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生活不愁 还有结余去旅游(2图)

发布时间:2012-11-28 09:10 | 来源:南方日报 2012年11月28日 A04版 | 查看:708次

 
 
 
    社会力量试水社区综合养老的新举措——广州市天河区珠吉街养老院揭牌仪式举行,院里的老人们在开心的聊天。

    南方日报记者丁玎 摄
 
 
 
    CFP供图

  ■编者按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同时提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老百姓都有哪些期待?南方日报从今日起推出“我的2020——民心新期待”系列策划报道,从养老、就医、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讲述民心新期待,敬请垂注。

  ■百姓期待

  人物:从化市温泉镇宣星村村民刘健康

  期待:农民能拿养老金,做梦都想不到

  如今,68岁的刘健康再也不用天天下地干活了。自从去年缴费参加了新农保,每年7200元的养老保险金让他不用再借钱度日,除了不时种点蔬菜自给自足,刘健康不用再“看天吃饭”。用他的话说,自己“发梦都想不到,农民有养老金拿。”

  刘健康是从化市温泉镇宣星村村民,64岁的老伴早前经历两次大手术,常年卧病在床。尽管家里早已揭不开锅,得知可以参加新农保,刘健康还是一口气借了2万多参保。“感觉这个政策真的好,现在日常生活不用再借钱了,而且明年就能还清参保借的数。”说起现在的生活,刘健康眼里都含着笑。

  同刘健康一样,在温泉镇现已参保的28850人中,有5325人已经开始领取养老待遇。

  人物:从化市温泉镇周屋村村民周范荣

  期待:逐渐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我们一家四口都买了新农保。”在村干部下村宣讲新农保工作的第二天,温泉镇周屋村村民周范荣就给父亲、母亲、妻子和自己买了最高档每人34200元的养老保险。

  周范荣现年63岁,一头花白的头发,精神却十分矍铄。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现在家人全都享受到了新农保待遇,父亲去年离世后,三个人每月按时领取总共2000多元养老金,生活不愁,还有结余去旅游。

  “从今年7月份算起,我和老伴两人4个月出去玩了5次,北京、海南、香港、澳门、闸坡,远近都去了。”周范荣乐滋滋地说,以前主要靠着儿女补贴生活费,老两口时不时还会在附近寻些临时工干干,“给人搞卫生、割草,一天50块,什么都做,有人叫就去。”

  “现在不去咯,现在就在家安心带孙子,每月指着养老金过。”周范荣的老伴江艮清接过话头补充道。

  有了养老保险,周范荣一家的生活更有保障了。对于未来,周范荣希望能逐渐提高养老保障的水平,以应对不断高涨的物价,安度晚年。

  人物: 江门开平市冲间村村民许齐爱

  期待:希望政府再多些好政策

  65岁的许齐爱是江门开平市冲间村小组的村民,从2010年11月领取养老待遇至今,老人已存下了1000多元。

  “到现在还一分钱都没动过呢。”根据当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达到退休年龄的居民,不需要买养老保险,每月也可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许齐爱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攒下这笔钱。她说,参加新农保是儿子的主意,自己已经达到退休年龄,免费参保了每月就可以拿点钱。

  “参保要以户为单位,我们一家只有我儿子和我的户口在这里,就只有我俩需要参保。”许齐爱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目前她的儿子买的是每年500块钱的养老保险,“填完表格后,很快就领到钱了。每个月55元基础养老金,一年就有660元。”

  对于这笔钱,许齐爱感觉更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她同很多农民一样,“想不到自己老了还有养老金可以拿”,但她一直舍不得花,担心将来没收入了可以拿来应急,补贴生活。

  采访中,许齐爱一直用平缓的语调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这些在她看来的“免费的午餐”,她显得很知足。“以前没想过会有这么好的政策,会照顾到我们这些农村的老人,很感谢政府,希望政府再多些好政策,让我们过得更好。”

  ■话题纵深

  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迈进

  “老有所养”是中国百姓千百年来追求的幸福生活。2009年、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广东也由此展开了两项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短短3年间,广东即实现了上述两大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亦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来自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1950万人,其中领取养老待遇620万人,分别比去年底增长44%和30%。与2009年珠三角试点工作时200多万的参保人群相比,增长了9倍多。广东基本建立了“保基本、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在广大城镇、乡村构建起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为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广东各级政府、各地各部门近年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各种实施办法。

  与此同时,对农村重度残疾人、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体由财政代缴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通过资助一次性缴费的方式分三批将全省23万农村贫困老人都纳入新农保范围;并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

  终于,广东在3年间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而这还只是历史性的第一步,接下来,如何从制度全覆盖过渡到人群全覆盖,如何从“广覆盖”的普惠型保障体系向“高水平”的保障体系迈进。

  据了解,目前广东正在加快研究制定城镇居保、新农保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转换办法,努力提高社会养老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参保人的利益为宗旨,广东正朝着“老有所养”的目标快速迈进。

  ■微愿望

  @麦子:元芳,你有木有感觉,养老保险一年涨几次!希望以后能安稳看病养老~

  @style陆:估计不久的将来,从食品到儿童到教育到医疗到养老,法律终有一日会完善的,希望能赶得上那波!

