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针头刺破的镇村医疗乱象

发布时间:2011-12-10 00:29 | 来源:广州日报 2011年12月1日 A9版 | 查看:1167次

  王石川

  安徽省涡阳县近日发生丙肝聚集性感染,初步调查,感染可能是因接受不安全静脉推注治疗引起的。另据河南永城市卫生局介绍,截至11月28日,他们在一乡镇调查发现104例丙肝抗体呈阳性。(11月30日中国广播网)

  尽管传染源最终确定还需进一步调查,但两省168人丙肝抗体呈阳性的残酷事实,以及感染人数仍可能增加的态势,不能不让人把矛头指向那个放飞“潘多拉”的个体诊所,不能不聚焦于那个多年不换的针头,因为感染者称“该卫生所医生吴文义从来不换针头”。

  这是一个“神奇”的针头,这是一个罪恶的针头,刺破了监管缺失。据永城市卫生局初步调查,吴文义不是村医,没有在市卫生局备案。既然不是村医,为何能够堂而皇之地给村民看病?而且,吴文义在当地被称作“一针灵”,闻名遐迩,当地监管部门难道不知?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早在1987年,卫生部就要求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输液、输血管、针头;而如今,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早就被明令列入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但为何在基层仍然实现不了“一人一针一管”?是成本太高还是医疗常识匮乏,乃至于法制宣传不到位?

  这个罪恶的针头,刺破的不只是监督失语,还刺中了不少基层民众看病难等困境。从报道中可知,感染者多是安徽涡阳县丹城镇人,但涉嫌肇事的诊所,却地处河南永城市马桥镇,安徽涡阳患者跨省求医,固然是因为距离涉嫌肇事的诊所较近,但也反证当地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否则也不会跨省求医。

  但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以前农村还有赤脚医生,农民看病相对较易,现在赤脚医生不见了,农民看病需跑到镇上。消失的诊所背后,同样折射出兼并之痛。好在,目前正在推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其中一项改革就是建立健全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这很有必要。

  小小的针头,刺痛了哀伤的人心,刺中了沉重的现实。在我们剑指所谓“神医”吴文义的同时,也别放过不作为乱作为的监管部门,也别忽略乡村急需医疗资源的迫切诉求。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