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 警示我们什么

发布时间:2011-11-21 10:4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年11月21日00:00 | 查看:1163次

近半个世纪来欧洲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大量制造业外迁,致经济不振时无力输血 

  继希腊之后,意大利、西班牙债务危机加剧,近日又传出法国将下一个“沦陷”的说法。德国总理默克尔称:欧洲正处于二战以来“最艰难时期”。
  欧债危机引发“中国思考”。中国应从欧洲产业“空心化”中汲取什么?百姓欢迎的高福利制度为何成为欧债危机的“推手”?外贸需求萎缩给中国带来哪些困扰?
  欧洲制造业大量外迁,我国亦现“空心化”苗头
  欧债危机有一个显著的产业背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欧洲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大量制造业外迁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不振时无力“输血”。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在欧债危机背景下部分地区和行业也“状况频出”,最近的一个例证便是温州大量企业出现“债务危机”。
  温州“债务危机”表象是高利贷,实质则是实体经济“空心化”。调查发现,出现“空心化”苗头的原因,一是对房地产和放高利贷暴利的渴求,二是做实业和产品艰难,三是“羊群效应”。
  浙江一家服饰公司董事长徐政杰告诉记者,几乎没有不搞“多元投资”的:“别人炒房或放贷轻松进账千万,你做实业辛辛苦苦才赚人家零头,这种刺激受不了。”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温州“百强企业”中,除两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其中不乏知名制造企业。
  在温州,一些企业关停转行,一些企业外迁至东南亚国家,部分传统行业已出现明显萎缩。一度占据全国产量90%的温州金属打火机行业已萎缩4/5。
  一些地区实体经济出现的新动向已引起政府重视,国家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浙江在内的多个地方出台了具体政策扶持小微企业。
  有关专家指出,当务之急是梳理和清除影响“中国制造”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改革和调控“挤压”投机性资金在房地产领域的获利空间,防止生产性资本“抽离”实体经济。
  欧洲忙着“去福利化”,我国急需“补欠账”
  德国媒体公布了一组数据:被认为欧洲最勤勉的德国人每周上班4天至5天,一天有4.5小时午休和咖啡时间,人均年休假173天;另外一些事实:德国用于养老金等社会福利的负债高达5万亿欧元。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测算,欧洲国家占据全球薪酬最高国家前三位、几乎全覆盖的免费医疗、福利支出平均占政府总支出的50%左右,其中法国高达70%。
  “危机暴露出高福利的弊端,欧洲可能因此进入‘去福利化’进程。”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田德文说,“但欧洲之所以长期保持稳定和经济发展,却也是受益于其福利制度。”
  相比之下,现阶段的中国需要探讨的并非高福利是否可行,而是如何补上历史欠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制度“网”。
  43岁的甘肃人李代松3年前来北京打工,一双儿女都在老家。上个月施工时摔伤了手臂,除工地上赔偿的一部分外其余800多元都是自己出。他有三盼:农民工看病减负、孩子跟来北京有学上、收入能提高一些好给父母养老。“就业难、上学贵、不敢生病”,类似的困惑在低收入人群中很有代表性。
  与此同时,腐败、公款消费屡禁不绝,部分行业的“隐形福利”加重分配不均。田德文说,“我们设计制度时应考虑公平、效率、与社会发展阶段兼顾,特别是制度设计决不能‘嫌贫爱富’。”
  贸易保护再抬头,结构“转型”更紧迫
  受欧债危机加深等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反作用于新兴经济体外贸出口。世贸组织统计,前10月欧美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占其发起总量的一半。
  眼下,尚德、英利等国内知名太阳能企业正忙于对美国发起的“双反”调查进行抗辩。本月10日,美国商务部正式立案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中国清洁能源产品遭受的第一起贸易救济调查。
  “这是一个坏典型,一旦美国诉讼成功,其他国家可能效仿。”国内一家太阳能企业负责人说。
  此外,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对我国贸易摩擦增多,上半年“金砖四国”对我国发起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近7.8亿美元,为历年来最多。
  “行业协会和企业要积极应诉。”国家发改委专家张燕生说。“但根本上,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新华社记者  刘  敏  黄深钢  姚玉洁)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