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我国首所公益慈善大学规定举办者永远不分红(图)

发布时间:2011-11-21 09:41 | 来源:人民网 2011年11月18日08:41 | 查看:1442次

最炎热的七月,孙伟在贵州的大山里走访学生

  “我们不怕穷,但我们怕因为穷而失去机会!”

  孙愫愫长到19岁,第一次当众发言,是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开学典礼上。她说的这句话被坐在台下的王雪红记在了心里。听众中,还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等人。

  孙愫愫是这所高职院校首次招收的学生中的一员,家境贫寒;王雪红是这所学校的出资者,宏达电(HTC)和威盛集团董事长,新的台湾首富。

  孙愫愫差点因为贫穷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从小到大,她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今年夏天她被一所二本院校录取,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令她望而却步。

  9月14日,孙愫愫带着简单的行李到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报到。从二本到高职,孙愫愫的心里多少有些失落。有个叫詹婷的女同学更是从上车就开始哭,一直哭到学校。

  这个完全不了解的学校最为吸引孙愫愫的是将免去她3年的学费。来到学校后,她惊讶地发现这所坐落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百鸟河村里的新学校,不仅有漂亮的校园,还有几十个双目失明的同学、10多个外国志愿者老师。

  贵州盛华学院的英文名是“Guizhou Forerrunner College”。与很多公益助学不同的是,王雪红、陈文琦夫妇成立的威盛基金会不仅捐建了校园,还想要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给更多像孙愫愫这样的穷孩子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作为国内第一所公益慈善大学,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章程上明确规定:举办者永远不分红和不要求经济回报。

  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执行董事、留美海归博士、志愿者孙伟看来,这个机会不仅是想让优秀的贫困学生零成本完成大学学业并通过就业带动家庭脱贫,他更希望营造一种文化,帮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成为现代社会的高尚公民”。

  “诚信、爱心、高尚”被盛华学院定为校训,进入校园的左侧是一个露天的环形阶梯教室,这是孙伟的“得意之作”。他把它命名为柏拉图讲坛,因为柏拉图2400年前说过的那句话:“教育培养好人,好人行为高尚。”但孙伟也明白,这是个很高很高的目标。

  开学典礼的当天晚上,盛华学院还有一个农村姑娘张雪莲久久不能入睡。

  下午,当王雪红走过她身边的时候,她鼓足勇气问:“王阿姨,我可以拥抱你一下吗?”王雪红微笑着给了她一个热烈的拥抱。

  张雪莲的家在大山之中的贵州省思南县许家坝乡下,思南县距离省会贵阳400多公里。长到18岁,张雪莲最远就到过20公里外的县城。就在两个月前的一天,孙伟到张雪莲的家中走访。孙伟反复要求:“你可不可以跟我讲普通话?”这个从来没有说过普通话的姑娘小脸憋得通红,嘴里答应着,一张口还是地道的贵州方言。

  同样来自思南县农村的何军记住了这样一个细节:同学们坐在柏图讲坛的台阶上和王雪红见面。“连我们这些学生都想着找张纸垫在地上,再坐下去,没想到要和学生照相的时候,王雪红一屁股就坐下去了。”

  他还听说,开学典礼那天,王雪红在众人的簇拥下参观校园,走到餐厅门口,看到地上有纸屑,王雪红很自然地弯腰拾起,随行的人想要接过去,被王雪红制止了。她拿着纸屑,一直等找到垃圾桶才扔了进去。

  如今,何军在校园里也会下意识地捡起地上的垃圾,但是“到惠水县城里我就不捡了,因为捡不完”。这个19岁的男生甚至觉得“我们学校就像一个童话”。他觉得:“如果要去给村里人讲我们学校,没有人会相信,如果自己都没得好处,为什么要帮别人?有些同学私下议论,我们学校的外国老师是不是吃好的吃伤了,才跑到我们这些地方来换换口味?”

  10月17日,孙伟盘腿坐在学校操场一角的草坪上,和校长助理盛华(注:与学校同名纯属巧合)、校办主任农政等人开会。远处,夕阳余晖中,一群学生正走向操场上体育课。突然,他看到一个男孩俯身下去捡地上的垃圾。当他第三次俯下身去时,孙伟用手机拍下了这个场景。“这在贵州恐怕是罕见的场景。”孙伟很激动,“但在这个校园里很多同学都在这样做了,而且不是为了表扬和show(展现)。”

  10月25日,孙伟更新他的微博:“贵州盛华学院的学生大多是农村孩子。在行为规范上,我对他们首先有三个要求:说普通话或英文,时刻微笑,与陌生人都打招呼。据观察,除第一项现可能部分达标外,另外两项做得相当不错。加油!下面三个目标:热爱志愿者工作帮助他人,看到地上有垃圾拾起来扔到垃圾桶,吃饭时闭嘴不说话。”

  在建设校园的同时,孙伟四处寻找合作办学对象。在重庆,他和一位享誉全国的餐饮界老板谈自己的办学理念,老板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穷孩子有很多劣根性,如果现在就给他几万块钱,看他还诚信不诚信?”

