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24 11:19 |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8月24日05:52 | 查看:1088次
既要对行业协会的乱象进行严肃整顿,也要思考如何健康培育社会组织,进而给行政行为确定边界,为社会组织发展留足空间
近日,一些企业人士向媒体反映,一些打着“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名号的工作人员正在敛财办会、“叫卖”副会长职位。而此前几天,作为“中华脊梁”颁奖活动主办方的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刚刚接受了民政部的行政处罚。
评奖敛财、公款吃喝……当一些行业协会与这些丑闻联系在一起、晾晒在舆论聚光灯下,人们在惊诧在质疑:协会究竟怎么了?
在近期的“协会风波”中,折戟沉沙的不仅有老牌协会,也有未经注册的草根协会,二者在忽悠敛财、失范失位方面并无二致,以至于一些民间段子编排这些协会是“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话虽有夸大和片面之成分,但也表明,新老问题交织、不同矛盾迭出,一些行业协会的违规之举,已经严重危害到公共利益。
应该说,行业协会在这些风波中也在不断反思、积极改进。比如,中国红十字会开通捐赠网站,希望以公开透明重建信任;“中华脊梁”评委会也开始解释澄清、赔礼道歉,这些至少都算好消息。不过,倘若反思到此为止,行业协会不仅无法从根本上刮骨疗伤,更难以承载协同参与社会管理的期待。
必须承认,尽管有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行业协会的基本属性却是共通的。比如它的非营利性、社团性、民间性和中介性,以及连接政府和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近些年来,从实施政企分开,到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撤走官员兼职的位子,到缴下协会手中的鞭子,行业协会逐渐脱离“行政襁褓”,向民间自治社团组织转变,这是行业协会改革的一大进步。
然而,此轮“协会风波”,以及此前强制入会、摊派会费的“协会骚扰”现象,以及制造“涨价联盟”等行为,莫不在提醒:行业协会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步伐。
一方面,行业协会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弄清楚“我是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基本问题;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反思行业协会“养老院、小金库、二政府”错位背后的官僚化痼疾,正视“严审批、宽监管”带来的监管真空问题,推动协会走出“非典型腐败”误区,进而使协会能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此次“协会风波”暴露的问题也是整改的契机。如果能就此对中国行业协会乃至社会组织的发展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按照“十二五”规划“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对协会乱象严肃整顿,给行政行为确定边界,为社会组织发展留足空间,使其真正发挥好社会细胞的活动力、经济发展的调适力、公共服务的辅助力以及社会矛盾的消化力,无疑,这些社会组织就能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作者:范正伟)
(责任编辑:王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