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超:我只想活着(图)

发布时间:2013-07-27 08:26 | 来源:新京报 2009-08-03 10:44:19 | 查看:2030次

  张海超

  28岁,河南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人,2004年到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工作。工作3年多后,他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得以被鉴定。不过,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为其作出了“无尘肺0+期合并肺结核”的诊断,引起他的质疑。

  在多方求助无门后,6月22日,被逼无奈的张海超不顾劝阻“开胸验肺”寻求真相。

  他坐在黑暗里,像一座镀着黑金的雕像。

  张海超举起手里的胸透片,对着窗外的光亮。

  两片肺叶像蝴蝶张开的翅膀,返白的是肺里的弥漫性阴影。阴影丝丝缠绕在肺叶上,在真实的肺里,它像雾一样掠过新鲜的肺泡。

  尘肺。他花两年时间去为自己的肺做证明。

  他记得开胸验肺的那个上午,他甚至带着些许急迫爬上了手术台。

  “医生,你看清点”,张海超恳求做手术的医生。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闭上眼睛,等待着麻药的侵入,和即将到来的真相。

  开胸

  有两个结果;不是尘肺,“有救了”;是尘肺,“有证据了”

  好久没有这么轻松了。

  6月22日,郑大一附院,医生来推他上手术台,他自己走了过去。前面一台手术还没做完,他站在门口往里瞅了半天。

  当他听说可以开胸验肺,他只用了几秒钟就作出了开胸的决定。

  “我都把胸开了,谁还敢说不能确诊”。

  前一天下午,妻子不肯签字,说什么都不签。

  张海超最后说了一句话,“你们想让我不明不白地死吗?”

  姐姐张海云拿过手术同意书,签了。虽然,她签完立刻就后悔了,但事情已经是定局。

  也不是不害怕。医生说过风险很大。头天晚上,他跟妻子说,“我死了,常带孩子去坟上看看我”。

  他权衡了利弊。

  开胸,有两个结果。一,不是尘肺,“我有救了,是什么就按什么治”。二,是尘肺,“有证据了,我可以治疗了”。

  不管是什么,总好过在是与不是之间空耗。

  没有职业病鉴定资质的医院,鉴定出他是尘肺。有资质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今年5月25日的鉴定结果是无尘肺0+期合并肺结核,建议进行肺结核诊治。

  他被推在了茫然的十字路口。肺结核早被其他医院否认了,尘肺又被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否认。

  他曾经想过再一次穿刺。可穿刺无法成为铁证,他需要铁证如山。

  被拖了两年多,开胸后终于要有一个治疗方案了。张海超不觉得自己悲壮,他也不认为自己勇敢。

  7月29日,回忆起一个多月前,他平静地说,“我真的只是想活命”。他说人都有求生的欲望,何况他那么年轻,才28岁。

  上了手术台,麻醉师问他用不用止疼泵,用上可以减轻痛苦。听说要1000块钱,他说“我没钱”。

  从2007年发现肺上阴影开始,他花了九万多块钱。开胸手术的两万块钱凑得无比艰难,当天打的小麦立刻就卖了,还有家里的羊。

  不用止疼泵是要签字的,他躺着签了字。然后不放心地说,“医生,我肺上的东西你看清楚点”。

  5个小时后,他醒了。医生告诉他,是尘肺。

  大夫说,“你因祸得福了”。挨了一刀,换来了生命的延续。

  他说不清楚当时的感觉。他希望不是尘肺,希望他和几个医院都错了。尘肺不可治愈。但是他又掺杂着安慰:我证明了。

  知道结果,他打电话给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说他们错了。那边的回答是,“你所去的医院没有职业病诊断的资质”。

  他觉得自己的执拗到头了,“我都开胸了,我还能怎么样”。

  执拗

  为了进行职业病鉴定,劳动局、卫生局、防疫站、职业病防治所、信访办,他都去了

  张海超不是一个执拗的人,至少,生病前不是。

  他说,所有的执拗都是活下去的欲望。

  “没啥比生命更重要,活着不是一切的根本吗?”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摆弄着手中的气球。十几个气球就放在他的口袋里,他一有空就拿出来吹。

  开胸之后的几天,因为没用止疼泵,张海超疼得“嗷嗷叫”。7月3日,他的右肺被发现不张。他现在每天需要吹气球,努力让肺张开。

  有了希望,他吹气球的时候,脸上有不自觉的微笑。

  为了活命,他说自己像战士一样在奋斗,最终“赢了权利,输了时间”。

  此前,为了申请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的鉴定,他已经等了两年。

  按照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职业病鉴定时,必须出具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证明。而张海超曾经工作过三年的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东),拒绝为他出具工作证明。

