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小偷”成长于什么样的社会土壤

发布时间:2012-10-05 17:01 | 来源:红网 2012/9/22 0:02:47 | 查看:1107次

  9月16日,杭州警方抓获了一名小偷,从他身上发现了不少励志字条,例如“坚持目标”、“今年目标25万”、“脸皮厚是永久的财富!”、“你必须要有钱回家!”。小偷表示,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变得勇敢、能干,偷到更多的钱,实现梦想。(9月21日《都市快报》)

  这是一个苦命的小偷——年仅九岁的时候被烟花严重烧伤,容貌几乎全毁,手的功能也受到影响,“只能干杂活”。这是一个有孝心的小偷——虽然“和父母哥哥也没什么话说”,但当母亲生病之后,他选择了“辞职回家照顾母亲”。这是一个生活节俭的小偷——他在小字条上告诫自己要“节约每一分钱”。这还是一个与常人一样对生活有着梦想的小偷——他想给自己植发、整容,并且要“讨个老婆”。这也说明,他本质上是一个胆小、谨慎而善良的人。是生活的不幸、工作的不顺在逐渐扭曲他的心灵——他希望通过非法途径来迅速获取财富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存在。

  但是,他却是一个小偷,虽然他很有孝心、很励志,但他毕竟是一个为人所不齿的小偷,因为他的所有的梦想都需要通过偷窃更多的钱来实现。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去实践的。虽然从今年三月份以来,他偷窃的现金、手机等财物加起来也只有2000多元,但随着技术的长进和成熟,加上25万偷窃目标的激励作用,就像《格言联璧》上的一段话所说的那样,“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假以时日,他的社会破坏力恐怕也不容小觑。

  一个聪明、励志的人,却偏偏是一个小偷。这多少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也很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话。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却是,为什么这么一个聪明、励志的人,却偏偏是一个小偷呢?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他成为了一个小偷呢?

  很显然,他没有什么“师承”关系,没有拜过师学过艺,而完全是一个“自学成才”,甚至只能说是尚未“成才”的小偷。而且,以他的节俭、孝心和励志,如果没有幼年时的意外造成的伤害所带来的不便的话,他的人生应该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而且,他确实曾试图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一份收入。

  小偷是可恨的,但这个小偷在可恨之余,却又让人感到可惜和可怜。这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在对待伤残人员的问题上,总体上而言缺少足够的宽容、包容和善待。他们中的很多人一直生活在别人的歧视之中,虽然他们都有着融入主流人群的强烈愿望,但主流人群与他们之间却似乎存在着无法消融的隔阂。这种歧视和隔阂,很容易将其推向主流人群的对立面,使其励志上进的心误入歧途。

  消除这些问题,除了政府有关部门为伤残人士的生活、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外,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建立起宽容对待伤残人士的意识,少一些歧视,多一些沟通,才能避免将其推向某个极端的对立面。

  [稿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