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珍:“背上药箱,我就是天使”

发布时间:2011-12-03 08:33 |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28日 10:25:24 | 查看:1578次

  在江苏省启东市海复镇家禄村及其周边村,只要一提起乡村医生黄素珍的名字,人们总会齐声夸赞她的好。42载,黄素珍从未停下过救死扶伤的脚步,几十年如一日恪守本职,行万里路、进千家门,为数千乡亲守望生命,每一个脚印都烙在百姓心间。

  乡亲盼着我,下刀子也要出诊

  1969年,头上还扎着羊角辫的黄素珍成了一名“赤脚医生”。42年,斗转星移,黄素珍一直践行着第一天当赤脚医生时向乡亲许下的誓言:“服务群众,救死扶伤,永不放弃!”。

  在一般人看来,夜里急诊,拨打“120”就行,但在海复镇家禄村及其周边村,黄医生就是群众心中的救护神。黄素珍虽年逾古稀,但每个晚上,睡梦中的她听到电话铃声仍如战士听到出征号令。2010年7月27日深夜11点多,电闪雷鸣,瓢泼大雨,此时,黄素珍家电话铃骤响:18组宋圣贤4岁的外孙突发高烧。放下电话,黄素珍顾不得老伴“等雨小点再走”的提议,只说了句“孩子发高烧,是要出人命的”,就穿上雨衣,推车冲向大雨之中。10分钟后,平日里惧怕雷电的黄素珍浑身湿透推开了宋家的门。赶紧打针配药,再静心观察,直忙到孩子退热并安然入睡……

  “病家晚上求助,不是急诊就是人命关天,即使天下刀子,我也会无条件出诊。”多少次,面对病家的歉意,黄素珍总会这样安慰。还是30年前的一个冬夜,天寒地冻,8组卞家2岁的海华发高烧。卞家人不忍心打扰黄素珍,就让孩子挺着,结果昏了过去,卞父才心急火燎地到黄素珍家敲门求救。听到呼叫,黄素珍翻身起床,以最快速度赶向卞家。经过一番紧急治疗,孩子终于苏醒了过来……如今,长大成人的海华已成少校军官,卞家人一直不忘黄医生的恩情,海华结婚、生子、探亲,次次都要将她接来奉为座上宾。

  最近几年,随着青壮劳力的纷纷外出和大量青少年的外迁,老年患者成了黄素珍的主要诊疗对象。老年人行动不便,中风等急诊情况多,晚上发病的几率高,身边又常无子女在家,黄素珍由于频繁出诊,时常整宿难眠。去年10月5日晚上,10组老人顾水兰突然跌倒。接到电话,黄素珍第一时间赶来确诊其为中风,经一夜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现在,基本康复的顾水兰逢人就讲,是黄医生帮着捡回了老命……

  “马上就来”是黄素珍在乡亲求诊后最干脆的答复。为了这句不变的诺言,黄素珍42年里除了外出培训、3次去过上海女儿家,从未在外留过一宿,更未有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即使在自己遇到身体不适或患病时,她也竭尽全力先要为乡亲解除病痛。2008年初,连日雨雪冰冻,黄素珍的电动车因路面结冰无法上路,她牙一咬,背起药箱步行出诊,脚下磨出了泡仍不肯停下脚步。今年春节前夕,黄素珍高烧咳嗽。为了乡亲,她晚上给自己挂盐水,白天坚持给乡亲看病,两个脸颊上全是冻疮。不少半夜三更叫诊的病家为此感动不已,黄素珍却一笑了之:“我是医生,理所当然。”

  群众信任我,付出再多也甘甜

  “当年,村民们推选我学习医术,就是期待身边有个自己的医生。”头发花白的黄素珍说她回报乡亲,付出再多也甘甜。

  2001年家禄村经过并村重组,人口猛增了一倍多。尽管镇上及时从外村调进来了3个医生,但更多村民仍认准了和蔼可亲的黄素珍。“越老越忙,越忙会越年轻。”黄素珍常自嘲道,“出诊越多,腿脚越灵,不就越显年轻。”她家住村南头,一旦村北的乡亲喊她出诊,就是往返十四五里,但这段路程,在信奉“患者至上”的黄素珍看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些年里,乡村医生的报酬待遇与出诊次数、药品价格、药物档次、用药剂量相挂钩,因此农村看病,也不免有了大处方现象。然而,黄素珍单次出诊,却少有超过10元钱的用药量,还常常为病家倒贴钞票。21组63岁的曹裕琴患了糖尿病并发症,老两口因病致贫,黄素珍连续多年,定期上门送诊,从不收取出诊费;黄素珍上门给兴益村一茅姓妇女治好了急性肠炎,见该妇女拿不出累计100多元的医疗费,她再三安慰:“等有钱了再还。”一年后,该病家专程送来了这笔医疗费,喃喃自语,活了几十岁,还真未遇见过这样的好医生。在家禄村及其周边三益、滨海、五圩等村,乡亲们都记着黄素珍的恩德。家住黄素珍家附近的樊菊美掰着指头告诉记者,她不知道黄医生几十年里为乡亲减免了多少费用,光黄医生当年花2800元装电话,又先后换了一辆轻骑、两辆电动车,就足可以抵得上她二三年的工资。

  2008年农历二月廿八,黄素珍60岁寿辰这一天,在外事业有成的儿子、落户上海的女儿举家回乡给母亲祝寿。宴席上,子女孙辈和众亲戚劝老人从此后安心养老,勿要再当那又苦又累的乡村医生了。消息传出,陆续有10多个乡亲专程登门,恳请她千万别搁下药箱,4000多人口的家禄村,假若没了黄医生,乡亲们看病该多么不方便啊。看着乡亲期待的目光,黄素珍一锤定音:“只要我这老骨头走得动,就不会放下药箱,有求必应!”

  是啊,当年儿子结婚、女儿出嫁,直至添孙女、外孙,她都将繁杂家务丢给老伴,有求必应地服务乡亲。3年前,在外经商的儿子、儿媳向母亲提出一个请求,孙女考上了启东中学,点名要亲婆去陪读。思前想后,黄素珍与孙女交换了意见,将亲婆的实际情况“交了底”,没想到,还真得到了孙女的大力支持。今年,聪明的孙女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复旦大学提前招生资格,做亲婆的,除了喜悦就是愧疚。

  乡村医生报酬低,至今月收入仍不足千元,但身为老板“娘”的黄素珍却越发珍爱自己的岗位。“黄家丫头,我这条老命就交给你了。”去年10月,邻近兴益村的82岁的袁炳林患骨癌到了后期,他拒绝进医院治疗,却点名要让他所信赖的黄素珍给送终。黄素珍含泪答应后,天天骑车往返15里路上门给他打针服药。一晃半年过去,老人现今仍奇迹地活着。在家禄村,问及黄素珍,许多老人都夸她就像自家“丫头”和姊妹,除了送医送药,更多的,还有黄素珍的嘘寒问暖。“群众离不开我哟,我怎舍得离开他们。”话虽朴素,但闻者无不动容。

  “背起药箱,我就是天使!”这些年里,黄素珍还时不时在老伴面前吟诵这句青春年少时的激情诗句。“百姓相信我,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责任编辑:王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