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07 08:38 | 来源:浙江日报 2011-12-06 | 查看:832次
九山河里打捞垃圾 也是吴氏父子的志愿工作之一。包璇漪摄
12月初,河水已经冰凉,可60岁的吴增产一大早又来到九山河,开始了雷打不动的晨泳。好身板的“阿产老师”不但水性极佳,还带出了两个泳技同样出色的儿子,今年5月父子三人还一起横渡了琼州海峡。更让人敬佩的是,父子三人担当志愿救生员多年,光在九山河这片水域,就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浪里白条好水性
吴增产自幼住在温州市区九山河边的张府基。九山河碧水清清,波平如镜,下河摸螺蛳、抓小鱼,吴增产7岁时就无师自通学会了游泳,慢慢练就了好水性。而大儿子吴瓯杰两三岁时,就骑在爸爸的肩膀上在九山河里玩水,长大后跟爸爸学习,专攻蛙泳。小儿子吴瓯声两三岁时,看见大自己两岁的哥哥在游泳,也高高兴兴地扑进了水里……
1988年、1997年,吴增产曾两次挑战横渡琼州海峡,但由于对潮汐、洋流不熟,未能成功。1998年,温州市冬泳协会在洞头洋举行了一次全国邀请赛,选拔出6人与吴增产一起,出战琼州海峡横渡,最后吴增产以8小时40分的成绩挑战成功,偿了夙愿。
但当年11月,吴增产遭遇了一次严重车祸,多条肋骨、左锁骨折断。“肋骨断裂戳到肺里,医生说我父亲能抢救回来算是奇迹。他多年游泳练就的好身板,尤其是极大的肺活量,救了他。”吴瓯杰说,那时父亲足足躺了3个月,看着大洋彼岸发来的挑战英吉利海峡的邀请书,只得无奈放弃。
志愿救生助他人
泳技出色固然值得称赞,但吴增产更让人钦佩的,是他的热心和无私。
9岁时,吴增产曾在校门口的九山河里,托起了一个比自己小一岁的一年级同学。但真正让吴增产痛下决心学习救生技能的,是20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吴增产正在温州市区小南码头对面工作,突然听到“有人掉河里了”的喊声。他飞奔过去,憋住气下水救人,很快把那个12岁的孩子拉上了岸。但遗憾的是,那时他不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旁人也都不会,孩子明明当时还有救,可等到救护车开来已经太迟了。之后,吴增产就去找老救生员学习救生技术。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儿子长成后也都学会了救生技能。
看似水波不兴的九山河,最宽处有100多米,且水底深浅不同,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每年都有人溺亡。每天来游泳的吴增产经常遇到有人遇险,就前去救助。后来水上志愿救生队成立,吴增产就加入了。
每年的七八月,吴增产和两个儿子,还有志愿救生队的队友,甚至县里的救生员都会赶来,轮班担当义务救生员。人们下饺子一样在水里游得欢,可吴瓯声等救生队员很紧张,在岸上巡逻“直盯得眼花”。
由于泳技高超,有人溺亡了找不到遗体,也多请吴增产出马。
吴增产自己做着铸造生意,但对于救生的事情很热心,一听到招呼,就把家里、厂里的事情都扔下了。59岁的老伴徐莲莲知道他在做好事,就一直默默支持。1998年伤愈后,吴增产仍积极参加水上志愿救生。只要有棘手的救生任务,人们总会想到“阿产老师”。
子承父业做公益
吴家父子救人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吴瓯声曾在九山利宇志愿救生队当了三年专职救生员。“救生做人工呼吸时,被救的人还常会把肚子里的水和秽物喷进救生员嘴里的。”听吴瓯声这么告诉记者,吴增产看着儿子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33岁的吴瓯杰是鹿城区五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党支部书记,他曾在海边救起了两个遇险者。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卖掉了自己收益最好的一只基金,捐款一万多元,并积极报名支援震区,最后如愿成为鹿城区首批医疗卫生志愿者赴灾区执行卫生防疫任务。
(责任编辑:方德永)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2楼 河南省郑州市2011-12-08 21:10:26 发表
第1楼 广东省河源市2011-12-08 18:48:22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