年治病家里还垫了不少钱。”

  “娃娃只要见到老人就笑”

  1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于宵宁家时,李玉柱老人正坐在床上看电视,见到有陌生人来,老人很激动。由于老人耳朵背,听不清别人说话,于宵宁拿起专门用来和老人交流的小白板,写下“记者”两字,并拿出桌上的《山东商报》给老人看,老人立即明白了。“他虽然耳朵不好,半个身子不能动,但是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王娜说,老人爱看《甄嬛传》,会告诉孩子们“这是讲的清朝时候的事”,看到报纸上对“济南第一高”的报道,老人会竖起大拇指,“真棒啊!”竖大拇指是老人表达高兴之情的一个“标志性”动作。“他从年轻时就爱喝酒,冬天喝红酒,夏天喝啤酒,每天不断。喝酒喝得高兴了,他就竖大拇指。”王娜说,此外,每次见到玄孙小哼哼,老人也都非常开心,“他没法抱孩子,我们就把孩子抱到他身边,说来也可能真是有缘分,哼哼从出了满月见到老爷爷第一面就笑,到现在也最喜欢和老爷爷玩。”

  于宵宁和王娜抱着哼哼,把他轻轻放到老人的肩膀上,8个月大的哼哼把小脸贴在老人脸上,老人一脸幸福地笑着,阳光洒在一家人身上,此情此景,美好得就像画一样。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