  @SQ_sh:如果一位50岁的市民希望马上退休,并在退休后保持每月不低于3000元的购买力,那么,按照通胀率为3%、平均寿命为80岁来算,至少需要准备179万元。而如果一位80后想在60岁时退休,并在退休后保持每月不低于3000元的购买力,按照通胀率为3%、平均寿命为80岁来算,则需要准备251万元养老金。压力山大啊。希望政府出台些政策让我们老了能安享晚年。

  @蓝紫:老有所依,在中国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城乡二元化差异和服务行业不同,使许多低收入群体的晚年格外凄凉,有的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套非常完善的养老体系,即使是低收入者,晚年也能过得更加无忧。多么希望我们也有这么完善的养老体系。

  ■专家建言

  今年9月,广东提前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在探索中走在了全国前列。然而对于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老有所养”,我们的距离还有多远?

   事实上,除了养老保险,“老有所养”还包含着延迟退休年龄、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下社会化养老等一系列问题。那么,延迟退休年龄是否更有利于“老有所养”?社会化养老又该怎么进行?对此,南方日报特邀广东社科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员郑梓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社保研究所所长岳经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养老保险▶▷既要“广覆盖”,也要“高水平”

  南方日报: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让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目前距离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老有所养”的目标还有多大差距?广东今年9月底已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全覆盖,未来还可以怎么做?

   郑梓桢:总的来说,“老有所养”的目标还远没有达到,这一方面体现在覆盖面上,农民的养老保障还是个大问题,城镇职工、居民的养老覆盖面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是养老保障的水平问题,我们过去的出发点倾向于广覆盖、低水平,这就意味着即使覆盖面显著扩大,如何提升保障水平也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对于广东来说,现在我们的养老保险探索相对走在全国的前列,但离100%的保障还有很大距离,农民养老、养老水平提升这些问题也同样是我们未来应该关注的重点。

  岳经纶:从制度来讲,我们现在是有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城镇居民有了基本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村有了新农保,我们的养老保障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动态角度看,流动人口、农村养老等都需要完善和加强。比如说对于流动人口,过去的养老主要是以户籍地为基础,那么如果他们在户籍地没有参保、新的地区又不能接纳他们,这些人的保障就会成问题。广东是流动人口大省,所以养老的制度保障、地区整合以及转移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延迟退休▶▷谨慎推行渐进式改革

  南方日报:近日,部分地区微调了社保制度,天津提出从16周岁开始,提早缴交养老保险的年龄,被指变相延迟退休,江苏、安徽、山东等地也陆续试点相关政策,而前段时间人社部提出延迟退休年龄的说法也在全社会引起广泛争议。延迟退休是否真的有利于“老有所养”?

  郑梓桢: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讲,延长退休确实能使整个社会养老金的收入高水平年份增多,从账面上来讲有助于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但是要考虑这种做法对于个体的冲击和影响。

  岳经纶:延迟退休确实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同时这种做法也符合全球趋势,加之我们现在还要考虑养老金的收支平衡问题,所以可以渐进、谨慎地推行相关的改革。但是16岁开始缴纳就完全没有必要,现在的收支不平衡很大一个原因是制度转轨的历史欠债,过去许多没有缴纳养老金的人现在到了领取的时间,增加了资金压力。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从财政角度去思考,尤其是现在我们的财政状况比较好,政府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林江:现在不少的政策属于试水性质,我认为政府更多的还在观察阶段,不会急于出台相关政策。探讨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衡量人口红利是否真的已结束,如果是确实可以渐进式改革;但如果不是,在就业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时候,延迟退休就会影响年轻人的“上位”。但即使要改革,也要避免一刀切,对于知识密集型的领域,一些人60岁退休可能确实可惜,但是对于劳动密集型领域延迟退休就不合适,对城市高工资的人延长可以,但农村低收入的人延长就不好。

  社会化养老▶▷家庭政府商业机构共同推进

  南方日报: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目前广东全省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全省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72万,占总户籍人口的12.6%。然而广东一直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只是补充,随着家庭照料功能弱化,空巢、失能老人增多,如何解决社会化养老的问题?

  郑梓桢:鉴于当前国家的经济能力,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要采取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其它养老方式相结合的做法,但是居家养老不等于国家、社会不管,社区要作为辅助条件提供一些服务,将服务送到家。

  岳经纶:我一直认为社会保障有两大块,一个是“硬”的经济保障,一个是“软”的服务提供,过去我们过分看重经济忽视了服务。从保障的内容来讲,政府考虑的重点不是居家养老,而是如何做好社区层面和机构养老,比如建立老人中心提供老人需要文娱设施、日托服务、餐饮服务等,给家庭养老提供支持。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在做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就提供了不少爱老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做得好的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等财政支持有力的地区,对于其它地区加强财政扶持做好社区养老是政府应该重点考虑的。

  林江: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家庭养老在一段时期内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与商业机构开展合作也是一种选择。针对现在一些经济能力较好,但子女照料精力有限,老人又在有吃有住的基础上想要过得更开心的群体,一些商业机构建立了相关的社区,为老人提供住宿、医疗护理、适合老人的康乐活动等服务,这可以成为一些家庭的选择。对于儿女无法承担赡养义务的甚至是孤寡老人,政府需要负起相关责任,及时有效启动保障、救济服务,只有家庭、商业、政府三者结合才能做好社会养老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 刘熠 实习生 张天赦 通讯员 粤仁宣

  策划统筹:贾肖明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