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大学生村官用心做好“网络发言人”

发布时间:2012-01-07 15:0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1-06 | 查看:3980次

  网络上一些由不明真相的群众制造的、以讹传讹的“谣言”,有时不仅令人感到“头疼”,还会让人“气恼不已”。

  江苏省姜堰市兴泰镇2008年引进的首名大学生村官、现任甸址村党总支副书记的杭锦,就曾被一位网友的胡乱揣测着实“气着了”。

  那一次,甸址村好不容易招商引资请进一家生产不锈钢标准件的企业,征地10亩,每亩每年给村民补偿1600元。原本是桩大好事儿,却不成想有人在网上发帖,把自家农作物产量降低归结到“企业造成环境污染”。更可气的是,网友还由此联想到“基层政府不问事、官员贪污腐败”上。

  有些话说得令人村官小杭“心寒”,“说村里、镇上一大批贪官,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小杭是了解情况的,为了招徕投资、发展工业,他和其他村干部、镇领导没少费心思,“请人来投资是要千方百计服务好的,哪里能贪污什么?”

  2009年那会儿,兴泰镇尚未建立大学生村官网络“民情发言人”制度,从这件让人“实在看不下去”的“网事”着手,小杭带头先做起了“发言人”,“环境污染是一码事,贪腐又是另一桩事。针对前者,村里会请上级环保部门派专人进行监测,确有污染的话会进行统一赔偿;针对后者,没有确实证据请网友不要在网络上乱说”。

  后经环保局监测,“污染”一说查无实据。这一事件,给兴泰镇组织科、镇团委提了个醒儿,由此启动大学生村官网络“民情发言人”制度,要求全镇各村村官24个小时内回应网友针对本村的各类质疑。

  网络“发言人”窍门——拍照为证、村务公开

  多年“发言人”当下来,杭锦渐渐养成了上哪儿都要“拍照为证”的习惯。村西粮库附近有人乱倒垃圾,经路过“驴友”拍照上网后,村里落实专人负责治理,清扫干净后小杭定期拍照上传回复网友;村幼儿园门前道路多年失修,经网友反映,小杭分别拍了“改造前”和“改造后”两组图片上传,以示重视。

  “网上都讲究‘有图有真相’,发言人也得跟上网友的节奏。”杭锦给2010年新来的大学生村官、薛何村党总支副书记徐友成传授经验。

  一次,网友发帖质疑薛何村某工业项目落户事宜,矛头直指较为敏感的“国家基本农田制度”,“村里批给某工厂的二三十亩地,占用了基本农田,镇政府、国土局一定没有正式批文。”

  村官小徐直呼“冤枉”,“这块地不是基本农田,征用没有问题。镇政府和国土局的批文我都见过,根本不是网友说的那样。”

  小徐“初来乍到”,只是以“发言人”的身份在网上澄清了一下这件事儿,并未上传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当时压根儿就没想到要上传批文图片,后来跟杭锦请教,他教我的。”

  尽管杭锦经验丰富,但有时也免不了被自己崇尚的信息公开给“困住”。

  比如村里的“为民办实事”工程,过去的做法是,仅在村部张贴全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告,临到年末,万一个别内容没能兑现,村里给老百姓打个招呼也就敷衍过去了;而现在,杭锦把全年拟为村民办的实事悉数公布到网络上,同时公布各项目负责人电话。

  问题随之而来。有个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过年回家时,发现自家门前还是一条泥泞不堪的土路,上网发帖,配图一张,“今年的‘为民办实事’工程不是有一项‘全村铺设水泥硬质道路’吗?都要过年了,看看我家门前的路,为啥还是泥泞不堪?”

  这可难住了村里,“水泥路”工程经费尚未全额拨付,一些路段只修缮了部分,眼下临近年关,财政所也在忙着结账,上哪儿弄钱去?

  为了解决“网络质疑”这一“燃眉之急”,杭锦和村干部们不得不豁出去拉拢村里的企业家,“请他们吃顿饭、陪个笑脸,让他们出钱修路,再以企业名字命名新修的路。”

  村干部们商量好,等“水泥路”余款到了,这笔钱将被用来补贴明年的“路灯亮化”工程。

  网友态度“大转弯”——从“骂政府”到“捧政府”

  西陈庄村村民、网友陈晓(化名)如今对待镇政府干部、村干部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因为“秸秆禁烧”一事在西祠胡同论坛“今日姜堰”板块发牢骚,扬言要在凌晨3点烧秸秆,“看村里能拿我怎么办。”

  而如今,大学生村官、西陈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杭艳在论坛上发的一些“宣传帖”,比如“红歌大赛”、“家庭才艺大赛”等活动宣传图片,他都会积极跟帖、捧帖——“村里有那么好的活动,下次我也要报名参加”,“咱们的乡镇、村干部都还是不错的”,“民情发言人表现不错”等。

