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18 18:56 | 来源:大公网 2013-09-06 03:19:37 | 查看:960次
香港发展需要新香港人,这是因为香港百多年前开埠,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繁华都市,大量的人口及人才的出现是外来移民,正是不同时期不断进入香港的这些“新香港人”,成为推动香港都市发展的力量。
坊间盛传李嘉诚旗下资金正转向欧洲,政府也公布上半年移居海外的港人回升,香港的前景因为政治因素令人担忧。其实,作为国际化都市,人来人往,钱财滚动资金调迁就是这个社会的特色和活力,更何况李嘉诚从来没有透露半点对香港意兴阑珊。倒是要思考的是,香港的竞争力歷来是依赖创新,创新才是香港的生命力。还需要思考的是,处于转型时期的香港,如何发挥新香港人的竞争优势,脱颖而出。
精英涌港创繁荣梦
香港发展需要新香港人,这是因为香港百多年前开埠,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繁华都市,大量的人口及人才的出现是外来移民,正是不同时期不断进入香港的这些“新香港人”,成为推动香港都市发展的力量。回归十六年,香港又到社会转型时期,从纯商业社会过渡向科技知识型经济及民主政治社会,香港发展需要新香港人。
2011年人口普查显示,香港700万人口中的四成以上是非土生土长的外来人口,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主要的还是华人世界。有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以及全球各地等背景,尤以中国内地背景的居多。即使现今过半数香港人在香港出生及成长,大多也是自1945年后由中国内地及世界各地的华人新移民的后代。可以说,香港的发展离不开这些非土生土长的新香港人一点不为过。
其实,香港就是由不同时代的新香港人缔造,从早年的苦力、建筑工人,到后来的富商投资,加上偷渡客,组合成香港的社会主流,成为早年的新香港人。众多华人的佼佼者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如董建华、李嘉诚、邵逸夫、金庸等香港政商文化界名人,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新香港人,在中国这片最自由亦最具法治的土地上,参与编织商业香港的美丽梦想。
转型期需知识型移民
随着香港回归的脚步,越来越多不在香港出生成长、不会说广东话(或不会说道地广东话)的全球华人精英来到香港,在香港不同领域开始掌握主导权,缔造新一页的“新香港人”传奇。自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香港主权移交的《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后,开始了香港的新时代。
那时,香港曾经有过移民潮,一些没有信心的香港人移居海外,但更多的新香港人随?时代的脚步进入香港,寻找新香港的梦。通过世界各地的专才优才计划,通过在香港就学留下拼搏,通过每年内地移居香港的家庭团聚,这20多年来,新香港人已超过百万。他们学习、工作、生活,他们的未来都在香港。
如今,他们在香港脱颖而出,在不同领域展示力量,影响香港命运。目前,在香港金融、高等教育、科技、媒体等领域,已经聚集起众多华人精英。即使在商界,随着内地企业香港上市,政府近年鼓励的投资移民的政策,越来越多的新香港人进入香港商界。他们来自中国内地、台湾、东南亚以及全球各地,在香港实现人生的美梦,并以多元文化的背景打造香港新力量。即使在官方或半官方的机构都已经可以看到新香港人的身影。很典型的代表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曾经出任香港环境局副局长的潘洁等。
这个时期的“新香港人”受良好教育的比例高是其时代特点。政府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1年,本港15岁及以上的人口当中,约13%有专上教育程度,而同时期,新移民香港的人口中,估计26.2%持有大学学位,略高于纽约外来人口的23.1%。他们中的佼佼者在香港落地生根,是既了解西方文化,又融入香港社会,并熟悉中国国情的新精英。
新香港人群不容忽视
2001年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出席香港工业奖颁奖典礼时致辞提到,香港人具有自强不息、刻苦耐劳和积极进取的特质。2006年2月22日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在立法会提交的财政预算案时的演辞内容提到:“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是拥有一个很独特的香港社群:我们坚守法治,热爱言论自由;我们自强不息,努力不懈;我们崇尚开放市场,公平竞争,重视经济发展;我们视挑战和风浪为下一次成功的开始;我们灵活进取,善于把握机遇;及我们的生活节奏可能是世界上最快最急速的,但我们又会放慢脚步,帮助有需要的人。”
2007年,在新年度施政报告中,香港特首曾荫权提出“新香港人”的概念。他说,香港人在90年代开始失去信心,陷入自我怀疑,反映大家过去存在“小岛”心态,对国家的大发展欠缺心理准备。他勉励港人走出自我怀疑,摆脱心魔:“香港要用整个国家的视野去看香港,从这个高度去看香港,我们才会看得见未来。”未来5年,他希望香港人展示新时代精神,进一步装备好自己,推动新时代发展,“做一个新香港人”。
近年大量移居香港,适合这个时代的新香港人,他们在不同行业融入香港社会,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新时代的香港发展,需要脱颖而来的新香港人群的共同努力。
作者为资深评论员
(责任编辑:杨晓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