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年轻医生茹仲明——山路弯弯 寂寞行走 (图)

发布时间:2011-12-02 08:37 |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16日 15:47:01 | 查看:2380次

  8年前,25岁的他登上了一座别人都不愿去的大山。曾经缺医少药多年的300多位山民,从此有了自己的健康卫士。大山深处,也从此多了一段杏林春暖的感人故事。

  在一个远离繁华、地处深山的偏僻村落,有一位年轻的乡村医生默默坚守着,独自守护着300多群众的健康。

  8年时光,青春无悔——他就是宁波慈溪市匡堰镇岗墩村责任医生茹仲明。

  终于盼来茹医生

  慈溪市匡堰镇岗墩村海拔442米,山路九曲十八弯,被称为慈溪市“第一高山村”。因为交通不便,村里的青壮年纷纷下山另谋生计,原本700多人的小山村只剩下300多名老弱病残。

  交通不便也阻挡了医生上山的脚步。多年来,因为没有医生,村民有了病痛能熬就熬,实在不行就走7公里山路到山下的卫生室看病。政府部门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曾经多次向社会公开招聘,但应聘者一听说要上山,没有一个肯来。

  终于,在2002年冬天,25岁的茹仲明背着药箱上了山。那是他新婚的第二年,女儿刚出生。从河北医科大学大专毕业后不久,他通过努力考取了行医资格证——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并被公开招聘为岗墩村社区医生。有医生肯上山,慈溪市匡堰镇镇卫生院特意派车护送。

  中巴车顺着盘山公路左转右转,持续半个小时的颠簸,让第一次上山的茹仲明头像裂开了一样痛。到了山顶,车门一打开,他就冲下去抱住路边大树使劲呕吐。

  刚一缓过神,茹仲明就看见村长带着乡亲们喜笑颜开地迎上前来,一边帮忙拿行李,一边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茹医生,我们一直等啊等,不晓得盼了多少年。”

  村民健康守护神

  为了尽早摸清山里群众的健康情况,茹仲明每天背着沉沉的药箱,翻山越岭走访村民。很快,他就为村里人建起了人手一份健康档案。

  全村47名高血压病人、7名糖尿病病人、4名脑卒中病人、2名冠心病人、1名老慢支病人和1名结核病人,他们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茹仲明早已把这些印在了脑子里。山区老人多,走路不方便,有了这张“活地图”,他就能有针对性地定期上门随访。

  采访这天,茹仲明正好在87岁的陈小香家里给她换药。因为肢体远端小动脉阻塞,老人的手指脚趾从前年起开始坏死,茹仲明坚持隔天上门,为她清疮换药。“全亏有了茹医生,保住了我的手脚。”

  因为山高路远,医药公司不愿意送药上山,茹仲明只能定期下山进药。80岁的戚杏亚至今还记得4年前的那个大雪天,山上积雪厚达30多厘米。老人家突发高烧昏了过去。茹仲明正在山下进药,顺便回家看看已经一个多月没见面的妻子和女儿。一接到村支书电话,他立即往回赶,汽车开到山脚无法动弹,茹仲明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路上山。风大、雪厚、路滑,茹仲明一路摔,一路爬,围巾、帽子、手套都丢了,只有药箱被他紧紧捂住。平时1个小时的山路,最后走了3个多小时。

  老人家救醒了。看到茹仲明像个冰人瑟瑟发抖,她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激动得紧紧握住茹仲明的双手……

  割舍不断是乡情

  曾经有很多人都问茹仲明为什么上山,他总是实话实说:“我是学医的,只想着能早日披上白大褂,圆了自己的医生梦。”

  茹仲明是慈溪本地人,家里生意做得不错,但他真没想到慈溪还有这么偏僻的地方。开始几年,手机没信号,也不能上网,让他很是不习惯。而尤其难以忍受的,是独自一人的寂寞。

  白天还好,病人随访,处理病情,一大堆事情忙着,但一到晚上,孤独就肆意而来。深山的夜晚是那么寂静,甚至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无数个长夜,他想起新婚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每次一想到十天半月都回不了一趟家,他就很想立刻下山。但一想自己走后,没有别的医生来,他又不忍心。

  一头是妻子女儿,另一头是岗墩村民,面对两种难以割舍的感情,他知道哪个分量更重。村民胡锡康每天给自己做饭菜,还把自己叫到家里去住;淳朴的村民不知怎么表达感情,就经常把成篮的鸡蛋、新鲜的蔬菜偷偷送到卫生室门口;还有隔壁的阿婆,每次上门都会拉着自己的手说:“茹医生,你可千万不能走,你要走了我们怎么办啊?”每想到这里,茹仲明就对自己说:“再苦再累,只要村民需要,我就一定要留在这里。”

  茹仲明的坚守,感动了许多人,他所在的卫生室连续被评为先进卫生室,他本人也先后获“感动慈溪”、“感动浙江卫生人物”提名奖,并且年纪轻轻就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责任编辑:王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