  “两年前,我来做GFC(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英文缩写)时,很多人告诉我:这是完全没有希望的事,徒劳的事。”孙伟坦言:“在开学前,我也很忐忑。但是开学以后我看到的很多事,让我很感动,我相信我们能够成功。”

  偏远小村有群外教

  11月4日,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办公会上,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杨绍先说到动情处热泪盈眶:“学校有这么多国际志愿者,他们没有任何报酬,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我们有些年轻老师却总是在比待遇,不觉得惭愧吗?”

  国际志愿者成了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贵阳招聘老师和工作人员并不容易。一切都已经谈妥了,一听说去惠水县农村,有人立马掉头走了,还有人要求的工资比北京还高。也有人不要钱就来了,Nigel Burton——在微软工作了23年的英籍美国人、比尔·盖茨的邻居,辞了职来做学校的副校长,甚至还带着太太和两个女儿来到百鸟河村做村民。学校开学之际,已经有15名国际志愿者汇聚百鸟河村。

  副校长杨绍先是从贵州师范大学退休后来到盛华学院工作的,用他的话说:“盛华学院的外教人数超过贵州最好的3所大学的总和”。

  人力资源成本是办学最高的成本之一,孙伟的目标是50%的教职工来自全球的志愿者和联合办学企业派出的资深人员,这部分教职工均没有薪水。让他意外的是,国际志愿者非常踊跃。开学之前,学院从100多名申请的国际志愿者中确定了15名,他们中包括知名大学的系主任、博士,大公司的资深从业人员等,大多都有教师资格证书。

  吃是志愿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志愿者到达后的第5个周末,10月15日,国内志愿者胡雨森带着国际志愿者Joy到贵阳找到了一家卖奶酪、芝士和黄油的公司。志愿者们自己烤出了面包,现场一片欢呼雀跃。此前,他们只能偶尔去贵阳的家乐福超市购买,有时候去了才发现他们想吃的面包已经卖完了。

  国际志愿者面对的大多是英文基础很差的农村学生,一开始有的学生一堂课下来除了听懂了“Hello”什么都没听明白。

  酒店管理二班的王曦说:“我们的外教特别有耐心,不管我们的英文有多差,他们从不生气。”盲人学生杨志和李亚飞抢着向记者描述他们的外教:“Paol个子很高,很壮。”当记者诧异他们怎么知道的?杨志忍不住笑了:“因为他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摸他。”课余时间,外教们也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Paol喜欢教学生打篮球。Lucie则喜欢带学生去Hiking(远足)。

  学校成立了外事和志愿者办公室,年轻的肖微微和国内志愿者胡雨森和潘思宜除了担任英语助教外,还组成了国际志愿者的协调小组。国际志愿者的一言一行也在深深感染着他们。肖微微庆幸自己大学毕业后,只考了一次公务员,就来到了这里。她的大学同学几乎全部都在考公务员,可她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更有意义”。

  给肖微微和很多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彭先生。彭先生已经71岁了,是旅美华人,哥伦比亚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老先生的脸上永远都带着谦和的微笑,从不给学校提要求。有事要去县城或贵阳,他总是问有没有车正好要去,生怕给学校添麻烦,单独为他派车。而他每次进城去几乎都是去买书,他买来的很多书都分给了学生和志愿者的孩子。

  冲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孙伟不在学校的一个月,Nigel至少打了“不下10个小时的电话”向他反映紧急问题。10月17日,孙伟来到盛华学院,“我和美国人打交道20多年,还从没有见过一个美国人,居然会在我会议期间,3次不敲门就闯进会议室直接挑战我。”Nigel说:“那是因为我已经疯狂了!”孙伟微笑着说:“你不也认为这个学校两年成这个样子已经是奇迹了吗?我们不是依然很友好吗?”

  在孙伟看来,Nigel身上体现的正是英国人的严谨和大公司从业者的做事风格,有他这样的人存在,可以敦促学校把事情做得更好。“总的说来,这批志愿者太理想了!他们对学生的关注甚至远远超过了很多拿工资的老师和员工。他们是最好的给学生和员工的榜样!”

  国际志愿者Nancy也找到孙伟“抱怨”:学校对志愿者太好了,学校对志愿者应该有严格的要求,现在的课时安排得太少了。和很多志愿者不一样的是,Nancy是个职业志愿者,曾经在圭亚那、孟加拉、牙买加等地从事教育与志愿者服务。她几乎没有钱,因为她经常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为学生买这买那,放假期间都在帮助学生学习。现在,她和另几个志愿者都向孙伟提出,希望留在盛华学院做终身志愿者。

  其实,盛华学院给这些志愿者提供的不过是一年一次的国际机票、一间简单装修的单身公寓和每月刚刚从400元涨为600元的餐补。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