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24 10:2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1-12-15 | 查看:1799次
【道德高地】秦皇岛市志愿者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的成长故事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付出和坚持,在探索志愿事业的道路上,撑起了一片真爱的天空。
4年时间,这个团队从最初的一个人变成了现在的500余人;服务领域从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增加到医护、家政、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服务;活动范围从一个城区扩展到全市城乡。上万人次的服务,上百件的实事,他们乐此不疲,义无反顾。
一个人的行动变成一群人的事业
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一排简易活动板房中,记者见到了秦皇岛爱心志愿者联盟互助会会长李忠元。这几间房子就是他们组织活动的地点。当记者提及办公条件还需改善时,李忠元很淡定:“帮助人不用讲条件,用心付出才是本分。”
42岁的李忠元是海港区河东街道办事处的居民。早年,父母去世后,他得到了街坊四邻的帮助,“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这么多年来邻居们实心实意地帮了我。”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2008年,李忠元开始了一个人的“事业”:自筹资金在工人南里社区办了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社区和周边的老年人免费提供棋牌室、乒乓球室和图书阅览室。
李忠元的行动得到了街道热心人的理解与支持,一些居民与他走到了一起,一支社区免费疏通服务队成立了。
志愿者张洪涛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09年的一天,一栋居民楼的下水管道堵了,污水和粪便流得楼道外面满地都是。志愿者杨光和服务队员们赶到现场,杨光手拿疏通工具伸入污水口内,全然不顾脏臭。
“我当时觉得一阵恶心,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张洪涛说。
2008年底,服务队人数增加到40多人。志愿者们开展义卖活动,自筹资金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部,组织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劳动,用大家共同劳动挣到的钱购买米、面、油、鸡蛋和学习用品,为贫困、孤寡、残疾家庭以及困难学生送去慰问品……渐渐,一个人的行动变成了一群人的行动,互助友爱的理念让这些人走到了一起。
不是亲人却像亲人般相处
敲开工人南里居民赵志桐大爷家的门,老人一见是几位志愿者,马上热情欢迎:“是你们啊!快进屋吧。”可说起当初,赵大爷对这些非亲非故的人并不了解,只是从李忠元办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认识了李忠元。
李忠元经常到老人家里来探望,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让老人有困难找他。一天,一个突发事件让老人从此记住了李忠元和他的伙伴。
那天,老人的老伴儿旧病发作,情况危急。老人的女儿接到电话打车往回赶,不料中途堵车。
77岁的赵大爷情急中想起了李忠元。李忠元马上打了120,同时召集志愿者赶到老人家,等救护车赶到,志愿者们一起把病人抬上了车。老人住院20多天,志愿者们经常探望,一次次地给老人送饭。
“就算是亲兄弟还能怎样?何况他们与我非亲非故。那段时间,我感觉到了他们做的都是真心的。这些好,我都记着。”赵大爷激动地说。
与志愿者们“结亲戚”的,不只赵大爷一家,平方子乡陈杖子村村民都是他们的“亲戚”。
他们帮忙打的一眼水井让村民免除了多年步行数里山路挑水的不便。在秦皇岛特殊教育学校,一位盲童为数次前来捐送学习用具的叔叔阿姨们画了一幅水彩画:蓝天下大树掩映着一座小房子,房前是一片草地。志愿者们用爱,点燃孩子幼小心灵中对美好的憧憬。
不是亲人,却像亲人一样相处,这是让志愿者们最感快慰的事。
相信真爱让脚步愈发坚定
11月26日,是秦皇岛爱心志愿者联盟互助会例行服务的日子。在工人南里第二社区居委会门前的空地上,志愿者们正在为居民们进行义诊、提供法律咨询。他们都是来自秦皇岛市各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医护院校的学生和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按照职业专长,我们把大家分成医护义工组、家政服务组、法律援助组3个组,把分工做得细一点儿,提供的服务就更到位。”李忠元说。
按照联盟互助会的要求,每个星期六,是他们雷打不动的义诊日。除了平日志愿者分散服务,联盟会每年都定期和节假日集中搞活动。这时,他们就会穿上写有志愿者字样的标志性“制服”——蓝马甲。服务时,不吸烟,不接受受助人的食品等赠予。
用李忠元的话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用真诚付出的爱维系。亲朋好友、邻里之间、素不相识的人都是如此。志愿者的责任就是帮人们建立起互爱的纽带。
在志愿者们的心里,把这项事业一直干下去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现在,该组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发布了志愿者联盟会群和志愿者服务队群的QQ号码。入会的申请也走向正规。志愿者张洪明说:“志愿服务,有些人坚持不下来,退出了。坚持下来的就把这个事儿当成事业做着,想做得更好。”
在志愿者这条路上,这群人在行进。路途并不平坦,但对世间真爱的坚信让他们选择了坚持。
他们一路走下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充满阳光。
(责任编辑:陈熄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