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29 15:10 | 来源:羊城晚报 2011年10月17日 第A02版 | 查看:1939次
相对于其它的“见死不救”与“见倒不扶”,对遭受车祸的小悦悦,及时施以援手可以说没有任何风险可言,拨打“120”、“110”两个电话,先求助急救,再报警,继而维护秩序,一切就是那么简单。如果说“见死不救”与“见倒不扶”,纠结的是道德的命题,那么,没有任何风险的“见难不帮”,拷问的则是人性与良知,而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如此的冷血。
凝固在画面之内的十几个路人,定格在画面之外的众多看客,他们当中有商人、司机、职员、学生,或许还有公职人员,而他们还是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甚至还有与小悦悦相仿的孩子。在诸多的身份之中,职业即意味着社会责任,称谓即意味着同类相怜,没有了社会责任感注定没有所谓的社会道义,而没有了同类相怜同样注定了没有人性味道。这可耻的一幕,注定了是人性堕落的鲜活注脚。
捡垃圾的阿姨站出来,看似偶然的举动,却让“最卑微者最高贵”一语成谶,也让人从几近冰冷的人性中看到了一丝暖意。
小悦悦事件的出现,已不再只是对社会“缺德”现象的拷问,而更该从根源上找原因。堕落的人性,折射出公民社会教育的长期缺失,它不存于我们常见的国民教育体系,它遁迹于我们的公共传播导向,同时也荒芜了人性良心。拯救堕落的人性,先找回失落的公民社会教育。(木须虫)
(责任编辑:姬明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