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夫妻6年间收养10名孤儿(2图)

发布时间:2012-02-27 07:30 | 来源:新文化报 2012-02-20 第A08版 | 查看:1670次

王艳春抱着患有脑瘫的孩子,指导其他孩子写作业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 王国彬 摄

 孩子们的寝室被子叠得整整齐齐

  6年来,夫妻花费几十万元开办儿童福利院,先后收养10个孩子,管吃、管住,还请老师管教育,他们这么做只因“看不得孩子受苦”。他们是白城市鹤翔儿童福利院的冯宝金、王艳春夫妇。

  2月19日10时许,记者来到鹤翔儿童福利院。生活老师在剁肉,准备中午包包子。王艳春正在照顾患有脑瘫的五宝,六宝冯瀚蹲在王艳春身旁,逗哥哥高兴,其他7个孩子都去课外辅导班学习去了(冯宝金收养的10个孩子当中,其中一个因病夭折)。

  感人

  看不得孩子受苦 开办福利院

  王艳春说,丈夫冯宝金从小家境贫寒,母亲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全家5口人全靠他父亲一个人干活养家,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冯宝金作为家里的老大,很小就学会了帮家里干活,捡煤球、废品换钱贴补家用。后来丈夫做起了基建工程,和朋友开了一家屠宰加工厂,经济条件慢慢好起来。

  生活好了,因为“看不得孩子受苦”,冯宝金看到无依无靠的孤儿就想带到家里抚养。夫妻一商量,决定开办一家儿童福利院,收养那些孤儿、弃婴、无人抚养的孩子。

  2006年9月18日,儿童福利院在洮北区郊区成立,当天收养了一名8岁男孩。第二天,王艳春就联系学校,将孩子送去上学。“有的孩子来时没姓名,有的连生日也不知道。我们决定没姓名的孩子就姓冯,重新起名字。他们哪天来到福利院,哪天就是他们生日,过生日时买蛋糕庆祝。”王艳春说。

  温馨

  孩子说,好好学习报答爸妈

  让她最心疼的是5岁的冯瀚。2007年春天,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小冯瀚被遗弃在白城市一家医院,她将他抱回去后,天天陪在身边,买好奶粉、找保姆照顾,“这孩子从小长得就小,希望他长得壮实点,就给他起名叫冯瀚。”王艳春说。

  听说到自己,小冯瀚就跑到王艳春身边,“妈妈,妈妈”叫个不停,边叫边撒娇,她两手捧着小冯瀚的脸往怀里抱,“有很多人想领养他,我都没同意,舍不得,从小养到现在,跟自己亲生的一样。”她说。

  这时,6个上辅导班的孩子回来了,几分钟后都坐到课桌前,在老师的辅导下写起了作业。“我们一共请了3个老师,负责做饭、洗衣、辅导功课。”王艳春说,另一个没回来的是去学画画了,只要孩子有这方面的爱好,就供他。

  为加强管理,生活老师教会每个孩子叠被、穿衣服,自己洗袜子。“每天都有人值日,自己的薄衣服自己洗,被子自己叠。”生活老师尤淑丽说,主要是培养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经常教育他们要好好做人,做个诚实的孩子。”王艳春笑着说。

  12岁的冯旭4年前来到福利院,他说,自己以前没过过生日,对父母也没印象了。只记得住过很多亲属的家里,但在福利院的生活是最好的。“现在的爸爸妈妈(指冯宝金和王艳春)对我很好,这里就是我家,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他们。”冯旭说。

  幸福

  看孩子吃得香,一身疲劳没了

  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2011年,夫妻俩在白城市里买了一套大楼房。现在每天午饭和晚饭,两人就到福利院和孩子一起吃饭,“一顿饭4个菜,一周得一袋大米,还要经常吃些面食和粗粮。”王艳春说,孩子的衣服是需要时就给买,药品、学习用品都批发。现在福利院有3名老师,最多时有5位。9个孩子一年的吃喝、学习费用加上房子的费用,最少得15万元。

  现在,最让王艳春担心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孩子的健康,另一件是孩子的学习。“一生病,就得有人照顾,有时把我亲属都找来照顾孩子。学习不好,等他们长大了,生存是个问题。”王艳春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看着孩子吃得那么香,一身的疲劳没了,心里有着那种说不出的幸福。本报记者  王国彬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