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名企业家资助40余贫困生 拒透露姓名及企业(图)

发布时间:2012-09-08 10:16 | 来源:燕赵都市报 第2012年09月07期 | 查看:1272次

受助女生与企业家

  他们是“富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隐身“幕后”,他们将资助贫困生当作了自己的另外一种生活“富人”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担当,寻找到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日前,泊头绿色助学NGO组织在沧州举行了受助女生的大聚会。这是一场交织着爱与温暖、激情与眼泪的动人聚会。由于这次聚会,记者再一 次对这个爱心助学组织的“幕后”资助者们产生了兴趣:对于这些经过多年打拼,各自拥有着一份别人羡慕事业的“老板”们来说,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甘心“只拿钱,不露名”,开着价值一百多万的豪车行驶在泥泞的村路上对贫困生逐户走访?而令记者惊奇的是,因为房间不够,聚会第一天中午时四五位“老板”与这个团队的执行人李先生挤在一间屋里,其中一位老板脱鞋躺在床边休息,而他的一只袜子上竟然露着脚趾头。记者了解到,这位“老板”今年掏的助学款是1.5万元。在网络上“逢富必骂”的语境中,让我们走近这样一个团队。

  本报驻沧州记者李家伟 文/图

  低调的“富人”

  2010年春节前后,泊头人李先生和当地一位企业家闲谈时提到现在有些贫困大学生需要得到帮助。由于这一次闲谈,二人产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何不动员、组织身边的几位朋友,大家组成一个“小团队”,“能帮一个也好啊!”

  这个团队就是泊头绿色助学NGO组织。从开始时的4位企业家“扩容”到现在的14位企业家和一位沧州市的“上班族”。他们一共资助了43名贫困大学女生和一名初中生。更重要的是,团队仍将继续运行,将来会有更多贫困生得到帮助。

  李先生介绍说,这个爱心团队里的企业家都是泊头当地人,企业也多在本地。这些企业以除尘环保设备、铸造、建筑租赁为主。在这些企业家中,有两位曾经获得过泊头的“市长特别奖”。企业规模最大的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最小的也有几百万元,还有的企业是沧州市龙头企业,当地的利税大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企业家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用咱老百姓的标准来评判的话,他们是“富人”。

  但李先生又告诉记者,和我们平时在网络上看到的那些跟“富人”有关的新闻不同,这个爱心团队里的企业家们平时的生活并不奢华。除了因为经营需要他们的汽车一般都比较“豪华”外,吃、穿、用并不是一掷千金,更别提挥霍了。团队中有一位老板因为天天都在工地上守着,所以养成了不穿袜子的习惯,出门办事前需要特意穿上一双袜子。另一位老板说,即使到现在,他在买东西时仍旧会在心里算算账,“看是买包子合适还是买烧饼合适”。还有一位老板,为了买一块表竟然跑了三次商场,去一次下不了决心,去一次下不了决心,最后一咬牙买下了。

  即便现在成立了这个爱心团队,这些企业家们仍严格执行着一条“纪律”,那就是不向媒体透露自己的姓名及企业名称。记者曾多次参与这个团队的活动,与多名企业家有过接触,但至今也不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隐身“幕后”,他们将资助贫困生当作了自己的另外一种生活,另外一项事业。

  记者曾不止一次跟随这个团队成员入村走访。第一次是企业家贾先生开着自己的车,当时路很难走。那是一辆豪华车,记者纳闷:怎么不换辆“次”点儿的呢?同在车上的李先生回答说,这些企业家都很重视每年的贫困生走访,都是开最好的车来。

  根据这个团队的规定,最早加入团队的那4位企业家当年捐款5000元,以后每年递增5000元,至2万元封顶。其他企业家最少每年捐款2000元,如果是“一对一”帮扶,必须完成受助生的四年学业。李先生说,其实对于这些企业家们来说,最大的付出不是人们看得见的那些钞票,而是时间、精力和情感。这些人都很忙,甚至有的老板说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但他们坚持亲自入户走访,将企业的经营先放到一边。面对着贫困生,看到有些孩子家中的困境,不止一位企业家曾经泪洒当场。他们不仅自己投入其中,有的还动员起自己的妻子加入团队成为志愿者。

  而这样的一幕幕也深深印在了受助女生高圆(化名)的心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如今已经读大三的大学生坦言,她从小生活在农村,没见过什么“有钱人”,只是在电视节目里看到过一些,不过这些人留给她的印象并不好。但这些开着豪车走泥路的“富人”叔叔们来到家中探访时,她被深深感动了。她说,当时全家人正为钱发愁,这些帮助“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创业史”写满艰辛

  日前,在保证不透露姓名及企业名称的前提下,记者与这个团队中的多名企业家进行了沟通,从而了解到在这些“富人”外表下更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企业家刘先生当年是“跑业务的”。他说,那是1989年左右的事了,他外出跑业务,从泊头辗转至山西阳泉等多地,一共10天的时间里,连坐车带吃饭、住宿,一共花了60块钱。这个“记录”让他至今仍然感觉骄傲:我要是跑成一单业务,就吃饭。挣不来钱,我就不吃饭。

