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16 09:40 | 来源:辽沈晚报 2011年11月13日 第T11版 | 查看:2293次
谈方创建的“中国好人网”。 (网络截图)
谈方与受到帮助的“好人”刘桂华合影。 采访对象提供
做公益 信息透明才能走得更远
虽然“好人网”与“好人基金”渐入佳境,但“好人基金”的存在仍然有着这样的逻辑前提:做好事的人有可能会身陷困境,进而导致人们会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明哲保身。而这样的假设不再是使人困扰的社会问题,才是谈方的真正愿望。
“你是××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为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替你赔偿!”有人戏称,谈方和好人网创立的“搀扶老人风险基金”就是这部“撑腰体”的现实版。
52岁的谈方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教书之外,2008年创办“中国好人网”,并出资十几万元成立“好人基金”,向需要帮助的“好人”施以援手。 今年3月,谈方又出资2万元创办了“搀扶老人风险基金”。网站成立3年时间里,已救助生活陷入困境的“好人”40多人。
这几天,经过包括央视、凤凰卫视、新华网、英国《金融时报》、美国《今日美国》在内几十家媒体的“轮番轰炸”,谈方的嗓子哑了,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辽沈晚报记者的采访。
创建“好人基金”帮受伤志愿者还债
谈方是谁?
谈方有双重身份,第一个是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大学教授,每周8—12节课;第二个身份是中国好人网及其旗下“好人基金”的负责人。
华南师范大学文科楼328室,这个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是思想政治课教授谈方的办公室,也是“中国好人网”的“总部”所在地。这里有一字排开的三台电脑,募捐活动的展板和宣传单,谈方和他的五六名研究生,负责这个网站的编辑、公关、财务,组织各种救助活动。
谈方说,他创办“中国好人网”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解决教学的需要”。从事大学思想教育工作20多年的他,深感“全讲正面,学生不爱听;全讲负面,不利于正确引导学生”。所以他希望通过创办“中国好人网”,用鲜活的事实,让学生们在不回避问题的同时,看到中国成千上万的好人,看到公平正义和人间正气。“我是一个教授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教书育人,教人向善就是我最大的专业。 ”谈方说。
于是,2008年5月19日,汶川大地震全国悼念日这一天,谈方把“千万次的感动化作一次行动”,注册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宣传好人、帮助好人的民间公益网站——中国好人网。招募志愿者,成立“好人基金”,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好人。
三年来谈方和他的团队走南闯北,让好人得到好报。为车祸受伤的救灾志愿者黄庆武还清债务、救助贵州白血病代课教师赵鹏、资助广东抚养20名弃儿的拾荒者张菲……
当时有人建议网站叫“楷模网”、“先进模范网”,可谈方觉得这个网站不是要为少数人立碑。老百姓平日里夸人总说,你真是个好人。就叫“中国好人网”,让老百姓觉得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
什么是“好人”?谈方的定义是:只要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就是好人了。哪怕这个人没有见义勇为,只是在艰苦的岗位上坚守;哪怕这个人从前坐过牢,但如今做了好事,还是要把他放进“好人好事”的板块里。
目标:让好人不再孤军奋战
“中国好人网”帮助的第一个人叫龚忠诚。
2008年汶川地震后,用手走路的残疾乞丐龚忠诚,先后四次把全部乞讨所得投进募捐箱,合计金额185元,获得了“义丐”和“地震最感人乞丐”美誉。当年12月底,谈方带着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走上街头寻找龚忠诚,为他送去募集到的几百元捐款和一些衣物。几天后,在一名企业家的帮助下,龚忠诚成为一家凉茶铺的老板,实现了“想有自己的小生意”的梦想。
曾经在车祸中救出12人的湖南农民刘桂华伤病缠身,每晚都要打五六次针、吃很多止痛药才能入睡。因为伤痛难忍,刘桂华几次自杀未遂。 2010年1月,谈方和志愿者把刘桂华接到广东,在两名热心民间医生的治疗下,困扰刘桂华的头痛和胸痛症状有了很大缓解。曾经在绝望时认为“好人难做”的刘桂华说:“谈方老师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我的观念,其实,好人还是有好报的。 ”
今年3月,谈方出资2万元创办了“搀扶老人风险基金”,为勇于搀扶老人却被冤枉者提供帮助。虽然“好人基金”与大多数民间慈善机构一样尚未注册,但谈方透露,“好人基金”计划年底正式注册,届时将获得公募资格。
几个月前,天津许云鹤接到谈方的电话时十分诧异——一只基金声称愿意替他支付10多万元的赔偿金,并因为搀扶老人的行为奖励他1万元。这个基金的创建者,不是什么大款,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
当时,许云鹤正是媒体关注的焦点。2009年10月21日,许云鹤驾车正常行驶,看见王老太跨越路中心的护栏,随后倒地受伤,因搀扶王老太,许云鹤被起诉为肇事者。今年6月16日,天津市红桥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许云鹤被判赔偿108606元。
许云鹤并不是“搀扶基金”帮助的第一个人。