  劳动局、卫生局、防疫站、职业病防治所、信访办,他都去了,有的地方像上班一样每天都去。

  他跑了郑州5家医院,北京4家医院,只想要一个确认的结果。

  妻子王玲玲2002年认识张海超的时候,喜欢的是他的体贴。

  两个人都是初中毕业,恋爱谈了两年后结婚。记忆中没有什么浪漫的事情,只是两人都在郑州中岳塑化技术有限公司上班的时候,张海超经常会在她回家前把饭做好。他最拿手的是汤面条。

  “那段日子真是挺好的”。张海超和王玲玲都怀念2007年他们在郑州度过的一年。

  两个人早上一起出门,把孩子送到托儿所。中午,到单位食堂吃饭。晚上,接了孩子一起回家。

  张海超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2岁的时候,他就把女儿送进了郑州外国语幼儿园,妻子觉得有点贵。他说,自己没知识,不想让孩子一样。

  张海超说,那时候,女儿就像个郑州小姑娘,普通话说得可顺了。

  现在,3岁半的女儿嘴里只能蹦出一两句普通话。因为他的病,女儿从上学变成了和他一起上访。

  他的诊断之路,拿姐姐的话说,“不是十分难,是万分难”。

  冬天,他的肺病会加重。他裹着棉被,和父母、女儿为了职业证明的事情,一起去新密市信访办。

  解决不了,四口人坐在信访办门口,不走。路过的人中午时给孩子点吃的。

  今年3月,张海超被拘留了,父母吓得发抖,张海超让他们赶紧回家。到了拘留所,因为病得厉害,张海超当天又被放了回来。

  母亲没有文化,看儿子一天天走得艰难。她劝,“你就当自个儿得的病,行不行啊?”

  不行。他就像秋菊一样,“我要个说法,我要争一口气”。

  更重要的,他说我要治病啊。没有诊断结果,就没法治病。

  经过近半年的上访后,他才在新密市有关领导特批下,得以不出具工作的证明,到职防所进行鉴定。

  苦闷

  张海超觉得自己的肺好像越来越重,慢慢的,肺完全纤维化,变成两块砖头

  张海超能感到身体一天天地虚弱。

  以前,他扛一大袋麦子,噔噔噔就能爬上房顶。

  现在,一小串穿在一起的玉米,他拿着走几步就喘得厉害。

  他不能闻烟味,不能进厨房。

  在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里,很多村民会学尘肺病患者喘不上气来的样子。

  “呼呼呼”,伴着像拉风箱的声音,人的腮帮子像青蛙的腮一样颤动。

  张海超害怕。他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觉得自己的肺好像越来越重,慢慢的,肺完全纤维化,变成两块砖头。

  他还不到30岁,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有一个残疾的姐姐。

  他也知道家里拖不起了。他给自己下的最后期限是今年年底,“年底没有结果,那就等死”。

  张海超的脾气变了。以前他内向而平和,和妻子没有吵过架。这两年,他会因为一点小事,突然向家人发火。每到这时候,家里没人说话。

  姐姐张海云说,没有人计较他的暴躁,“谁知道他能活多久”。

  奔波两年终于有了尘肺工伤的鉴定结果,他不希望自己的事情特事特办,因为身后还有许多同命人

  今年初在北京确诊尘肺后,在回郑州的火车上,他给妻子发了短信,“确诊了,你离开我吧”。

  回到家里,他和妻子抱头痛哭了一晚。

  晚上,张海超常常睡不着觉。妻子有时会听到他在梦里喊叫。

  自从今年初从郑州的单位休病假回老家后,他有半年多没有到村里的街上站过,要出门都从家后的小路走。

  他不愿意碰见人,“有了病,啥心思都没了”。他回到家就是闷坐着,想怎么办,怎么办,想到头疼。

  张海超有自己的智慧。到医院,他总是先拿出所有的检查结果,给医生看。医生看完了,总说,很明显是尘肺。他再拿出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证明,医生变得犹豫了。

  6月9日,他来到郑州申请对诊断结果做鉴定,身上揣了七千块钱。职业病鉴定委员会跟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在一个办公楼上班。当时职防所的工作人员说了一句话,“我们会用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脸吗?”

  就这一句话,张海超觉得明白了,鉴定没有必要了。但他离开之前,告诉工作人员,“鉴定我要做,你要立案”。

  他怕万一有一天后悔了,已经过了有效期。

  转折

  7月26日,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推翻先前的诊断,确诊张海超为“尘肺病Ⅲ期”

  有效期对张海超来说,曾经非常重要。

  他熟知政府处理程序需要的时间,职业病鉴定等等的有效时间。

  原来不懂法律的张海超,家里摆满了各种文件。他害怕哪一步错过了有效期就不可逆转,有时候是掰着指头算日子。

  7月26日是个转折点。

  “开胸验肺”事件经媒体报道后,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邀请河南省职业卫生专家进行分析、会诊,推翻先前的诊断,明确诊断张海超为“尘肺病Ⅲ期”。

  第二天凌晨两点,张海超接到了诊断书。

  等了两年的结果终于来了,家里人为他高兴。他没有,他想到的是质疑。

  做复诊或者是鉴定,应该是当事人来选的,为什么我还没选就有了结果。专家应该由当事人来抽取,为什么没有让我抽?

