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投递员17年来义务送包裹存取款感动乡里(2图)

发布时间:2012-11-20 07:52 |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2012年11月18日05:39 | 查看:1228次

菏泽乡村女投递员杨春华义务为乡亲送包裹存取款,真情善行感动乡里

几乎每天,杨春华都要带着几个乡亲的身份证、银行卡和存折,帮乡亲们存取款。 

 杨春华用笔记本记录下段道内几乎所有住户的电话和信息。

  ▲◤文/片 本报记者 张歆然

  17年,29个行政村,菏泽市鄄城县邮政局旧城邮电支局女投递员杨春华,每天100多里地的邮路,走遍了段道内的7143户人家,服务着2.5万人。17年里,她用笔记本记下了每一户人家的基本信息,一共走了60多万里邮路。她义务帮助老人们送包裹、送汇款,存款和取款,甚至从集市上购买东西。“乡亲们对我很信任,我不敢说百分之百,起码帮助百分之八十的人取过款。”杨春华说。

  她风雨无阻每天奔波几十公里

  杨春华的丈夫曾经也是一名乡村投递员,一身墨绿色的工作服,每天和乡亲们打交道,让杨春华很是羡慕。1995年,29岁的杨春华经过努力,终于走进了旧城镇邮电支局,成为一名女投递员。

  一开始,杨春华不知道村庄的位置,也不知道段道如何划分,更不知道报刊如何发放,再加上每天几十公斤重的报刊、邮件,需要奔波几十公里才能送完,这对她来说,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种考验。邮局要求投递员8点上班,但她早上一起来,连早饭也不吃,7点多就出门开始投递,这个习惯,她坚持了17年。

  2000年,当时葛庄乡与旧城镇合并,原属葛庄乡的王楼村的邮政投递也自然划入了旧城镇投递网。“唉,镇上这么远,我怎么去取啊?”也就是这一年,因王楼村王圣才老人的一声叹息,杨春华风雨无阻,义务为老人捎包裹12年。不仅如此,只要在她负责的段道内,能帮着捎带的就都帮着捎带。“反正我都要跑这一趟,何必再让乡亲们跑一趟?”杨春华说。

  17年付出赢得乡亲们的信任

  杨春华告诉记者,在她所负责邮政投递的所有行政村里,起码有百分之八十的住户把身份证、银行卡和密码交付给她,让她帮忙取钱。

  “乡亲们都是最实在的人,你敬人一尺,人家会敬你一丈。”杨春华说,起初别人对她也不信任,初做投递员时,有位老人因为邮局太远身体不便,想让杨春华帮他把汇款取出来,但犹豫再三,杨春华明白老人的顾虑,立即从兜里掏出钱交到老人手上,“我先把钱给您,再去帮您取,这下您该放心了吧。”

  就这样,没有哪天杨春华的身上不装着几个身份证、几张汇款单,后来储蓄卡慢慢时兴,村民们也都放心地将密码告诉她。按照规定,无论是包裹还是汇款,都应由本人亲自来取,而支局为杨春华开通了“绿色通道”。

  旧城镇周桥村是杨春华往返邮局的必经之路,全村人口3000多人。2008年,该村70多岁的周方钦对过路的杨春华说:“我看你整天到处跑着送报,也给我订份吧。”杨春华答应了,并每天按时给老人送报,这个时候杨春华并不知道老人是在试探她。杨春华的不辞辛苦打动了老人,一段时间以后,周方钦老人专门找到村干部,又找到支局长,要求把周桥村划给杨春华投递。“现在老人的眼睛看字也看不太清楚了,我就劝他别再订报了,但他坚持要订,还订了些杂志,就是想支持咱的工作。”

  邮路上的事就是她的家事

  “每当在投递的路上,车子出了故障,我也会急会生气,觉得工作辛苦,但一到了村子里和乡亲们热闹起来,所有的烦恼都忘了。”杨春华说,每当车子出了故障,总有路过的乡亲把自己的车子借给她骑,“乡亲们都觉得我的事更‘当紧’。”杨春华一共有两辆电动车,每天上午、下午轮换着骑、充电,“一辆车子的电根本撑不下来一天的路程。”

  熟悉和信任早已让杨春华和乡亲们亲得像一家人,她的四个笔记本写满了用户们的电话,“一开始也记一些他们的家庭情况,慢慢地就全记脑子里了,每个月几号帮哪位老人取工资,他们的子女一般什么时候会寄东西来,到时候就能想起来。”

  而乡亲们的关心,也让杨春华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杨春华负责的区域内,从董庄村至东周楼村是一段极窄的小路,两边是砖窑,每逢阴天下雨,杨春华就要绕道七八里路去东周楼村,也总有乡亲们对她说,以后下雨天就不用送了,过几天再送来也行。“那咋行,您订的是《齐鲁晚报》,我晚几天再送不就成《齐鲁周报》了?”杨春华开玩笑说。

  现在,无论杨春华走到哪里,都有乡亲们嘘寒问暖,端茶送水。“他们也常跟我开玩笑说,见你的次数比见我们村里人还多哩,你都把我们家门槛给踏烂啦。”杨春华说,她把邮路当做家,一路上遇到的事就全是她的家事。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17年投递路上甘为乡亲“跑腿”》)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