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扶贫:“2300元的扶贫标准,还是太低了”

发布时间:2011-12-03 08:45 | 来源:云南网 2011-12-01 07:28:02 | 查看:1366次

  扶贫标准上调至2300元,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标准提高,云南会新增多少贫困人口?近日,省扶贫办官员接受了记者采访。

  在11月初,省扶贫办新闻发言人、副主任吴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十一五”期间,云南省贫困人口从2005年底的737.8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325万人,减少了412.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7%下降到8.6%。80个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97元提高到3109元,年均增幅15.7%,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也就说,按照没有提高之前的扶贫标准1196元,云南还有325万人需要扶贫的对象。“2300元这个标准出来,云南的需要扶贫的对象,肯定是要增加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赵俊臣认为,并不用担心扶贫人数的增加。但是“2300元这个标准还是太低了。”

  此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到,“要全面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将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亦在其中。赵俊臣院长昨日向本报记者回顾了云南历史上的四个扶贫阶段。他认为,从某种角度看,云南将进入到扶贫的第五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更加重视扶贫规划,扶贫政策对扶贫的影响。

  “扶贫不是对穷人的恩赐,而是全社会的责任。”从事多年中国扶贫研究的赵俊臣认为,20多年来的扶贫事实证明,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没有把发展机会给予穷人,因此扶贫不是对穷人的恩赐,而是把贫困者应有的发展权力,真正地“还给”穷人,这应当成为全社会的责任。

  对话赵俊臣

  世界扶贫标准:一天两美元

  云南信息报(以下简称云信):怎么看待2300元的扶贫标准?

  赵俊臣:这个2300元的扶贫标准,比国际标准低太多了。以前我们的理由是拿不出钱来扶贫,财力不够。如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说法还可以成立。但是现在国家财政收入提高了。再说拿不出钱来,这个理由就站不住了。2005年的时候,世界银行提出了每人一天两美元的扶贫标准。我了解到的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扶贫标准都是按照一天两美元,只有少数国家的扶贫标准是一天一美元。

  我算一下,如果按照一天两美元,一年就是730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最新汇率是6.3多一点,计算出来就应该是4600元人民币。我们现在2300元这个标准,比国际扶贫标准还差一倍。所以,要清晰地看到,我们距离国际标准还很远,什么时候赶上国际标准了,才可以感到高兴。

  云信:扶贫模式不少,你看重的是哪一种模式?

  赵俊臣:易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兴边富民工程,小额信贷等等扶贫模式,在云南都有采用。我给你讲讲小额信贷的“云南模式”。这是变“输血”为“造血”的有效模式。小额信贷是直接扶贫到户。

  这个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穆罕默德.尤诺斯(MuHammad.Yanus)教授创办的乡村银行的扶贫模式。199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北京办公室,在外交部对口扶贫县——云南省金平县和麻栗坡县试点,也获得成功。

  我在南涧、云县开展过实验。你借一个农民1000元钱,他可以去买一些鸡,鸡生蛋了可以改善生活,把鸡蛋拿到市场去可以卖钱。小额信贷,是扶贫到村到户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云信:担心信用度吗?

  赵俊臣: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把农民特别是穷人不讲信用当成了定论。但小额信贷扶贫的事实证明,农民特别是穷人是最讲信用的。这是从大量统计资料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最早的数据,要数孟加拉国尤诺斯教授创办的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农民还款率85%以上。农民之所以愿意“最讲信用”,在于农民生活在农村熟人社会,如果不讲信用,就丧失了在村里的信用,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云南扶贫四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0年):以解决绝对贫困户温饱为主。

  第二阶段(1990—1994年):以扶持贫困区域为主。

  第三阶段(1994—2000年):以扶贫到户为主的阶段。

  第四阶段(2001—2010年):综合性整村推进阶段。

  (薛永璧)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