  结果对他是有利的。

  但是他说,他在乎的是职业病防治法上对他权利的规定。

  他不愿意特事特办。

  张海超的工伤鉴定7月26日交上去,下午结果就出来了。按照正常程序,是60个工作日以内。

  他体验到了什么叫被重视。提到这点,他厚厚的嘴唇有点上翘,脸上是嘲讽的笑容。

  曾经咬着牙争的一切,都变得唾手可得。

  在过去的两年,他知道别人用什么眼神看他。

  在农村,他这种抗争难免引来一些闲言碎语:鸡蛋碰石头,咋碰得过?

  还有人说他心眼小。他为了这病,没再挣过钱。村里人认为咋能不去挣钱呢?病了也要挣钱,要生活嘛。

  他也知道自己还能干些活。他说就是老想着,“我挣钱又咋样,这个病不治,挣了还不是个死”。在他脑子里,能长久活下去,才能心里彻底踏实。

  以前,他扛一大袋麦子,噔噔噔就能爬上房顶。

  现在,一小串穿在一起的玉米,他拿着走几步就喘得厉害。

  他不能闻烟味,不能进厨房。

  在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里,很多村民会学尘肺病患者喘不上气来的样子。

  “呼呼呼”,伴着像拉风箱的声音,人的腮帮子像青蛙的腮一样颤动。

  张海超害怕。他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觉得自己的肺好像越来越重,慢慢的,肺完全纤维化,变成两块砖头。

  他还不到30岁,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有一个残疾的姐姐。

  他也知道家里拖不起了。他给自己下的最后期限是今年年底,“年底没有结果,那就等死”。

  张海超的脾气变了。以前他内向而平和,和妻子没有吵过架。这两年,他会因为一点小事,突然向家人发火。每到这时候,家里没人说话。

  姐姐张海云说,没有人计较他的暴躁,“谁知道他能活多久”。

  疑惑

  张海超不明白,自己2007年体检时就被发现肺异常,为啥没人告诉他

  现在张海超说起求人借钱,眼睛一阵阵发红。

  他也有自己的骄傲。

  7月26日,他曾工作过的振东公司的副总刘大圈到了家里,让他有啥要求尽管提。

  张海超说,“你别跟我提钱,我跟你要一块钱,我也要知道,这一块钱是干啥使的。”

  他说,自己会等劳动能力鉴定出来,按照国家标准,再跟他谈赔偿。

  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到家里看他,问他的要求。

  他说,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

  “你说,新密防疫站2007年体检就发现我的肺异常,为啥不告诉我?我的体检结果去哪里了?”

  “有,就拿来。”

  “丢了,防疫站给我句话,丢了就丢了,我也认了。”