  谁也想象不到,如今这个处处“捧政府”的网友,在那时的“秸秆禁烧”事件中曾“处处与政府作对”。

  西陈庄村位于姜堰市与兴化市交界处。夏秋季节,西陈庄的村民因为“秸秆禁烧”政策不得不用复杂、费劲的方式处理秸秆,以保全空气质量;而就在一河之隔的对岸农村,常常飘来阵阵难闻的、焚烧秸秆产生的怪味儿。

  村民陈晓不服气了,“凭什么我们辛辛苦苦收拾秸秆,他们就可以轻松烧秸秆?我们好不容易保全下来的空气质量,被他们制造的污染给破坏?”

  屋漏偏逢连夜雨。村民原本就为了“干活儿轻松、环境保全两头无着”心里堵得慌,偏偏“秸秆禁烧”补贴款(每亩地50元)迟迟发放不下来。村民们不干了,陈晓带头决定“闹一闹”,“你不让烧,我偏烧。”

  “民情发言人”杭艳看到了网帖,当即回复,并请其他村的“民情发言人”一起帮着“敲边鼓”,“大家先别急,事情还没弄清楚,我保证,6个小时内调查清楚给大家明确答复。”

  赶在下班前,她拿着打印下来的网帖,跑到乡镇农经站帮村民“讨说法”。对方连连道歉,“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这次资金到位较迟,钱已经来了,正准备分配。请网友、村民一定谅解,实在对不住大家。”

  杭艳当时就松了口气,她心里明白,每亩50元的补贴对于村民来说其实根本算不上“大钱”,村民之所以群起愤慨,主要是因为“气不过”,想要一个说法而已。就拿在网上“闹得最凶”的陈晓来说,根据他发帖的蛛丝马迹,杭艳大概能猜到是哪个村民,“他家条件不错,爱人是老师,他自己也有稳定工作,根本不在乎这些钱,主要为讨一个解释。”

  既然有了“说法”,主管部门也主动道歉了,杭艳把协调经过往网上一放,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就平息了,“这种事情,官方主动出击不仅能及时化解矛盾,还能赢得好评。”不到一个月,“秸秆禁烧”补贴款就发到了村民手里。

  “小村官”找到机会介入农村“核心”工作

  对于进村不久的“新村官”而言,网络“民情发言人”工作能帮助其尽快介入农村“核心”工作。

  如果不是当了“发言人”,大学生村官、三里泽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小月至今仍可能常常跟在老村支书身后,处理群众矛盾时,只能在边上附和两声。

  现在,她每天提前半个小时上班,到西祠胡同、泰无聊两个论坛及时收集与三里泽村有关的帖子,并自行安排回复,几乎天天都要向村书记汇报“网络民意”。

  她的“民情”记录本上,已经记录了二三十条相关信息,所有帖子均已回复,网友反映的大部分问题直接通过村里解决,约10条涉及修路征地、拆迁、文化遗址开发的“大问题”已通过上报乡镇解决。

  小月自主处理的几桩“矛盾”令村书记刮目相看。

  一次,论坛上出现了一则名为《村干部强收村民财物》的帖子,网友“控诉”三里泽村村干部私自处理村民家的“财物”,所谓“财物”即为村民摆放在村民活动广场的稻草堆和其他杂物。

  事情还闹到了“市长信箱”,影响很坏,村书记很生气。幸亏“发言人”小月早前出于“职业习惯”留了一手:在收拾村民杂物前,她给堆放了杂物的村民活动广场拍了张照,还给村部当时张贴的“告示”来了一个特写。

  整个过程明晰了。此前,很多户村民都把杂物堆放在广场,一来影响其他村民活动,二来影响美观。村部为此专门张贴“告示”,要求村民自行收走杂物,若在规定日期前不予处理,村部将代为处理这些杂物。

  规定日期到了,除了一户人家,其余村民都自行收走了各家的东西。而那户人家,就是在网上发帖的那家人。

  小月曾私下到这户村民家劝过他,“你把网帖删了吧。你的东西村部也没扔,都给你留着呢。”对方一瞧是个小女孩儿,态度更强硬。

  经向村里汇报,小月决定“传证据”上网,“让他心服口服。”这件事儿,因为小月的事前准备,处理妥当,“我现在有经验了,万事都讲证据,前前后后事情经过必须讲清楚,网友也是讲道理的。”

  如今,村支书把“网络民意”处理全权交由小月负责,一点一点让她担起村里的“核心”工作。(记者 王烨捷)

(责任编辑:李明俐)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