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临沂两地市民齐助小杨凤:读书、生活我们管了

发布时间:2008-11-15 08:00 | 来源:2008年05月21日 09:43:20  成都晚报 | 查看:1749次

  2008年5月18日,成都晚报报道了来自汶川县漩口镇逸夫小学3年级学生杨凤的故事。昨(20)日,包括成都的蒋先生、临沂的贺双燕和吴庆兰女士,都表示要资助她。在记者的陪同下,蒋先生带着11岁的儿子来到省医院第一住院大楼,亲手把1000元现金交到杨凤的家人手中,并打算今后每月为其提供500元的生活和学习费用。而远在临沂的两位女士,也和杨凤家人取得联系,下一步将根据情况进行资助。

9岁女娃受重伤

  离婚父母丢工作照看她

  杨凤在这次地震中受伤严重,脑震荡、左腿骨折、右眼受伤……幸好老师和当地的村民把她从废墟里扒出来,60多岁爷爷和两位乡亲用了近两天时间,步行把她从漩口镇抬到成都治疗。爷爷在途中不慎伤了脚,到成都后却顾不上治疗,又回到漩口找杨凤的奶奶。

  两年前,杨凤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爸爸杨清田经常在外打临时工,小杨凤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杨清田在当地的一家铝厂做临时工,每月只有三四百元收入。妈妈刘健琴在拉萨打工,一年到头难得回老家看一次。地震当天,父亲杨清田正在新厂房里上班。“幸好是在新厂房,才捡了一条命。”杨清田说,等他跑出厂房后相对牢固的新房子才垮塌,而在老厂房的员工们不幸被全部埋在废墟里。现在,厂子没了,杨清田也失业了,杨凤的家庭完全失去了生活来源。

  母亲刘健琴在地震后三天,才与家人联系上,前天从拉萨坐飞机到成都。“路费就花了我几个月的工资。”刘健琴说,在拉萨,她帮人做饭、一个月只有几百块的收入,这次来成都看孩子,工作也丢了,“还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两地爱心资助:

  成都、临沂市民齐帮她

  昨日下午1时30分,成都的蒋先生提着一大包水果,带着11岁的儿子蒋涛,在记者的陪同下来到省医院第一住院大楼7楼,“儿子也想来看看这个小妹妹。”蒋先生说。

  看到病床上的杨凤比刚来的时候要好很多,眼睛上的淤青也消了不少,蒋先生和儿子都很开心。“妹妹,我是蒋涛,我们握个手吧。”蒋涛一见到这个小妹妹就主动上前伸出手,杨凤害羞地抬起手轻轻握了一下,还要妈妈刘健琴送了个可爱的小鸭子玩具给“哥哥”做见面礼。蒋涛特意剥了跟香蕉给杨凤。看到两个孩子这么融洽,蒋先生和杨凤的父母都很高兴,“以后就以哥哥妹妹相称了吧。”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蒋先生在临走前从兜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1000元现金,递到刘健琴的手上,“好好照顾孩子,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说一声就是了。”这时,刘健琴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蒋先生给杨凤父母留了自己的电话,并表示以后将每月为其提供500元的生活和学习费用。记者一再询问蒋先生的姓名,他都不愿意透露,“尽点微薄之力吧,能帮的就尽量帮。”蒋先生介绍,自己在西门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做点小本买卖,经济状况并不很富裕,但他觉得,能够帮到别人就尽量帮,这样心灵也会变得富裕。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临沂的市民贺双燕和吴庆兰女士到了沂蒙晚报社,同时表示希望一对一资助小杨凤。经过沟通,他们决定一起资助杨凤读书学习,直到她大学毕业。贺双燕随即拨通了杨凤爸爸的电话,尽管杨凤爸爸的方言她听不太懂,但得知孩子现在总是哭,她感到很心酸。她们一致决定,每月通过银行账号向小杨凤资助200到300元生活费。(成都晚报记者 杨方毅 黄海英 沂蒙晚报记者 靖海汀)

  (责任编辑:龙杜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