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办“学校” ——记优秀共产党员杨金玲

发布时间:2008-11-11 08:00 | 来源: | 查看:2026次

  

  办学校历来是政府的事情,而昌平区的个体会员杨金玲为了解决外地来京打工子女上学问题办起文化补习学校,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杨金玲同志今年52岁,家住昌平区东小口镇单村,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村里一直任生产队长。1982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她毅然在村里开办了第一家家电修理部,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他对业务认真负责,对金钱却看得很轻,不管是谁送来的电器,有钱给修,没钱也照样给修,从不耽误客户的使用。她常说:“我是共产党员,不能把金钱看得太重,重要的是为人民服务。”
杨金玲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手里有了一定的积蓄,就又开始了一个大胆的尝试。1997年经市教委、市成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京昌科普实用技术培训学校”正式开学了。培训班学制四个月,考核合格发给国家承认的结业证书,对下岗职工实行学费优惠30%的政策,现在已经培训了200多名学员,大部分重新走上了就业岗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杨金玲一直担任着昌平区个私协霍营分会副会长,会员的困难就当成是自己的困难,热心的帮助别人,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2000年市私个协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活动,她积极的参与。一天,看到几个外地孩子在公路上玩耍非常危险,她就想,为什么这些孩子不上学呢?经过认真的调查,她了解到一部分外地来京经商人员由于交不起代培费,或因经营地点不固定而造成子女失学在家,孩子既学不到知识又非常危险。她就想到要筹建一所文化补习学校,为这些失学的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经过紧张的筹备,2001年3月,这所专为经商子弟开办的“特殊小学”开学了,孩子们又都回到了久别的课桌旁。杨金玲动情地说:“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之一就是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孩子们不上学,不识字,就没有文化,还谈什么先进文化?”现在“单村小学”已有学生31名,最大的13岁。学生的学费是每人每学期300元,聘请了4名退休和下岗教师讲课,而所收的学费还不够教师的工资,但杨金玲宁可自己垫钱,也不提高收费标准。她常说:“我办这个班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有学上,根本就没想挣钱。”现在,杨金玲创办“单村小学”的事迹在当地群众中已传为佳话,广大外地经商和务工人员都说老杨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杨金玲虽年过半百,但她仍然站在经济大潮的前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责任编辑:贺慧)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