  企业家郭先生当年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小的门市,需要去石家庄进货。于是,他便挤一辆晚上出发的车。到了石家庄是早晨6点多,哪儿也没开门。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冻得受不了。有一次实在冻坏了,情急之下看到正好路边有一堆环卫工人扫起的垃圾,于是他就点着了,烤烤火。

  还有一位同样姓郭的老板,今年还不到30岁。但他仍旧记得小时候自己穿的鞋露着脚趾头。而贾先生呢,说起来则感慨万千,当年他和妻子在北京摆地摊,吃了不少苦。再问,这些企业家还有当年开拖拉机拉砖的,当建筑工人的,卖羊肉片的……虽然有两位创业时得到过父亲的帮助,但他们也都在那基础之上将事业做大了不知多少倍。

  这样的艰苦经历深深烙印在他们的生命中,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曾经有人问这个团队中的一位老板,你们为什么只资助贫困女生呢?那位当年靠自己双手打拼出来的企业家毫不犹豫地回答:大小伙子难不倒!

  在受助生高圆眼里,这些默默付出的热心人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的行为不仅给了她自信和勇气,更激励了她:要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像他们一样无私奉献的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富人”说“富人”

  “现在人们为什么‘仇富’?其实不是眼红别人有钱,而是有些人一旦手里有俩钱就‘烧’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光明正大挣钱、老老实实过日子,谁也不会说你,可现在确实有些有钱人做的那些事让人看不上”……在采访中,这个团队中不止一位企业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企业家刘先生对记者说,他发现新闻里“富人出事大多数是因为车”,比如开着好车欺负人啦、撞了人还挺横啦什么的。在“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后,他专门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开了一个“小会”,嘱咐他们要在这方面多多注意。让他欣慰的是,大儿子有回开车时与一辆摩托车发生了事故,事故不大,大儿子急忙下车送对方去医院,又掏出2000块钱让“先花着”。结果对方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坚称发生事故是因为他的责任,推辞不收……刘先生感慨地说,多数人还是“要脸要面”的,你尊重他、维护他,人家也会有一说一,按道理来。

  “我们算是‘富人’吗?”,一位企业家对此有些不确定。他说,什么叫有钱,什么叫没钱?这个好像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来衡量。另外,他们每个人都承担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也在经受着种种外人所不知道的难处甚至是痛苦。但不管怎样,每当走进一个贫困家庭时他还是会想:再怎么说我现在也比这家条件好,能帮就帮一把吧。

  在沧州当地很有影响力的“博爱人生爱心社”负责人“工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企业家的行为让他佩服、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实现“财务自由”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这些人是每天为了逐利而费尽心思,还是去“休闲娱乐”?这些能得到真正的心灵上的满足吗?他认为,只有付出才会有快乐。像他所在的爱心团队就是一个“草根团队”,成员都是普通人,但却在各自能力范围之内“付出着、快乐着”,他说,真正的快乐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富起来怎么办”?

  对于这个团队来说,不是想加入就能加入的。李先生说,这个团队有着严格的规定,除了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入的企业家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还是企业家的私生活,都要有着良好的社会评价。走访必须亲自去,不得与受助生有接触——— 这是企业家们自发形成的规矩,为的是不让孩子们知道是谁掏的钱,只记住一份温暖就够了。团队里定期都会开会研究出现的新问题,听取执行人李先生的总结。他们还提前声明,本团队不为加入者提供任何与慈善无关的“方便”。“我们是互相感动”,李先生说,这些企业家们的行为让他一次次感动。而他有一次去天津看望一位贫困生,自己三顿饭只花了14块钱。企业家们数次提出要提供一部分活动经费,但都被他拒绝了:“这个团队中的每一分钱,都必须花到孩子们身上”。

  李先生认为,对于当下的社会而言,这个团队最大的贡献不是资助了43名贫困生,而是提供了一种可以复制的“可能性”。他说,现在社会上弥漫着谩骂和指责,所以要多些理解与融合,少些隔绝与撕裂。他们这个团队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了人人都有一份善念,只要有机会,人们还是愿意去为他人奉献的。这个团队中的企业家们也为所有的“富人”们提供了一种参考,那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在担当与奉献中寻找到另一种生活,寻找到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沧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付红妹说,这些投身公益事业的“富人”们回答了一个“富起来怎么办”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孔子说“富而好学,富而好礼”,但有些人富而好利,富而好奢,沉溺在物质的享乐之中,从而失去了心灵的方向。这个团队做出了一种导向,在回馈社会、奉献爱心中得到一种满足,得到一种价值的实现。她说,一个社会只有出现一批不把逐利作为人生最高理想的人,这个社会才能真正由富裕走向高尚。她认为,媒体也应该多传达这样的信息,让人们在沟通中实现理解。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富人”的另一种生活》)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