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20 08:07 | 来源:家庭百科报的博客 2011-10-29 09:12:14 | 查看:2330次
(2011年10月28日《家庭百科报》头版截图)
2006年的“彭宇案”、2009年的“许云鹤案”等系列案件让很多人觉得“好人没有好报”,“扶”还是“不扶”?要不要做好人?本来不用思考的事成了一个揪心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谈方为了鼓励大家扶起摔倒的老人,为了让中国的好人不再受委屈,今年3月份发起建立了“搀扶老人风险基金”(二、三版简称“搀扶基金”),这已经是他创办的中国好人网为帮助好人成立的第七个专项基金了。2008年5月19日,中国好人网成立,旨在“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三年多的时间,这个公益网站在为弘扬“好人文化”做积极的建设者,浏览网站,你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很快就沉浸在一个“好人世界”里。
本报评论员:世上还是好人多
当我们为小悦悦的离去痛惜时,又看到了一则消息“江西民工抬车救人”(详见24版);当“老人摔倒该不该扶”作为问题摆在国人面前时,大学教授谈方带着他的“搀扶老人风险基金”出现在大众视野;在此之前,河北沧州的“沧州好人后援会”已经成立(详见4版);很多地方建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不由得想到中国的一句老话:“世上还是好人多”。
其实人都有从众的潜意识,如果我们媒体只是一味地追求热点、追求感观刺激,就会失去客观性,更重要的失去了正确的导向性。当“小悦悦”这样的事件发生时,我们应该反思,尤其是一些麻木的当事人应该反思,什么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应该反思一下如果小悦悦是自己家的孩子自己会怎样?但是反思不等于片面炒作。所谓新闻往往是最近时间内发生的事,而且在很多人心中有一个小误区:吸引人眼球的新闻才是好新闻。此言差矣!
我们不可否认,在彭宇案、许云鹤案发生之前,搀扶跌倒的老人是不需要思考的,搭把手、拨打120等等举手之劳让人们放心地去做这个好人,然而现在连个老人都扶不起了,究竟是何原因让我们胆战心惊,又是谁让我们丢失了那颗行善的心?
这个责任一时不好分清,各人自己心领吧。但是媒体的责任却难以卸下。而媒体的责任中最可怕的就是片面。彭宇案、许云鹤案发生了,我们大张旗鼓地宣传没有错,可是如果仅仅限在宣传事件本身上就有失偏颇了,无形中给了大家一个印象——老人摔倒了可不能扶,谁扶谁倒霉。这件事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对彭宇、许云鹤的公正和“平反”。
媒体该怎样做呢?我想谈方教授的做法似乎可以给我们一个启发,他作为一个公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挽救这个社会急需建设的诚信以及“尊老”的传统美德。
谈方教授在讲课时提到焦裕禄、雷峰、王进喜、时传祥、孔繁森、任长霞等人物时,有同学质疑没有这样的人,谈老师问为何没有,学生答我身边没有,谈老师继续问:“你说没有好人,那么同学你是不是坏人?”“我不是。”“那你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当中有没有坏人?”“没有,他们都是好人。”“那你在学校碰到的有没有坏同学坏老师?我一连问了你二三十人都是好人,你怎么能说没有好人呢?!”
是啊,在社会传达的信息中,似乎是恶压到了善,这不是媒体的责任么?其实这些好人一直都在,焦裕禄、雷峰、王进喜、时传祥、孔繁森、任长霞,包括把小悦悦抱到路旁的陈阿婆,他们一直都在,而我们知道的只是一些代表而已。
如果在每一个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人想的不仅仅是稿件的质量,不仅仅是发行量,而是多想想正确的宣传方向,想想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风气和美德,我想,一切会变个样儿!
“搀扶老人风险基金”也好,“沧州后援基金”也好,媒体也好,做得再好也只是示范引导,希望每一个人都找回自己那颗行善的心,以己推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
(责任编辑:左浩仁)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8楼 浙江省金华市2011-12-18 15:56:30 发表
第7楼 江苏省苏州市2011-12-01 05:51:26 发表
第6楼 山西省太原市2011-11-30 21:53:21 发表
第5楼 湖北省孝感市2011-11-30 21:12:26 发表
第4楼 北京市2011-11-30 17:11:20 发表
第3楼 北京市2011-11-21 10:36:23 发表
第2楼 浙江省金华市2011-11-20 18:59:52 发表
第1楼 四川省成都市2011-11-20 13:35:10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