今年4月23日,广州市大学教师陈晓敏在广场上看到一个1岁左右的小孩脸朝下摔倒在地,赶忙上前将其抱起。没想到,小孩的父母一口咬定是陈晓敏撞倒了自己的孩子,不仅骂了她,还对她拳打脚踢。陈晓敏报了警,并在事后对这对夫妇提起了民事诉讼。“好人网”找到她,帮助她支付医药费,还请律师帮她打官司。对陈晓敏来说,“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获得赔偿后,也会把钱全部捐出去”,重要的是,“好人网”抚慰了她的心灵。“在面对不公正时,有一个团体帮助你,使你不至于孤军奋战”。
谈方告诉记者,“中国好人网”成立时,志愿者只有谈方的十几个学生。如今,他们的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2000多人,参与者上至年近80岁的老人,下到不满10岁的儿童,基金规模也达到了60多万,志愿者、社会个人、企业捐赠是基金的主要来源。
而从网站建立到“好人基金”、志愿者联合会走上正轨,谈方个人捐资累计近12万元,他湖北老家的亲属都坚持自发向“好人基金”捐款。谈方的老母亲是“中国好人网”最年长的志愿者,为了支持儿子,每月都从微薄的退休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捐给“好人基金”。志愿者中最小的一位,是来自广州的5岁儿童戴啸杨,每年他都会把压岁钱捐出来。
可贵的是,谈方和其团队在弘扬、帮助好人的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好人文化和好人事业理论,这样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其所在的华南师范大学特别批准了他招收公益慈善方向研究生的申请。
虽然“好人网”与“好人基金”渐入佳境,但“好人基金”的存在仍然有着这样的逻辑前提:做好事的人有可能会身陷困境,进而导致人们会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明哲保身。而这样的假设不再是使人困扰的社会问题,才是谈方的真正愿望。
事实上,公益慈善行业整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中国好人网”的“好人基金”,也许是一个最穷的基金。“好人基金”不是公募基金,无法公开募捐,只能接受一些志愿者的善款。那么,“好人基金”该如何赢取信任呢?谈方表示,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可以公募的基金和一个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间公益社会团体。同时,还要制作一个信息跟踪平台,对每一笔捐款的动向进行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向公众公布,接受监督。“只有规范发展,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让‘好人文化’影响更多人。 ”
“与其诅咒阴暗,不如燃起明烛”
很多人被谈方的做法和坚持所感动,认为他是“一个正在唤醒中国好人的好人”。不过,也有人说他是“高校陈光标”,是在沽名钓誉。创建网站时,就有人说:“他想闹出点动静,让组织上知道,提拔提拔他;他想搞出点名气,好多拿课题、多赚钱。 ”几天后,谈方在“好人网”上发表声明:不担任教师以外的任何党政职务,以“好人网”名义获得的任何报酬都捐给“好人基金”。针对那些质疑的声音,辽沈晚报记者跟谈方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辽沈晚报:如何看待那些反对的声音?
谈方:我们网站的志愿者还没有做出更多让社会、让公众信服的事情。另外,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状也确实有让公众不如意、不信服、不认同的地方,有人对我们有些担心、有些担忧、有些顾虑,我觉得是在情理之中的。我们只能行动、行动、再行动,用事实说话。
辽沈晚报:不少人说您有炒作之嫌,称您为“高校陈光标”?
谈方:他们说他们的,我做我的。中国的慈善家很多,我最佩服的就是陈光标,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都在坚持自己的公益慈善目标。如今有很多政府部门与我们的网站接洽,目的都是推动社会公益,我个人不会借此谋求任何好处。
辽沈晚报:当你们决定要资助一个“好人”时,标准是怎么确定的?
谈方:首先是媒体的报道,这是主要的。如果只有一家媒体报道,我们还要去调查。
辽沈晚报:不怕帮错了人吗?
谈方:遇到需要甄别“是否好人被冤枉”的案子,我们已经有明确的流程和专业的团队。哪怕自己被骗了,也不能说帮错了,“社会人心”正是“搀扶基金”的指向:只要你出手搀扶而陷于风险,不管被判定为肇事者或者不是,都要奖励。从社会角度出发,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些“好人”,希望扭转这些案例带来的负面影响。
辽沈晚报:面对相当一部分群体的冷漠,你的能力显得微不足道。
谈方:我不知道能改变多少,但如果我坚持不懈地去做,至少可以呼唤更多人为改变而做出努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等待,好的环境永远不会到来。
辽沈晚报:你是帮助好人的好人,在这期间又遇到很多不友好的质疑,你觉得好人难做吗?
谈方:一些人长期形成一种偏见、误会,认为“好人难做”,当我们用行动去影响他们后,很多观念是会慢慢转变的。所以感恩好人、关爱好人、帮助好人,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与其诅咒身边的阴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我始终坚信,“好人有好报”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责任编辑:王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3楼 北京市2011-11-19 00:20:46 发表
第2楼 广东省广州市2011-11-16 23:44:41 发表
第1楼 浙江省金华市2011-11-16 19:03:36 发表