  新密市市长来他家里。

  在他上访的时候,曾经拿手机录音。被发现后,手机被抢走。

  其实在大衣里,他还藏了一个录音笔,所有的录音都存着。

  他对市长说了一句:那录音你们要不要听一听。

  如今,他想起两年来的苦,还是恨,还是想拗下去。但是他说,算了,政府把一切解决了,能活命了,其他的不重要了。

  他现在的日子大多是躺在床上。

  经常看着窗外,他说,“我这个年龄,正是干体力活最好的年龄”。

  他说,“在振东公司的时候,我的身体真棒”。

  粉尘

  2004年,张海超进了振东公司,破碎车间弥漫着硅石的粉末

  2004年,张海超被招到了振东公司。村子里和他一起去的还有七八个人。

  初中毕业后,他不再上学。现在提起来,他有点难为情,说自己学习不好。

  接触记者,他常常会问起记者的学历,然后羡慕地感叹一声。

  张海超说,很多记者都不相信他只上过初中。他的普通话很标准,标准得让人感觉有点书卷气。

  老寨村的村民对张海超的印象是,都觉得他老实,内向,“一家人都善良,本分”。

  对他的举动,村里人没有表现出惊异,“逼急了嘛”。

  初中毕业后,张海超在家里帮着种三亩地,父母的身体都不好。

  后来他跟着父亲到集市上卖鞋,经常三更半夜起床,心脏、气管都有毛病的父亲有点顶不住。

  张海超觉得自己应该拾起家里的担子了。

  2004年,振东可以开出七八百元的工资,而且从不拖欠。这是个好活路。

  当年9月到2005年初,他在破碎车间,后来又做压力机工,直到2007年10月因病辞职。

  矿上拉过去硅石要破碎成粉末,张海超的工作是要把几十公斤的硅石抱进破碎机。经过几个破碎机,硅石变成了直径一毫米的微粒,再由他们装进袋子里。

  硅石是粉黄色的,整个车间弥漫着硅石的粉末。雾蒙蒙的一片,两米内是无法见到人的,披披拂拂像是下粉尘雨。

  从早8点到晚8点,张海超就生活在这个环境里。

  他们戴有过滤纸口罩,白色的,一天洗一次,一个月换一个。他们吐出的痰都带有硅石的颜色,耳朵孔里是清不完的细尘。

  “这个活最苦最累最挣钱”,张海超说。

  他当时不知道职业病,更不知道尘肺。

  到2006年11月,村里的一位工友张喜才确诊了尘肺,他才知道有尘肺这回事。

  他没当回事。因为公司每年都有体检,他想,“我有毛病,公司体检还能不跟我说?”

  2007年5月,51岁的张喜才去世了,张海超还去帮忙埋了人。

  他不知道,当时他也已经有同样的病了。可是,公司一直没有跟他说。

  他总以为,自己年轻,这种病,不会得。

  群体

  张海超7位曾经的工友,天天到他家里等待希望,其中4位已经被确诊患上了尘肺

  想要开胸的,不止张海超一个人。

  在他所知的范围内,还有两个。

  张喜才死了,死于尘肺,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诊断是尘肺,但他没有做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需要本人到场,那个时候张喜才戴着呼吸机才能勉强呼吸,没办法到场。

  张喜才的儿子张会亭说,振东不承认张喜才是他们的员工。

  张喜才死的当天,家属去了厂里,“我们想着,人活着,是个无底洞,厂里不管,死了总好说一点”。

  和往常一样,他们连公司的门都没进去。

  律师建议家属尸检,开胸拿出肺里的切片。

  想了想,家里人觉得算了,好歹张喜才应该有个全尸。

  和他一样的还有曲梁乡园林村的村民侯松奎。妻子张云在他死后,要求尸检。她说,“我就要活个明白,看他是不是死于尘肺”,公婆不同意。

  最后,振东公司赔了两万块钱。据多个振东公司的工友说,之所以赔偿,是因为侯松奎是公司董事长的本家。

  张海超的家里,这几天来的除了记者,还有工友。

  有7位他曾经的工友,天天到他家里等待。他们沉默地坐在一旁,因为张海超的开胸,他们眼睛里是不能确定的希望。

  其中4位,在7月30日已经被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确认了尘肺。

  张海超给记者发的短信把这个名单重复了两遍:

  马建山:尘肺一期

  尚文革:尘肺三期

  王有才:尘肺三期

  高水武:尘肺三期

  他们曾经完全绝望,不再去找厂里,因为“人死了他们都不管”。他们也没有再找政府。

  “没有张海超这个,谁管我们?”

  张海超说,他之所以不希望自己的事情特事特办,就是因为他后面还有许多同样境地的人。

  “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一步步走,对他们才有借鉴意义”。

  关于未来,张海超没有想太多。他说自己活着,对家人就是种安慰。

  他在咨询赔偿问题时,问律师是一次性好还是分期好。

  他提了个问题,“如果分期,要是我怎么了,还行吗?”

  律师一脸疑惑,“什么你怎么了?”

  “就是如果我很快就死了,还会再给我父母和孩子钱吗?”

  2004年9月

  张海超在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打工,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工作,直到2007年10月他因病辞职

  2007年10月

  张海超感觉咳嗽、胸闷,此后经多家医院检查,诊断其患有尘肺病。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拒绝为其出具工作证明以供鉴定职业病。张海超多次上访,才被特批到职防所进行鉴定

  2009年5月25日

  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结果为“无尘肺0+期合并肺结核”

  2009年6月22日

  张海超主动要求“开胸验肺”

  2009年7月24日

  卫生部督导组介入

  2009年7月26日

  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再次诊断,确诊张海超为尘肺三期

  2009年7月28日

  郑州市委对市职业病防治所给予通报批评,停止所长李磊工作。新密市委对新密市卫生局给予通报批评,免去耿爱萍新密市卫生局副局长职务,责成有关部门立案查处振东公司

  2009年7月29日

  新密市纪委监察局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给予振东公司党总支书记侯振东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给予公司副总经理秦永彬开除党籍处分,建议公司董事会解除其职务。责成相关部门对振东公司罚款25万元(张寒)

(责任编辑:孟祥萍)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